1. 首頁>
  2. 玩戶外

【輪組試乘】DT SWISS ERC 1100 DICUT 讓我超越了極限

By Bunny2021/11/26
article cover

自行車騎久了,總會有自己的偏好。

對很多人來說,追求的是極致的輕量化。這曾經也是筆者的目標,曾經我也覺得「輕」就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

但現在不一樣了,「舒適度」成了我會想要擺在輕量化之前的指標。

輕量化,或許可以讓我騎得更快,但舒適度,我覺得會直接影響我坐在車上的時間、影響可以持續行駛的距離。追求效率、追求輕量化並沒有不好,但我覺得這是分秒必爭的選手們必定要追尋的目標,我只是普通人,一個喜歡騎自行車的普通人,騎得更遠、騎得更久,我覺得可以被放在「輕量化」之前。

如果有一種配備,是以舒適度作為前提進行設計,我認為這是 90 分的配備,再加上空力優化、再兼顧一下重量,那足夠堪稱完美了。今天要來實測的,就是這種以長程耐力為前提、經過空力優化、重量也很輕,在我看來堪稱絕佳定位的輪組 DT SWISS ERC 1100 DICUT DB 45

在接洽 ERC 1100 測試之前,其實有 35 和 45 mm 兩種框高可以選擇,我毫不猶豫的選了45的版本。

我認為這和我目前常用的 2015 年框煞版 ZIPP 303 的框高比較接近,對我來說或許比較容易拿來做比較。

但實際上他們之間還是有極大的不同。

碟煞的浪潮已然來襲

碟煞、無內胎、更寬的框體內寬度、甚至重量,即便框高相近,ERC 1100 卻已經是不同時代的產物,更加先進、更加優秀絕對是毋庸質疑的。在框體捨棄掉煞車這個工作之後,框體本身的造型、以及可以支援的胎寬都邁向了新的領域,其中一部分的騎士們還在抗拒著,但我認為這已經成為公路車不可逆的發展方向。

▲近幾年公路車的高階款式已經是碟煞的天下,在職業賽場也是如此。其實框煞沒有死、也沒有凋零,只是它已經不是一線品牌研發的重點了。

碟煞的浪潮已經來臨,就像鋁合金材質取代了鋼管、碳纖維取代了頂級的鋁合金。那些曾經的產品依舊美好、並沒有退色,但更新穎、更有趣、更加精進的產物被推向「頂級」的第一線,再也回不去了。

扯遠了,我們回到 ERC 1100,另外一個筆者不選擇 35 框高來試乘的理由,是這次由 DT SWISS 媒合商借的測試車輛,是我最喜歡的空力車 SCOTT FOIL,既然是空力車,弄個框高比較高的板輪來給他可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既然是空力車,怎麼可以配低框輪組!!有多高、裝多高啊!!

無框鉤?有框鉤!

ZIPP、捷安特......等品牌的新款輪組已經完全導入了無框鉤設計。但 DT SWISS 最近對ARC、PRC、ERC輪組的改款,除了在框體造型、框體寬度進行修正之外,並沒有導入無框鉤的設計。

無框鉤標榜在框體強度、重量上都能有所精進,或許再過幾年這樣的設計會更廣泛的應用在高階產品中,不過目前依然是有框鉤的產品更加泛用。無框鉤產品在自行車界,其實不是一個非常新穎的設計,但目前市場上能在無框鉤輪框使用外胎款式依然是極少數。DT SWISS 依然採用有框鉤的輪框,好處是幾乎不用考慮輪胎相容性的問題。

▲可以從這張由官方提供的資料看出 45 和 35 mm 框高在框體造型上的差異。(資料由 DT SWISS 提供)

▲這次從 DT SWISS 出借的 ERC 1100 45 搭配的是 vittoria CORSA GRAPHENE 2.0 的外胎。

vittoria CORSA GRAPHENE 2.0 本身的氣密能力,已經比我最早接觸的一些無內胎外胎好非常、非常多了。

無內胎規格在公路車確實已經逐漸發展成熟。以前推薦無內胎給別人,考慮到安裝手續比較繁瑣可能需要掙扎一下。現在已經不太需要擔心,如果手邊有支援無內胎的輪組,裝無內胎配個低胎壓我覺得很值得推薦。

低胎壓的舒適感

首先,較寬的框體對應較寬的無內胎外胎,讓筆者感受到舒適度的提升,柏油路面一些不規則的震動被大幅削減,遇到一些坑洞、裂痕、減速條都有緩衝的效果。

試乘這個輪組的過程中,筆者採用前 65 psi、後 70 psi 的胎壓設定,個人體重 70 公斤,測試過程中攜帶打氣筒、水壺、小背包之類的配備沒有刻意計算,總之這個胎壓我覺得很可以。

極致穩定的巡航

ERC 1100 平路巡航非常穩定,受益於低胎壓的加成,高速巡航有種貼著地面飛行的快感。柏油路面反饋的「顆粒感」被大幅的過濾掉,我喜歡這種穩定的感覺,騎久了手掌不麻、屁股不痛,加速的時候也覺得很安心。

得益於 RATCHET EXP 花鼓,從完全靜止、或是從滑行狀態重新開始踩踏,後輪咬合的反應速度比起我手上的 ZIPP 303 有著明顯的提升。我自己的 ZIPP 303 後花鼓已經改裝成 White Industries T11,是 20 度一響的版本,棘輪密度僅為試乘 ERC 1100 的一半,從靜止或滑行狀態重新啟動,偶爾會有一點點踩空的感覺,RATCHET EXP 棘輪密度的提升,確實的削弱了不連貫的感覺。

如果覺得 36T 的星狀棘輪不夠密,還有 54T 的版本可以升級。

我在北47突破了極限

輪組空重不到1500公克,我認為以這種框高來說,數據表現非常優秀。想必一定會有人有疑問了,前 65 psi、後 70 psi 在爬坡的時候會不會很「黏」?

從前80、後85調整到前65、後70,我認為最大的差異是舒適度。柏油路面的顆粒、不規則的震動被大幅的減輕,重拖?我不覺得。如果手邊有器材,推薦各位嘗試改換28C無內胎,前後胎壓設定都比慣用胎壓減個15甚至20,你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安定感。


▲我在北47突破了自己很多年沒有突破的個人紀錄,完全OK的!

▲GCN曾經做過胎壓的交叉測試,降低胎壓的確會讓你變慢,但差距不是天差地遠。

6.9 BAR - 5.0 BAR (100 psi - 72.5 psi)在她的400公尺測試中反映的差距為 4 秒,我不認為這種數據上的差異明顯到每次踩踏都感覺得出來,對某些人來說心理影響可能大一點。


▲同樣這個路段,筆者在測試的時候連續兩天騎了兩次,這是前一天的成績。

第一天採用的胎壓是前70、後75,第二天採用的是前65、後70。第一天看到的數據其實已經很接近個人紀錄,第二天用胎壓更低、沒有任何不適感,只覺得自己的狀況很不錯,就這樣突破了個人成績。

不知道再練個幾年,有沒有機會看到自己在北47這段計時段上踩進30分以內......

超安定的下坡

從北47頂點下滑的時間,也是差一點點點突破了我個人的最速成績。

筆者其實是很怕死的,下坡拼命的催不是我的風格,當天下滑的時候剛好是個前後都沒遇到來車的大空檔,一路順暢往國史館滑下去。


▲和我的最佳紀錄其實只差了2秒,最快的那個下坡紀錄是我用 S-Works Roubaix 留下來的。

再次讚譽 ERC 1100 這個輪組,配上低胎壓,高速的穩定性一流。過彎的感覺也很棒,細碎的震動被大幅削減,穩定的感覺甚至比平路巡航更加明顯,讓筆者不自覺在入彎前延遲一點煞車,出彎之後也想趕快多補個幾腳把速度拉回來。

有什麼缺點嗎?

說真的,我挑不出他的缺點。

輪組的開價高達三千美金以上,DT SWISS 直接就是把自家最好的材料和技術全部堆到上面去了,騎得不夠快是我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

我認為市場上定位在「最頂級」款式的輪組理當是不存在缺陷,單純只是他們各自「特化」的目標不同。ERC 的設計是以Endurance為主軸,把舒適度擺在首位,這個目標剛好也是我個人的偏好。

用這個輪組、配上超低的胎壓,在我覺得最舒適的狀態,打破我自己在北47很久很久沒有打破的紀錄,我自己不覺得他有什麼值得挑剔的地方。打破紀錄一部分的原因,也許和我在疫情期間持續的踩訓練台有關,這次的實測,也可以說是疫情爆發之後我對自己的測試。很慶幸自己不是爛掉了,而是稍微進步了一點點。

這次借來的,是我最喜歡的 SCOTT FOIL、搭配我覺得非常完美的輪組,騎起來感覺特別來勁,心靈馬力提升有感。過程中完全享受著新器材帶來的愉悅感,這絕對是我會讓我回味很久。

▲SCOTT FOIL、DT SWISS ERC 1100 DICUT 45,這樣的組合給我帶來的興奮感足夠讓我回味很久。

延伸閱讀

【新輪組】DT SWISS ERC 1100 DICUT® 長征旅途的最佳選擇

【開箱】DT SWISS 頂級框煞輪組 ARC 1100 DICUT 62 RB
【框煞不死】DT SWISS ARC RB 頂級框煞輪組降臨!!

【新輪組】DT SWISS ARC 1100 DICUT® DISC 無內胎 碟煞 封閉式碟輪
【新玩具】DT Swiss 240 EXP OIL SLICK 炫彩花鼓
【裝備實測】KOM女總四的秘密 DT SWISS MON CHASSERAL
【新輪組】DT SWISS ARC 1100、1400 DICUT碟煞輪組全新改版!
【新輪組】DT Swiss 1700 SPLINE鋁合金輪組新裝亮相!
【新輪組】DT Swiss 1501 SPLINE ONE碳纖輪組降臨!
【新輪組】輕即是王道!DT Swiss PRC 24 MON CHASSERAL山道新王者

DT Swiss1100 DICUT1400 DICUT碟煞公路車空力型輪組SCOTTF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