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基隆x海科潮藝術論壇 持續擾動成為台灣環境藝術的「領航員」

By 欣建築2016/06/04
article cover

基隆x海科潮藝術論壇 持續擾動成為台灣環境藝術的「領航員」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基隆x海科潮藝術論壇 持續擾動成為台灣環境藝術的「領航員」 ;攝影/吳宜晏


2016 基隆x海科潮藝術國際藝術季開幕前活動-「2016潮藝術-國際環境藝術論壇」於今日(6/04)正式開始,為「2016基隆x海科潮藝術國際藝術季」活動熱身,透過論壇邀請基隆市政府文化局、北海岸風景管理處、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觀樹教育基金會等單位與參展藝術家發表作品及分享辦理的經驗歷程。

海科館吳俊仁館長致詞時表示,本屆潮藝術與去年最大的進展,是與基市府合作擴大舉辦外,同時過程中的「藝術推手」更與基隆高中國中小學結合,擴大在地參與的規模,希望走?屬於基隆的活動辦理模式。基隆市文化局李添慶副局長表示,本次潮藝術活動首次將藝術品延伸到基隆市區,相關動員也隨之延展,感受到藝術深耕地方的動能未來基市府將持續舉辦此類活動,持續擾動。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海科館吳俊仁館長;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海科館吳俊仁館長;攝影/吳宜晏

基隆市文化局李添慶副局長;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基隆市文化局李添慶副局長;攝影/吳宜晏


論壇第一場邀請到本屆潮藝術活動策展人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以「我的環境藝術之漫談世界各地的環境藝術創作」為題分享國際間環境藝術的樣貌,艾婕音認為,環境藝術為當代藝術創作中,較能與在地地景、社區居民及環境議題相結合的藝術型式,因此目前世界各地均接連舉辦,如日本、韓國及中國等,其中台灣是目前亞洲國家中辦理時間最長、場次數量最多、型式最多元的國家。

艾婕音表示,環境藝術辦理期間廣邀世界各地藝術家前來就地創作參與,除了帶進不同文化的藝術刺激外,也建立起國際藝術外交,藝術家們也將參與過的經驗帶回自己的國家持續辦理擴大影響力。對艾婕音而言,環境藝術無論型式、材料及議題均須與在地地景、居民及環境議題有關,藝術家作品必須使用對環保有善的永續材料與技術。因此本屆「潮藝術-海洋未來性」共計52國家、168件的徵求提案中選出7件作品,即是他對於本屆環境藝術的看法,希望大家能ㄧ起來了解他們心目中的「海洋未來式」。
潮藝術活動策展人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潮藝術活動策展人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攝影/吳宜晏


接下來邀請本屆潮藝術參展藝術家逐一說明本次參展作品,首先是來自日本的關口恆男,其以對光線與音樂的的喜愛,自1980年起在世界各地創作「彩虹屋」,以此與在地居民共同創作,透過彩虹的動感讓在地小朋友歡樂其中,因為對他來說,環境藝術最重要的在於「遊戲」的過程,要樂在其中。第二位是來自西班牙的薏絲特,其長期以回收塑膠袋作為創作材料,其對於塑膠袋的輕盈、易於製作移動的特質非常感興趣,同時也藉此再利用創作的成果機會來傳達任何材料都有其意義的環保價值。第三位是來自英國的史帝夫,其以如考古學家般在海邊收集了塑膠廢品,其認為塑膠為當代最常被使用的材料,當然也是最大量成為海洋廢棄物的材料,因此其在收集的過程思考著要如何呈現塑膠與人類關係的考古學,同時也希望作品能引發更多人ㄧ起來思考塑膠所造成的污染問題。

第四位是來自法國的派崔克,其擅長以具像物件如掃把等生活物件,以自然環境為地景,用直接淺顯的方式,來提醒世人要注意氣候變遷與海洋污染等嚴肅課題。第五位是來自加拿大,首次來到亞洲國家創作的雷吉娜,其長期以再回收的材料進行創作,如塑膠袋、鞋帶、布料等,以低度人造物及低限型式的方式進行創作。本次以其在紐芬蘭所看到的冰山為型,以冰山露出僅為整個冰山1/9的「冰山ㄧ角」課題來提醒大家要注意冰山融化的背後所代表的環境課題,在本次創作過程中也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其特別感謝海科館館方同仁莊正良的協助,讓他這次的冰山得以完成。第六位是來自波蘭的皮歐特,其以建築背景投入大型環境藝術創作多年,以常見材料如竹子等結構性材料,利用人力實作創作,以呈現都市、建築、雕塑、環境藝術的多樣及衝突呈現。
關口恆男「彩虹屋球」;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關口恆男「彩虹屋球」;攝影/吳宜晏

薏絲特「飛天泳士」;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薏絲特「飛天泳士」;攝影/吳宜晏

史帝夫「標誌物。們」;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史帝夫「標誌物。們」;攝影/吳宜晏

派崔克「掃把救星」;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派崔克「掃把救星」;攝影/吳宜晏

雷吉娜「冰山一角」;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雷吉娜「冰山一角」;攝影/吳宜晏

皮歐特「內外之境」;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皮歐特「內外之境」;攝影/吳宜晏


緊接著下午的論壇首先邀請到輔大博物館研究所蘇瑤華教授以「環境藝術x地方發展」為題,分享其近年來的觀察與實踐案例。首先蘇教授提出幾點提問做為起頭,如大地藝術、地景藝術、地景藝術及公共藝術節等常見名稱,都可以說是近年台灣在辦理環境藝術的範疇。而展演過程中透過藝術裝置創作過程的介入、共生、抵抗或是修好等「行動」,與地方居民的鏈結及行動議題的倡議,進而影響觀注甚至政府的政策,都是討論環境藝術背後重要的價值。

蘇教授先從其在台北參與的「土地倫理」及「晴耕雨讀」等私部門的環境藝術行動談起,分享過程中透過此活動資養著藝術家的創作機會,也增加藝術家與大眾接觸的機會,同時利用過程中的教育活動,將藝術從美術館中延展開來,擴大到環境場域。第二部分是以行動為主,強調在長期地蹲點導入在地青年、社造團隊,針對特定議題持續擾動並提出觀點。第三部分是如地方節慶般的活動,此活動為配合特定節慶且臨時性的特質,如春會燈節,但這樣的熱鬧的活動背後所引起值得深化討論的議題,如從上而下執行策略、在地性、可持續性及國際化等。最後,期盼潮藝術能呈接以上課題,往下持續的發展出屬於台灣在地環境藝術的發展模式。

接下來再由本次參加潮藝術的台灣藝術家進行分享,第一位是李怡宣,其擅長油畫創作,本次作品是他第一次在戶外進行大型作品的創作,因此環境因素(如蚊子)、竹構造的組構及志工的溝通等是這次創作過程中與過往創次作經驗最不ㄧ樣的地方。第二位是李蕢至,其以2009年在屏東駐村期間適逢八八風災,親眼見到風災對大地反撲造成的場景震懾後,展開以自然素材進行環境藝術創作,開始持續以戶外自然裝置來探索人、自然與環境場之間的關係,透過物理性的勞動與自然對話來回看台灣的土地,而李簣至的作品「流浪的珊瑚礁」也是首屆潮藝術作品中至今還保留的作品之一,而這次位於基隆文化中心前的作品「藍色印象」即反應自己對於基隆居住以及潛水等經驗的回應。第三位是康雅筑,其長期以雕塑、編織及廢棄物再生等課題進行創作,過程中大都透過與民眾互動、吸收在地傳統編織技藝做為後續創作養分,同時也持續探討死亡等生命課題。
蘇瑤華教授以「環境藝術x地方發展」為題分享其近年來的觀察與實踐案例

圖片說明:蘇瑤華教授以「環境藝術x地方發展」為題分享其近年來的觀察與實踐案例

李怡宣「海中之靈」;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李怡宣「海中之靈」;攝影/吳宜晏

李蕢至「藍色印象」;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李蕢至「藍色印象」;攝影/吳宜晏

康雅筑「浪間」;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康雅筑「浪間」;攝影/吳宜晏


接下來邀請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冉挹芬組長分享近10年來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以藝術、自然、生態等為題的行動,主要是禽流感的流行而引發管理處思考如何多方經營策略,並以台北淡水河「大地之母」為基地邀請藝術家進駐創作。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將進入到下一個10年,除了持續以自然為題引發創作,要開始往外跨越到週邊區域,同時延長藝術家進駐時間,開展更多教育活動持續進行藝術擾動。

最後邀請觀樹教育基金會王昭湄營運長,以「翻轉30,在成龍預見未來」為題分享自2009年起觀樹教育基金會進駐雲林口湖鄉成龍濕地的經驗。其最早是以帶領小朋友、村裡居民及長輩,透過教育活動讓住民能來喜歡自己住的地方,並帶動全村參與討論社區事務,同時讓其他外地的人能了解濕地生態,進而觀注及關心雲林沿海地層下陷的問題。歷經幾次的經驗後,本屆活動首次有成龍居民提案投入創作,開啟成龍住民積極參與的契機,而今年觀樹教育基金會位於成龍的「高腳展示範民居」即將完工啟用,朝著建構「成龍濕地環境學習中心」的目標持續前進!

論壇最後由海科館經營管理組何林泰主任主持,邀請與會專家學者貴賓上台辦理「沙發論壇」,首先與會學員提問為什麼台灣藝術家參與環境藝術的比例較少?原因為何?首先潮藝術術策展人艾婕音認為,台灣之所以參與的藝術家較少,主要是台灣大眾本身對於環境保藝術的了解較少,所以首先建議應增加宣傳,同時將此觀念帶入校園,讓更多藝術家在學生期間就能獲得更多資訊。蘇瑤華教授則認為,與其說擴大環境藝術在藝術?的影響力,不如思考如何建立跨領域合作的架構系統,同時讓更多非藝術領域及對環境藝術的參與。最後有學員提出建議,台灣應利用近年來環境藝術舉辦的經驗彙整成相關研究,並成立環境藝術聯盟,持續為環境藝術課題進行討論及對話。論壇結束後海科館工作人員帶領大家前往本屆「潮藝術」作品現場參觀導覽。
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冉挹芬組長;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冉挹芬組長;攝影/吳宜晏

觀樹教育基金會王昭湄營運長

圖片說明:觀樹教育基金會王昭湄營運長

沙發論壇;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沙發論壇;攝影/吳宜晏

由海科館經營管理組何林泰主任(左一)邀請與會專家學者貴賓住持的「沙發論壇」;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由海科館經營管理組何林泰主任(左一)邀請與會專家學者貴賓住持的「沙發論壇」;攝影/吳宜晏

經過一天的論壇學員們收穫頗豐合照留影;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經過一天的論壇學員們收穫頗豐合照留影;攝影/吳宜晏

論壇結束後海科館工作人員帶領大家前往本屆「潮藝術」作品現場參觀導覽;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論壇結束後海科館工作人員帶領大家前往本屆「潮藝術」作品現場參觀導覽;攝影/吳宜晏

論壇結束後海科館工作人員帶領大家前往本屆「潮藝術」作品現場參觀導覽;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論壇結束後海科館工作人員帶領大家前往本屆「潮藝術」作品現場參觀導覽;攝影/吳宜晏


經過一天的論壇下來小編收穫飽滿,同時也針對會中許多提問進行反思,如蘇瑤華教授會中所提醒的,台灣太多如以環境藝術為名的慶典活動,在熱鬧開幕後沒有所持續累積的現象,也引發小編思考潮藝術環境藝術相關活動應如何在再往上精進提升?首先建議海科館應回到博物館功能角度來強化自身在環境藝術相關活動中,要如何扮演好教育學術上的角色。例如整理彙編這兩次潮藝術辦理過程的經驗、藝術家作品的論述及本次論壇相關學者的發表分享等文章,誠為一本有關環境藝術的成果專輯,除了紀錄這兩年辦理的成果,以及本屆執行過程中有關基隆在地國中小及高中的擾動串連記錄,讓成果經驗加以累積後做為後續其他單位執行上的參考。

再者,將本次潮藝術過程中結合基市府的經驗擴展到鄰近的東北角管理處、北海岸管理處及新北市政府等相關單位,一來擴大整合資源(包括人力及預算),二來是範圍的擴大:從基隆為中心由東往東北角海岸延伸,由西往北海岸蔓延成帶狀發展,讓基隆及海科館成為以環境藝術的形式來宣導海洋意識的重要基地。最後當人力、預算紛紛到為之後,接下來就是每年以一件邀請具知名藝術家的永久性作品,藉此來深化及提升知名度,讓環境藝術本身的活動及作品影響力,得以延續至在地旅遊觀光等其他與居民有感的產業連結上。

最後小編邀請有興趣的朋友們於6月5日參加「2016基隆c海科潮藝術國際藝術季開幕嘉年華」活動,或是在8月31日潮藝術活動展演期間來到海科館參觀,帶著滿滿的感動,持續關注潮藝術相關環境藝術作品背後所引發的海洋議題。


?活動資訊?
圖片提供/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開幕嘉年華活動:2016年6月5日
>作品展期:2016年6月5日~8月31日
>指導單位:教育部、基隆市政府
>主辦單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基隆市文化局

>2016基隆X海科 潮藝術活動網頁
http://artproject2016.nmmst.gov.tw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NMMST.TW

?延伸閱讀?
>海港山城、藝術深耕、持續擾動!看見基隆x海科潮藝術「海洋未來式」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77858-NMMST

>「2016基隆X海科館潮藝術國際藝術季-海洋未來式」正式啟動!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75298-NMMST

>2016基隆X海科館-潮藝術國際藝術季「海洋未來式」招募藝術推手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71880-NMMST

>海科館「潮藝術」 在地創作看見「博物館城」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1582-NMMST

>基隆八斗子-潮藝術.環境藝術的山海相遇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3380-notes

>潮藝術-看見博物館城 Part 1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3373-works

>潮藝術-看見博物館城 Part 2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3376-works

[延伸書訊]
>海科館《潮境》季刊 免費下載
http://www.nmmst.gov.tw/chhtml/download1/110/1

>邊境.路徑.潮境-海岸生態體驗園區導覽手冊
http://www.govbooks.com.tw/viewitem.aspx?prodno=54666
==========
撰文、攝影、編輯/吳宜晏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現場直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46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環境藝術實體建構基隆潮藝術海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