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陳忠利】單車攝影 用影像分享騎乘感動

By 欣攝影2013/07/01
article cover

記者劉宏勳/台北報導

圖片說明:透過陳忠利的照片可以感受騎乘時的氛圍。(陳忠利提供)


自行車結合攝影會碰出什麼樣的火花,這個題目對於自行車旅遊達人陳忠利,有獨道見解,他說,若是為了攝影而騎自行車,代表著自行車只是一種交通工具,那麼車友便只會將注意力放在攝影的技巧與講究攝影構圖美感。

但是陳忠利著重在為了騎自行車而攝影,騎自行車便成為主體,陳忠利表示,這樣的拍照概念所得到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此時攝影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拍下騎自行車所產生的感動,透過照片去呈現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內心的感覺以及速度感,陳忠利表示,如果車友能用這些感覺去拍照,每個人呈現的照片就會有所不同,分享的感動也會不一樣。

圖片說明:陳忠利以文字與影像重新定義台灣自行車旅行路線。(陳忠利提供)


陳忠利表示,聽覺、觸覺、味覺或是心中的感動可能無法完全透過照片呈現,因此陳忠利會利用照片與文字相互配合,讓車友們能夠感受陳忠利所想要分享的騎乘體驗。

近年來,陳忠利除了拍照外,也加上錄影,陳忠利表示,曾在網路上看到一位聲音專家的演講,那位專家指出,現今社會,很多人都是透過電子設備來接收大自然的聲音,但是許多細微的聲音早已被電子設備過濾掉,只有實際到戶外,聽聽大自然最真實的聲音,那種天籟才能讓人感動。

既然電子設備會失去大自然真實的聲音,那為何陳忠利還要拍攝影片,陳忠利笑說,拍下旅程中所見的影像,錄下旅程中所聽見的聽音,目的是希望網友透過影片看到台灣的美,然後把電腦關掉,直接到戶外去看、去聽大自然最真實的原貌。

圖片說明:陳忠利表示攝影是為了呈現騎自行車所產生的感動。(陳忠利提供)


陳忠利曾出版「海平面以上,3275M以下,迷戀單車國道~台灣,用騎的最美」,這本書以文字與影像重新定義台灣自行車旅行路線;第二本「台灣.用騎的最美~和她騎出屬於自己的單車故事」,陳忠利除了紀錄台灣美景外,還找太太一同紀錄台灣各地的景色。

陳忠利計劃未來的自行車旅行將有更多的故事性,他覺得台灣雖然沒有很多大景,但是深厚的人情味,是台灣最大的特色,像是原住民部落文化,若是深入瞭解,就能發現不同於以往的感動,陳忠利也期盼,之後能利用影像發掘更多台灣獨有的特色,分享給車友,讓大家看完影像後騎著自行車,去直接感受當地的氛圍。

圖片說明:陳忠利利用現場的光線拍下具有特別的影像。(陳忠利提供)

圖片說明:陳忠利會選擇單手就能操作的相機。(陳忠利提供)


出版「海平面以上,3275M以下,迷戀單車國道?台灣,用騎的最美」與「台灣.用騎的最美?和她騎出屬於自己的單車故事」的陳忠利,用影像紀錄騎乘自行車的感動,與台灣的美景,陳忠利對攝影器材的選擇,希望單手就能操作,而他的拍照與錄影完全靠一台相機完成,也符合他的輕便原則。

陳忠利表示,出門時通常不帶腳架,也不把相機放在自行車專用支架上,他認為使用自行車支架反而會讓畫面更為不穩定,因此他建議對自行車攝影有興趣的車友,可以練習運用手臂的關節進行減振,但在這之前,陳忠利希望車友要先提昇騎乘技巧,因為一邊拍攝、一邊騎車其實是有危險性的,因此有良好的騎乘技巧才能夠拍到好作品。

陳忠利表示,拍照時難免會遇到不穩定的天氣,若是碰到下雨天就只能少拍一點,不得已的時候搶拍一下,但之後一定要幫相機去除水氣。陳忠利建議車友,若是有錄影需求,一定要多帶電池,而且也可多帶記憶卡以作為備用。

圖片說明:陳忠利的拍照與錄影完全靠一台相機完成。(記者劉宏勳攝)

陳忠利除了拍照外,還有錄影,陳忠利認為照片是一種開放性的呈現,當照片放在網上,網友會依照自己的經驗進行解讀照片。但陳忠利認為影片是一種封閉性的溝通,影片中有劇情,每一個畫面都有一個涵意,直接傳遞給網友,影片會在一個時間軸上呈現,拍攝者就得要想辦法抓住觀看者的的注意力。

陳忠利的「觀雲,觀霧,觀巨木」在天下雜誌舉辦的「發現─美麗台灣」短片徵件競賽中獲得佳作,陳忠利表示,當初不知道如何製作影片,因此,他就看電視,去思考畫面中的鏡頭語言所代表的意思,也去看書學習剪輯技巧,陳忠利對於影像的敏銳度與好奇心,讓他的每件作品皆具張力,也得到網友的熱烈支持。

陳忠利單車攝影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