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訂閱電子報

 
  1. 首頁>
  2. 旅行

東京上野公園建築旅行!走訪國立博物館、東照宮靜心所,以及柯比意的國立西洋美術館

By 蘇祐萱2025/05/14
article cover

test

東京上野公園不只是賞櫻名所,園內還有多座特色建築,非常適合安排一條輕鬆散步路線,來場融合歷史、藝術與建築的東京建築旅行體驗。

文章目錄
close category list
  • 兩條上野公園建築路線

  • 東照宮靜心所:中村拓志之作

  • 東京都美術館:柯比意弟子前川國男之作

  • 東京國立博物館

  • 國立西洋美術館:柯比意之作

東京的上野公園,是許多人來到東京會安排的一站,位在交通樞紐附近,走路不遠就是熱鬧的阿美橫町,買藥妝、逛小吃都很方便。公園本身很大,四季都有不同風景,春天來看櫻花、秋天賞楓,總有很多當地人和觀光客聚集在草地上、長椅旁,氣氛悠閒。

上野公園裡聚集多座特色建築,很適合安排一場建築小旅行。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上野公園裡聚集多座特色建築,很適合安排一場建築小旅行。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這裡不只是賞花的好地方,也是文化景點密集的區域。像是日本最古老的上野動物園、國立西洋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都在步行距離內,如果是喜歡建築、藝術,或只是想在行程中加入一點不一樣的節奏,上野公園是個很好安排的中繼站,不趕時間的話,可以在這裡待上大半天,慢慢走,慢慢看,在公園內進行一場建築旅行。

兩條上野公園建築路線

上野公園占地約54公頃,差不多跟大阪環球影城一樣大。樹林、水池和各式建築錯落其間,第一次來的人,往往會被這座城市綠洲的規模嚇一跳,不過,如果想走一趟上野公園的建築巡禮,其實動線並不複雜。

園內有幾個不能錯過的經典建築:東照宮靜心所、東京都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以及由柯比意設計的國立西洋美術館。提供兩條推薦路線,方便依據出入口規劃:

.從京成上野站方向進入

從公園南側的京成上野站旁入口進來,建議先走訪被樹林包圍的東照宮靜心所,再一路往東京都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最後抵達國立西洋美術館,這樣走剛好接近JR上野站,銜接交通也方便。

.從JR上野站方向進入

若從JR上野站這邊進來,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景點順序,只是方向相反。依序走訪西洋美術館、國立博物館、美術館,最後抵達東照宮,出口則接近京成電鐵或阿美橫町。

東照宮靜心所:中村拓志之作

東照宮。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照宮。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上野東照宮是一座擁有近400年歷史的神社,供奉著日本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將軍德川家康。在這座充滿歷史氛圍的神社後方,有一處特別的建築「靜心所」,由曾於隈研吾建築事務所任職的建築師中村拓志所設計。

東照宮靜心所。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照宮靜心所。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照宮靜心所。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照宮靜心所。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靜心所採用木構造的屋頂設計,當陽光灑落時,銀黑的屋面映出低調、現代的光澤,與身後莊嚴的本殿並不衝突,反而形成一種靜謐對話。屋頂線條向下傾斜,如行禮般地向歷史致意,四周環繞著自然,尤其是一株已有600年歷史的神木,更添一份莊重與神聖。

東照宮靜心所。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照宮靜心所。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照宮靜心所。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照宮靜心所。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坐在木平台上,風吹過樹葉的聲音清晰,彷彿與外頭的喧囂隔了好幾個世界。在這座廣闊又熱鬧的公園裡,「靜心所」是難得的一處寧靜角落。

東京都美術館:柯比意弟子前川國男之作

東京都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京都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京都美術館,是日本最早的公共美術館。由於舊館設施老化,最終拆除並融入成為公園的一部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紅磚色建築,則是由日本現代建築大師、師承柯比意,前川國男設計的新館。

東京都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京都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這棟建築的格局相當特別,中央是一處寬敞的開放廣場,兩側分別是企劃展室、常設展室和文化活動等空間,且廣場不只是通道,更是一個可以自在停留、聊天的場域。

東京都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京都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特別的是,紅磚量體中穿插的玻璃窗框,有如從厚重牆面中突破而出,不僅打破原有的封閉感,也讓空間變得更通透、輕巧,增添建築的層次感。

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京國立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慢慢走逛的建築巡禮地點。作為日本最早創立的博物館,整個園區包含了多棟建築物,像是主展館「本館」、帶有巴洛克風格圓頂的「表慶館」、收藏亞洲藝術的「東洋館」、展示佛教藝術的「法隆寺寶物館」,以及規模較新的「平成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如今所見的本館,是由建築師渡邊仁設計的作品,屋頂使用帶有傳統破風結構的磚瓦屋簷,結合了日本寺院元素與西方建築的對稱格局,屬於昭和初期常見的帝冠式建築。古典莊重中透出文化氣息,也展現了當時日本在現代化與傳統之間的建築思維。

法隆寺寶物館。圖片來源|東京國立博物館 法隆寺寶物館。圖片來源|東京國立博物館

法隆寺寶物館打破了人們對宗教建築總是古色古香的既定印象。建築大量使用高度透明的玻璃,引光入室,隨著日光移動,交織出層層光影流轉的節奏。整體空間既現代俐落,卻又不失清雅與寧靜,欣賞千年寶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建築本身所傳遞出的敬意與平和。

國立西洋美術館:柯比意之作

國立西洋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國立西洋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上野公園內最受矚目的地標之一,非國立西洋美術館莫屬。這是建築大師柯比意在日本唯一的作品,由他的三位日本徒弟坂倉準三、前川國男與吉阪隆正共同負責監造。

國立西洋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國立西洋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美術館本體是一棟三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採用柯比意獨特的架空式梁柱設計,室內則以螺旋狀的展覽動線與天窗引入自然光,讓光影在空間中自由流動。 

國立西洋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國立西洋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國立西洋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國立西洋美術館。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柯比意當初的構想是打造一座「無限生長的美術館」。這座建築如同螺旋貝殼般向外延展,當未來需要擴建時,只需順著原本的架構向外擴展,便可自然延伸,無需拆改主體。也因其建築理念與美學價值,國立西洋美術館於201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羅丹雕塑地獄之門。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羅丹雕塑地獄之門。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羅丹雕塑加萊義民。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羅丹雕塑加萊義民。圖片來源|蘇祐萱攝影

除了建築本身,庭院也很值得一訪,陳列著多件奧古斯特・羅丹的經典雕塑,包括《地獄之門》、《沉思者》與《加萊義民》,矗立在綠意之中,就算不進館看展,停下腳步看看雕塑,也是一段值得記下的時光。

 

上野公園東京建築建築旅行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訂閱電子報

 
close_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