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花東個性車站 讓車站也是熱門打卡點

By 蘇琨峯2022/02/16
article cover

夜晚的站前半戶外大廳;圖片提供/許傑

連假到花東旅遊,有沒有發現一些花東的火車站變的更想讓你多看一眼,或者是站體意象與周遭環境更融合了,更想讓你多停留一會呢?台鐵局在前幾年以新台幣60億元改善從花蓮新城站到臺東站間沿線27個車站及週邊附屬設施,而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也負責了設計其中台東、池上、關山、鹿野、山里及唯一地下化的新榮新光車站。每個車站都有著獨特的設計理念,讓我們先來回味一下台東與池上車站如何讓當地的地景人文能融入車站的設計之中。

台東車站
台東車站位於卑南遺址範圍內,背後襯托著卑南山山脈,車站與其面前之虎頭山及站前廣場街道形成一軸線。原有台東車站缺乏地方特色並與在地風景無法產生對話。再者,台東車站尖峰時期旅運量很大,既有車站直接與車道相鄰,造成旅客無可駐留空間並有人車共用的困擾;且車站與卑南文化公園之聯繫,指引道路方向較弱,到訪的旅客無法感知台東車站與卑南文化園區之關連性,相當可惜。

台東車站改建後展現航向海洋的南島意象;圖片提供/許傑

因此新台東車站將車道向外移,從車站延伸出一片廣場,並將這一片廣場改造為站前半戶外大廳,尖峰時段可以有效集散吞吐人潮,離峰時期仍是以人為本且有綠蔭的廣場。站前半戶外大廳及廣場,且利用綠意、棚架引導旅客由半戶外大廳延伸往卑南文化公園入口前進,並創造另一個與卑南文化公園的聯繫的動線,車站地下道亦延伸到後站,直接可連接到卑南文化公園邊上的步道。在地景考量上,台東車站背靠著卑南山,正對著虎頭山,並可遙望都蘭山,駐足在站前半戶外大廳,可以看到虎頭山映入眼前,來到台東感受到地景的開闊。

從半戶外棚架望向遠處的虎頭山;圖片提供/林國勳

據推測台灣原住民應該早在4,000年前,就有能力建造航海竹筏帆船;卑南這一帶應當是南島民族千百年來進出往來的口岸之一。建築師將海的記憶反映到台東車站站前大棚架上,彷彿一波波的浪花,重複雙向曲線屋面的棚架,是海和大自然秩序的象徵,也隱喻過去這裡是航向海洋的口岸。以浪花般雙曲屋面來呈現站前半戶外大廳。主結構採用鋼、木構造,為了表現樹枝般主幹較粗、分枝漸細的輕盈和清晰,鋼構轉接頭採用鑄鋼件,銜接不同斷面的鋼管,並搭配集成木樑,讓棚架也顯的溫潤與親切。除了增加站前半戶外大廳空間外,也增加廁所、自行車補給站,並調整遊客中心、商店等空間及車站周邊各類車輛停等區,期望能成為旅遊時舒適的生活驛站以及觀光驛站。

背後倚靠卑南山脈的台東車站;圖片提供/林均品

通往大客車棚架的出站人行動線;圖片提供/林國勳

池上車站
新池上車站的位置與原有市街軸線緊密連結,並以端正簡潔之車站立面形塑市街主軸的經典端景,這個維持市街紋理的建議得到地方人士的一致認同。池上米遠近馳名,象徵米與富足的穀倉成為池上最具代表性的產業設施之一,在設計中將具有歷史感產業設施的穀倉轉化並形成車站意象,藉以凝聚地方認同感,營造出池上特有的地域風貌。在這個穀倉意象的量體裡,有開放的車站大廳、和密閉機房旁的廊道,玻璃與木飾板牆虛實交互反應在外觀立面上。

池上車站外觀;圖片提供/李佳臻

候車大廳西南開放面向站前既存舊宿舍與老樹古井區,也是延伸的廁所等服務空間,在東北側則闢建新停車場與鄉民活動廣場,提供在地鄉民作為多元的活動使用空間。建築師以一個穀倉意象的站房覆蓋系統機房,利用拉長的站房設置斜坡道連接站前廣場和月台高低差,以「廊道串連」成為本站的設計特色。

空間延續性;圖片提供/李佳臻

早期車站及穀倉等公共設施、產業設施普遍使用木材構築,但今混凝土大量使用造成環境負荷。因此池上車站以木拱及輕巧的鋼構件組成桁架系統,表現構造美學和工藝精神外,也減少CO2排放量。局部於屋面開設天窗,增加立面活潑性,同時使室內採光面積增加,讓構件與光影對話顯露於室內空間中。

利用木造與鋼骨行塑;圖片提供/李佳臻

車站等候大廳;圖片提供/李佳臻

車站室內空間;圖片提供/李佳臻

整個站區是明亮且充滿綠意的,車站內候車空間採大面玻璃,將站前的綠意映入站內。沿著車站廊道旁的水圳點出在地米鄉豐沛水資源的意象,藉此廊道可接納人潮,並延伸至鐵道宿舍老樹群。

空間延續性;圖片提供/李佳臻

等候廊道;圖片提供/李佳臻

站前的水牛地景藝術;圖片提供/李佳臻

【延伸資訊】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作品「池上車站」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作品「台東車站」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圖  文/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編  輯/蘇琨峰


更多建築旅行、生活品味、設計相關活動請上【欣建築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台東車站池上車站關山車站鹿野車站山里車站花東旅遊欣傳媒欣建築
VIDEO
臺灣之光-后里No.1🏆歐洲美女訪全球薩克斯風重鎮🎷
本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