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作品「台東車站」

By 欣建築2020/10/19
article cover

台東車站大廳入口;攝影/林國勳

車站與都市發展脈絡的課題

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從各領域研究出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發祥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更進一步提出「4000年前台灣首都在台東」的論點。卑南遺址,位於台灣台東縣卑南山東南端的山麓,是屬於台灣東部之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的一個代表性遺址,卑南遺址因開發興建台東車站而發現出土,為台灣目前已發現規模最大、地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史前遺址。卑南遺址不但是國定遺址,同時在該處設有卑南文化公園,是台灣第一個考古遺址公園。

台東車站位於卑南遺址範圍內,背後襯托著卑南山山脈,車站與其面前之虎頭山及站前廣場街道形成一軸線,既有台東車站缺乏屬於區域車站地方特色展現,與在地風景無法產生對話。再者,台東車站尖峰時期旅運量很大,既有車站直接與車道相鄰,造成旅客無可駐留空間,人車共用,無法提供舒適搭乘環境;且車站與卑南文化公園之聯繫,指引道路方向較弱,到訪的旅客無法感知台東車站與卑南文化園區之關連性。

因此,台東車站如何提升旅運服務、與周邊環境緊密相連,並營造卑南文化意涵轉化於場所意象,是台東車站設計的重要課題。

背後倚靠卑南山脈的台東車站;攝影/林均品

全區配置計畫

1. 創造優質人行環境,提升旅運品質

台東車站假日尖峰和平日離峰的旅運量差異甚大,既有車站直接與車道相鄰,非常窘迫,旅客無可駐留空間,人車共用;在設計過程多方溝通,將車道向外移,從車站延伸出一片廣場,並將這一片廣場改造為站前半戶外大廳,尖峰時段可以有效集散吞吐人潮,離峰時期仍是優質的、以人為本的、有綠蔭的廣場。

尖峰時段可以有效集散吞吐人潮的半戶外棚架;攝影/林國勳

2. 提高與卑南文化公園的聯繫性

營造以人為本的站前半戶外大廳及廣場,且利用綠意、棚架引導旅客由半戶外大廳延伸往卑南文化公園入口前進;並創造另一個與卑南文化公園的聯繫的動線,我們將車站地下道延伸到後站,直接可以連接到卑南文化公園邊上的步道。

半戶外棚架與廣場連接的廊道;攝影/林國勳

3. 塑造歷史精神軸線—向都蘭山致敬

台東車站背靠著卑南山,正對著虎頭山,並可遙望都蘭山。駐足在站前半戶外大廳,可以看到虎頭山映入眼前,來到台東感受到地景的開闊。都蘭山為卑南文化重要的精神象徵,我們將延伸到後站的地下道轉個角度,從卑南文化公園到地下道出口,就可以正對著都蘭山的方向,隱喻從卑南山腳的台東車站遙望都蘭山的歷史追尋。

從半戶外棚架望向遠處的虎頭山;攝影/林國勳

建築設計構想

1. 航向海洋的南島意象的棚架

學者劉益昌推測台灣原住民應該早在4,000年前,就有能力建造航海竹筏帆船;卑南這一帶應當是南島民族千百年來進出往來的口岸之一。我們將海的記憶反映到台東車站站前大棚架上,彷彿一波波的浪花,重複雙向曲線屋面的棚架,是海和大自然秩序的象徵,也隱喻過去這裡是航向海洋的口岸。

台東車站改建後展現航向海洋的南島意象;攝影/許傑

車站與半戶外棚架連接的廊道;攝影/林國勳

2. 創造飛揚的、鋼木構造的半戶外大廳

我們觀察車站周邊公共設施有許多採用曲面屋面的例子,例如車站周邊既有曲面鋼棚架、及卑南文化公園遊客中心鋼木曲面結構,以及上述海洋意象的塑造,我們決定以浪花般雙曲屋面來呈現站前半戶外大廳。主結構採用鋼、木構造,為了表現樹枝般主幹較粗、分枝漸細的輕盈和清晰,鋼構轉接頭採用鑄鋼件,銜接不同斷面的鋼管;搭配集成木樑,讓棚架較為溫潤、親切。

半戶外大廳外的接客區棚架;攝影/林國勳

夜晚的站前半戶外大廳;攝影/許傑

3. 重整既有車站空間,提升旅運機能

車站有複雜的旅運機能,最主要是處理集散的動線、並提升相關服務。我們除了增加站前半戶外大廳空間外,也增加廁所、自行車補給站,並調整遊客中心、商店等空間及車站周邊各類車輛停等區,以期成為良好的生活驛站、觀光驛站。

半戶外棚架與自行車補給站旁的空間;攝影/林國勳

通往大客車棚架的出站人行動線;攝影/林國勳

夜晚的站前大廳入口;攝影/許傑

基本資料
作品名稱:台東車站

作品地點:臺東縣臺東市岩灣里岩灣路101巷598號
業  主: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主要用途:鐵路用地

建  築
事 務 所: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建 築 師:甘銘源、李綠枝
參 與 者:王逢君、黃寶憶、陳威志、王彩秀、陳怡君、歐宇羚、林怡妙、詹秀玲、鄭晴育
監  造:曾鳴宜、蔡惠如、吳顯揚、陸佩君、賴平福、吳翠蓉、王坤德、林品光、張日新、戴依?
結  構:建巨土木結構技師事務所、富田構造設計事務所(富田林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水  電:正宜電機冷凍空調技師事務所
空  調:正宜電機冷凍空調技師事務所
室  內: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景  觀:木三方景觀設計

施  工
營 造 廠:頌和營造工程有限公司

材  料
建  築:鋼骨造、RC造

基地面積:73854.46㎡
建築面積:5024.11㎡
總樓地板面積:12132.19㎡
設計日期:2011年04月至2012年02月
工程日期:2014年05月至2018年03月
圖片提供: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攝  影:林國勳、許傑、林均品

團隊簡介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甘銘源、李綠枝所主持的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把空間環境專業當作社會、人文關懷的切入方法。我們儘可能延伸我們的觸角:住宅設計、公共建築規劃設計、社區規劃、歷史建築再利用……等求廣求深。我們願意和重視其職責、或文化傳承、或生活環境的業主一起打拼,從提案、規劃、設計到工程監造,不放棄任何一個環節。

甘銘源
1967年生,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1990年任職於象設計集團,在宜蘭學習建築及景觀設計;2000年與李綠枝建築師合組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2008年事務所搬遷至雲林。2004年起先後於私立中原大學、國立聯合大學、私立東海大學建築學系任教。

李綠枝
1968年生,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1992~1994年任職於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規劃室,參與宜蘭相關規劃工作。1994年於宜蘭開業,成立李綠枝建築師事務所;2000年與甘銘源建築師合組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2008年事務所搬遷至雲林。2011年推動雲林縣華德福教育,成立財團法人雲林縣利仁教育基金會。

台東車站


【延伸閱讀】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作品「池上車站」

>常式建築師事務所作品「富里車站」

>Benthem Crouwel Architects-鹿特丹中央車站 現代式強力線條

>欣建築─建築師與其作品群像「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甘銘源+李綠枝」話題本

【延伸資訊】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官網

==========
圖文提供/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編  輯/王彤
校  閱/Florence Kao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作品導讀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台東車站車站建築台東建築台灣建築甘銘源李綠枝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