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玩戶外

場地自由車 - Sprint 爭先賽,是在爭什麼?

By 欣傳媒2021/07/31
article cover

自行車場地賽,也稱場地自由車,不同於國內比較常見的公路賽,場地賽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個固定的場地內舉行。這種場地其實在國內也有,但是場地賽對於一般有在騎自行車的人來說,也相對比較陌生。筆者自己覺得,有親眼觀賞過場地賽的車友,可能還比看過棒球賽、公路賽現場的車友還少。但場地賽其實是一種非常刺激、也非常有可看性的運動項目,這也是東京奧運最後一周,自行車比賽的重頭戲。

null

▲(圖片來源 Tokyo Olympics)

 

場地賽的「場地」長什麼樣子?

「場地」通常是一個橢圓形賽道,整個環形賽道看起來會呈現傾斜的狀態,地面是以長條形的木板拼接而成,這個環形的賽道一圈總長有不同的規格,從130公尺?500公尺都有。

 

據稱1960年代,國際的場地賽大多是以一圈333.334公尺作為標準,台灣目前現有的環形場地也大多是以333.334公尺進行搭建。而1990年代開始至今,國際賽採用的賽道長度大多是以250公尺為標準,東京奧運用於舉辦場地賽的場館「Izu Velodrome」伊豆自由車館也是以單圈250公尺來進行設計。

 

奧運的場地自由車競賽項目

奧運的場地賽總共有六個項目:

Team Sprint (Men/Women)

Sprint (Men/Women)

Keirin (Men/Women)

Team Pursuit (Men/Women)

Omnium (Men/Women)

Madison (Men/Women)

其實都是在同一個場地舉行,只是比賽的規則有所不同,大家可以想像成同一個運動場可以舉辦200公尺、400公尺短跑、甚至一千公尺以上的長跑、也可以舉辦跨欄等項目。

 

短距離、長距離

場地賽,其實比的不只是「衝刺」,他的競賽內容其實也可以分為短距離Sprint、與長距離Endurance。Sprint衝刺賽的賽程,通常會是3~8個繞圈,奧運的Sprint、Team Sprint、Keirin都是屬於短距離的衝刺競賽。Endurance顧名思義就是長距離的比賽,奧運的Team Pursuit、Omnium、Madison都是偏向Endurance的耐力賽類型。

 

Sprint 爭先賽規則

我們這次先介紹「Sprint」爭先賽的規則。

Sprint 爭先賽的規則嘛......單純用文字描述可能稍微有點複雜,先看個UCI官方的介紹影片吧。

這邊要先解釋一下,Sprint爭先賽和短距離「Sprint衝刺賽」是不同的意思。雖然都是Sprint,但是在賽程長短的時候,Sprint指的是短距離,而爭先賽的Sprint指的是一種比賽的規則。

 

個人爭先賽拚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拚看誰先衝到終點就對了。但,這是一個講求戰術、需要耍點心機的比賽。個人爭先賽的內容,通常會繞行場地三圈,但實際會納入比賽計時的,只有最後的兩百公尺。只有最後兩百公尺納入時間計算?什麼意思?恩......實際看幾個比賽的影片比較容易了解。

 

這邊可以發現,選手出發放行之後,都不是直接往終點猛衝,而是先互相打量、相互試探,甚至有直接停在半路上定桿的,主要的目標是在最後兩百公尺佔據加速的優勢。

 

騎自行車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跟空氣阻力對抗,所以後追的選手可以利用前方的對手擋風降低阻力,進而騎出更快的速度、更快抵達終點,所以比賽前半段,雙方會以誘騙對方出手為前提、盡可能在全力衝刺的時候可以利用對手做出更高的速度。

  

個人追逐賽前半段具有心理戰的成分,這是一個雙方都不想騎在對手前面當破風手的「忍耐」大戰,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用「Track stand *」這種招式,因為規則並沒有限制200公尺之前的路程要在多久以內完成,只要不是「倒退嚕」,大部分觀察、欺敵的戰術都是被允許的。

 

註:Track stand就是雙腳踩在單車踏板上、在原地保持平衡不動的技術招式,這也是登山車很多技術性平衡的基礎動作。Track stand可以接續的招式很多,比方說跳躍或是孤輪等動作。這招之所以叫「Track stand」,也是因為這是在Sprint爭先賽經常被運用的戰術,因而得稱。

 

那麼,難道先行的車手就完全沒有優勢嗎?這也未必,別忘了場地是個斜面,先行的車手可以優先佔據最短路徑(環形場地中的紅線區),想超越前車,就得稍微爬的高一點。當然,也可以來個攻其不備一口氣拉大差距拿下勝利。此外,選手進入衝刺狀態之後,也不能有惡意阻擋後車的舉動。個人爭先賽的預賽和晉級賽,通常會是一戰定勝負的淘汰賽,進入四強賽爭奪1、2、3名次的比賽會變成三戰兩勝制的對決。

場地賽東京奧運奧運計時賽空力車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