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帶著童年的赤子之心擁抱科技 專訪當代攝影名家阮義忠的攝影漫談

By 欣攝影2015/03/16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圖/遠流出版提供

走過一甲子歲月的阮義忠,現年64歲的他,當我們與他面訪對談,阮義忠還是給我們一種年輕活力的氣息,那蒼蒼白髮掩蓋不了他對新事物的熱衷。
攝影,藝術與科技的結合,這是多數人所公認的,缺一不可。在屆滿一甲子的年紀,阮義忠不怕新事物所帶來的變化,他也跟年輕人一樣使用社群網站,每天使用著他的Fujifilm X10,拍下他的生活,然後上傳。目前阮義忠微博(http://www.weibo.com/u/2713772142)的粉絲已經有180萬,這是他長時間用心經營的結果。阮義忠說,在二十世紀以前,成人與孩童所接觸的訊息尚未一致,兩者有所不同,但進入二十一世紀這樣的資訊爆炸時代,孩童半強迫的必須接受成人世界的所聞,阮義忠就感嘆,人類五千多年的文明,其實演變的速度並沒有很快,不過等到電腦資訊的問世,整個演變過程就趨於快速。

圖片說明:圖/遠流出版提供

對於這樣的時代巨變,大家都避不了,經歷過類比攝影輝煌的阮義忠,他向我們表示,不管是舊時代暗房,或者是數位時代的新知,我們都要認真的去看待兩者間的優劣,不能一昧的守舊,更不能因為新知而忘本,這兩者之間的拿捏極其重要。
阮義忠就拿他最近再版的「正方形的鄉愁」來說,我們在發展之餘,要時時刻刻的回顧過往,在這樣多變的時代,如果我們都只願意向前看,那這就是一種迷思。讓自己停下腳步思考,這是種對人的敬重、對環境的尊重。「鄉愁」一詞,就是阮義忠所提醒的,我們都要有善良的良知、赤子之心,對於台灣這片土地,許多的純真,都是要我們努力去踏尋。阮義忠的歲月,見證了台灣的困苦、台灣的起飛、高度發展,慢慢的到現在。六七零年代的經濟快速發展,每個人成功的太快,那良善的價值觀以及心態,也就跟著轉變。
早期有一段時間,阮義忠曾在台視文化公司製作《映像之旅》紀錄片,這一系列紀錄片是描述台灣藝術家的創作,以及鄉土藝術的發展、城鄉發展的演變、台灣原住民的生活等等。阮義忠向我們表示,在製作這一系列紀錄片的時候,一度讓他對攝影失去了熱情,他說,製作電視節目成名太快,加上作品拍攝都需要貼近市場,那攝影的初衷,漸漸的消逝,一度阮義忠還因此沒辦法進行拍攝創作。

圖片說明:圖/遠流出版提供

「八尺門」攝影集的拍攝,是阮義忠找回初衷的轉捩點。當時的他,知道在基隆的八尺門漁港,在那有一群生活困苦的原住民,居住在違章建築中,這樣的社會議題,對於紀實攝影而言,是個很好的題材,而對於阮義忠來說,他不僅在這當中拍攝到許多的作品,與這些居民的互動,他從中體悟到了那令人動容的價值,在阮義忠按下快門,捕捉那人的尊嚴,一方面有了畫面,最重要的是,這一次次的快門,都是幫助阮義忠走出低潮的動力。對他來說,八尺門是個很好的機緣,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都是他與人相處的心路歷程,點滴在心頭,令阮義忠難忘。
相對於基隆的八尺門,當時的台北正處於建設期、交通黑暗期,阮義忠說,城市有種疏離感,那時候的台北空氣很糟,如同現在的北京一般,一天下來鼻孔內都沾了不少灰塵。流過台北的基隆河,當時的開發,讓基隆河陷入了高度污染,雖然發展中的台北讓人感到光鮮亮麗,但不可否認,當時的台北生病了,好在這樣的陣痛期不長,慢慢的台北也走向現在的面貌。
前面提到的北京,乃至於整個中國沿岸城市,彷彿早期發展中的台灣。中國發展的非常迅速,其他國家花了四百多年達到的規模,中國二十幾年就趕上了,甚至超越,不過背後的代價,就是大量的農村消失、嚴重的環境污染。阮義忠說,農村是一個國家的重要命脈,是立國的根本,農村的消逝也意味著本土性的流失。
回過頭看台灣,阮義忠的家鄉宜蘭,自從雪山隧道的開通,都市人湧進宜蘭蓋了許多民宿,也壓縮到了原本的農村發展。在侯孝賢拍攝悲情城市之前,九份沒有這麼多的遊客,簡單來說那時的九份極其純樸,早期不少藝術家都會進駐於此創作,這邊的依山傍水也造就了不少經典的攝影作品(例如鄭桑溪的九份往事)。但是,現在的九份已經人滿為患,觀光為當地帶來不少的收入,卻賠上了自然環境,假日的人車塞在狹隘的山道上,對於攝影創作所需要的自然環境,好山好水的優勢正漸漸消失。

圖片說明:圖/遠流出版提供

談到當今的手機攝影,阮義忠給予高度的肯定,從紀實攝影的創作角度來說,手機攝影已經有相當的水準,在未來,手機將會是主流,也有機會取代目前的數位相機,阮義忠就拿自己兒子阮璽的攝影創作經驗來說,阮璽拍照至今不到兩年時間,但他善用手機攝影的優勢,運用特別的視角、經典的構圖,讓圖像呈現出幽默感,對於這樣的創作,阮義忠是給予肯定的。
雖然阮義忠鼓勵大家多擁抱新科技,但對於工作室的暗房,阮義忠說,這是攝影的濫觴,如果因為接受新科技而忽略了舊有的根本,這是不正確的,所以對於自己的學生,他都會要求從暗房學習起,從基礎暗房了解攝影的概念,從暗房出發,才能知道影像的珍貴。對阮義忠來說,手工放相的銀鹽相紙,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那親手放出來的影像,猶如生命的初生。類比攝影漸漸走向黃昏的時代,阮義忠說,能多用一天暗房就是一天,如此重視暗房也是因為,類比攝影是很謹慎的看待每一次的影像產出,相對於數位,數位沒有材料費的問題,在創作上就不如類比攝影的慎重,在態度上,阮義忠認為,能按一次快門就不要按上兩次。

圖片說明:圖/遠流出版提供

最後我們問了阮義忠,好的作品該如何去創作?簡單來說,阮義忠綜合上述幾項概念,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自己的心境,用心去體會,用嚴謹的態度去創作,好的作品就不難呈現。像開頭提到阮義忠的微博創作(相關書籍可參考阮義忠的一日一世界、一步一天地),雖然是社群網路的照片,但阮義忠並不會因此殆忽,不管是手中的輕便型數位相機,還是專業的大片幅底片機,阮義忠都是全力以赴的面對影像,就是希望影像的價值能夠發揮出來,也是提醒自己不要迷失在這股數位浪潮中。

圖片說明:圖/遠流出版提供


延伸閱讀:https://solomo.xinmedia.com/photo/17068-photo

書名:正方形的鄉愁
出版:2月1日
作者:阮義忠

內容特色:
◎一本完全以120相機拍攝的攝影圖文書,展現獨特的正方形構圖美學。
◎紀實但不失詩意的黑白經典影像,捕捉上個世紀七○至九○年代台灣的人物與景物。
◎特別收錄「2015台北,給未來的鄉愁」(暫名),阮義忠先生於2015年元旦當天,同樣以120相機,6cm×6cm正方形底片一捲(12張)拍攝過往他曾在台北落腳處的當代樣貌,不僅是對過去的一種致意,更開啟與未來的對話。
◎整體設計與全書特殊正方形成像尺寸相呼應(本書美術設計彭星凱甫榮獲金蝶獎銀獎與銅獎)

特別活動:
*「正方形的對話-攝影家的跨時空世代對談」
*將由阮義忠與阮璽父子進行對談,從「傳統相機攝影」的觀念到「現代手機攝影」的生活經驗。跨世代與跨時代的交流,分享對攝影的觀察和經驗。
*時間:2015年2月15日(日) 下午6-7點
*地點:2015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廣場

《正方形的鄉愁》再現二十世紀70至90年代台灣的人文風景
底片攝影師專訪人文攝影紀實攝影手機攝影暗房阮義忠正方形的鄉愁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