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玩戶外

【新車發表】整合度超高、外觀超奔放的 SCOTT PLASMA 6

By 欣單車-單車讓生活更精采2020/10/29
article cover

今天想來聊的車子是SCOTT最新發表的三鐵車PLASMA 6,一台不管是外觀還是功能都非常出色的車款。

PLASMA 6和前一代PLASMA 5相比,長相變化之大,真的是連他爹娘都認不出來了。這次車架設計和前一代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有UCI貼紙」了。對,你沒看錯,就是沒有UCI標籤,也就是說這台車沒有過UCI認證,這台車在設計之初就沒有打算合乎UCI的規格,所以外觀也變得奔放起來。


▲現在終於可以正大光明隨便亂貼PLASMA 6的照片了。(Bunny 攝)

當初發表會的時候還被原廠警告千萬不要提前曝光......拍了一堆照片回家還要把所有PLASMA 6的照片全部挑出來屏蔽掉,看得筆者眼睛都要脫窗了。

延伸閱讀

【相簿】SCOTT 2021 PLASMA 6
【新車發表】2021 SCOTT FOIL無線登場

沒有UCI的限制最棒了

這邊稍微提一下:由UCI舉辦的所有賽事,所有選手使用的參賽車輛都必須要合乎UCI制定的「規格」,這個規格......有興趣的車友可以去翻UCI的規格書查一查,總之就是訂得很細,車子上面能有什麼、不能有什麼、管型怎樣車架幾何怎樣全部都要管,搞的車廠都快沒有梗可以玩了。

所以,現在很多廠商如果想到什麼新的梗(比方說碎石公路車這個體系),幾乎都是開一個新的產品線來玩,UCI什麼的沒關係,雖然少了UCI賽事的宣傳少了很多曝光度,但只要有其他舞台可以宣傳、產品賣得動最重要,誰TM還管你UCI。三鐵車,就是一個這樣的特例。

喜歡「自行車輕量化」的朋友,應該也會有感於最近廠商在車架重量上似乎沒有什麼重大突破吧?不要懷疑,這多少也跟UCI有關,個人認為現在的技術要把東西做到更輕更硬不是沒辦法,但UCI車重下限6.8KG就擺在那邊,砸了大錢弄新材料、做出超輕量的車子,但是沒辦法去給選手比賽宣傳,你覺得還會有廠商願意做嗎?當然不會嘛?

給你滿滿的收納空間

這次PLASMA 6完完全全就是衝著三鐵市場來的。這次他們把儲存設計更完美的和車身整合在一起,所以,即便這次儲存的空間比PLASMA 5多了好幾倍,外觀看起來卻更加簡潔。

整合式的儲存系統算是近幾年在三鐵車上特別發光發熱的設計,幾乎所有著手開發三鐵車的廠商,都拚了命的在車架上挖出更多空間讓你裝更多東西,這,也是三鐵車和符合UCI規範的TT車最大的不同。職業車手比計時賽是完全不用考慮要帶什麼修補包或是水壺的,因為通常會有隊車跟隨提供支援服務,但是三鐵是屬於個人挑戰,路上遇到爆胎、或是肚子餓渴了想喝水都要自己想辦法,這些東西總不可能自己揹一個背包來裝,理想的狀況當然是讓自己的自行車來載,所以,把儲存系統有效的整合在車身上,就成了近代三鐵車的重要元素。

不過就是在車子上多挖幾個洞,難道這樣就過不了UCI認證不能當TT車了嗎!?對!沒錯!!所以這些我覺得看起來很實用的整合空間設計,都沒辦法移植到現今的公路車上。


▲坐管和後輪之間有個符合車架造型的收納盒,原廠宣稱這是設計用於攜帶CO2打氣裝備、工具與內胎,這個盒子的本體其實有一定的厚度,有點像是一個扁扁的工具罐。(Bunny 攝)


▲五通上面這個盒子號稱有500ml的容量,主要是設計來裝果膠的樣子?但是這個位置騎車的時候好拿嗎?有沒有熟悉三鐵車的大大可以幫我解答一下?不過這個容量可以裝一堆東西是真的。(Bunny 攝)


▲以往三鐵車的車載水壺,可能是利用空力把之間的空隙多掛一個流線型的水壺,PLASMA 6是把這個水槽埋進車架裡面,空力把之間的位置用來放其他果膠之類的食物。(Bunny 攝)


▲原廠展示的這台車,水壺的吸管有個磁吸的構造可以吸附在空力把附近,筆者個人還挺喜歡這個設計的,玩起來有種莫名的療癒感。(Bunny 攝)


▲坐墊後面最多可以鎖兩個水壺架,整個水壺支架前後位置可以微調,詳情請見官網影片解析(Bunny 攝)

儲水的水槽這次被埋在頭管、上管、下管交會的空間(所以外觀看起來特別胖),M號以上的車架,這個儲水槽可以有620ml的容量,差不多就是一罐寶特瓶的容量,以前這個水槽通常會被夾在三鐵車的空力把之間,現在集中到車身上,相對可以減輕操控的負擔。

空力把中間的夾縫、五通的空間、座管和後輪之間的夾角都設計有儲物盒,座墊後方還有整合的支架可以附掛兩個水壺,能拿來利用的空間都差不多全用上了。


▲後輪軸前後的距離可以調整,如果裝上寬一點的外胎,可以透過這個設計多拉一點輪胎和車架之間的距離。(Bunny 攝)

▲想組單盤設定也行,固定前變的釣耳也能整個拆除。(Bunny 攝)

上下左右前進後退隨便你調整的空力把

PLASMA 6的空力把(俗稱叫做休息把)這次調整性大幅提升,仰角15度可調,手臂的托盤前後左右一堆位置隨便你鎖,整組休息把上下高低也是隨便你拉,想要降到跟上管幾乎齊平都OK。比較新款的三鐵車幾乎都在強調休息把的多變性,因為休息把會直接關係到整個上半身的姿勢,要盡可能維持低風阻的騎姿,又不能讓上半身過於緊繃,休息把的設定真的非常重要,提高休息把的可調性能,有利於讓這台車對應更多不同的騎士做出符合自己身形的專屬設定。


▲有看到頭管上面那個摩天大樓嗎?那個範圍大概就是這組空力把上下的可調範圍。(Bunny 攝)

記得去官網看一下休息把和坐墊調整的動畫解析,看筆者用文字寫得很模糊很喇叭,看影片其實最容易理解的。個影片連結幫大家做好了,看完筆者覺得現在公路車的彎把真的超遜,應該也要想辦法搞成這樣才好調整嘛?

當代最先進的自行車款

事實上,筆者對三鐵車是最不熟悉的,比起公路車、登山車,三鐵車其實是我最少接觸的車種,但近年來我最喜歡看的,就是這些三鐵車款,不管是外觀造型還是功能,三鐵車的設計都是當今最前衛、最激進的。

以單純欣賞的角度來看這些新世代、沒有UCI貼紙的三鐵車,其實會發現設計者發揮了更多的巧思、融入很多實用的設計,比方說整合在車身上的收納空間,這對UCI競賽的選手來說不需要,但是對一個愛好自行車運動的騎士來說其實是很實用的啊!誰出門不需要自備打氣筒、內胎的?車身上明明有這麼多空間可以利用,但如果沒有跳脫UCI規則這個框架,這些對大多數民眾有實質幫助的設計都不可能被納入公路車的設計考量。

這會是未來公路車的概念雛形嗎?

看這些新的三鐵車真的很有意思,不單只是材料在精進,而是考量到騎士的負載需求,不只是在車架上多挖一些空間出來、還把這些空間融入車身外觀設計的一個環節。或許,會有人覺得這些車子的設計根本就是邪門歪道,「我們正統公路車騎士根本不需要這些」「公路車外觀看起來就是要簡潔」「公路車立管一定要OO度、頭管一定要XX度」,說真的,我覺得這些都已經成為近代公路車發展的限制了,再這樣堅持下去,廠商也都快變不出花樣了,那我們換車的理由不是也變得越來越少了嗎?

比起發展到純熟到不能再純熟、玩到沒有梗可以玩的公路車,筆者個人比較期待的,是像PLASMA 6這樣的車裝上公路車的彎把,可以幫我分擔攜帶隨身的工具組、打氣筒、外胎,以及更多加掛水壺的空間,外觀修飾的帥氣好看,這是我自己會期待「公路車」,不是只為了滿足職業選手競速的需求,而是一台可以陪著我跑一整天的好夥伴。

延伸閱讀

【相簿】SCOTT 2021 PLASMA 6
【新車發表】2021 SCOTT FOIL無線登場

三鐵車計時車SCOTTADDICTFOIL空力車ADDICT RC鐵人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