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2017兩岸設計師交流論壇」─林祺錦+許華山談設計實踐的挑戰

By 欣建築2017/10/13
article cover

本次論壇主講人,林祺錦建築師與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說明:本次論壇主講人,林祺錦建築師與許華山建築師


由欣建築主辦,簡一大理石瓷磚承辦的第三場「2017兩岸設計師交流論壇」,以「臺灣住宅建築設計」為主題,子題則分別是「臺灣住宅建築設計樣貌」、「兩岸住宅建築產業差異」、「住宅建築設計風格建立」。邀請台灣兩位優秀建築師林祺錦及許華山擔任主講人,暢談其建築設計理念,業界觀察及建築實踐,分享如何從每一次的建築設計中,找到新的可能性,以及對於建築的哲學性思考。本次論壇主持人吳宜晏表示,此次論壇結合行程讓東莞的老師們先參訪兩位主講人的作品「政大馥中」及「大安賦」,藉由實地走過建築空間後,再來聆聽講座,藉此方式能更深入的理解及交流,並表示此次的旅行就像是讀書一樣,藉由一章一章的閱讀,進而認識台灣的設計環境及關注的方向。

時間:2017年9月28日
地點:內湖雄獅總部大樓二樓大會議室

演講內容實錄
雲想衣裳花想容─關於建築外觀設計的一些嘗試
主講人:林祺錦/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林祺錦表示此次論壇將分成兩部分,其一是從旅遊中獲得的體悟,其二則是在台灣及大陸的建築實踐。林祺錦表示自2004年開業至今已近14年,其業務以建築為主室內為輔,但不論是建築或是室內,他都是用同一種態度在操作,不會因為項目或類型的不同,而有所輕忽。接著從其創作的原點大學畢業設計開始談起,以鶯歌陶瓷的捏做到成形的過程,作為設計主題的核心,並將其反應在移動的動線及建築的剖面關係上。
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旅程給予的養分
做設計需要吸收大量資訊,林祺錦認為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旅行,從中可以獲得各種意想不到的刺激或啟發,而他目前旅行主要集中在歐洲、中亞及東南亞地區。其中1997年學生時代的歐洲之旅對他的啟發跟衝擊非常大,在該趟旅程中又以處理舊紋理跟新建築的關係,以及新材料、新設備及新思維與舊建築空間的整合使用,這幾部分讓他感受最深。旅程中的所見所聞給予他很多想法,開拓了對設計的想像,而這些也影響之後的建築實踐。

而在印度的旅行中,受到來自不同文化的衝擊,看似落後的國度有許多值得深思的觀念,包括人生觀、對待自然、環境的態度等。近年他多次前往東南亞旅行,近距離觀察到當地的飛躍發展,尤其在人透過建築跟自然的關係有很大的突破,如在高樓層陽台引進大樹綠地,雖然離地面很遠開窗卻仿若在公園之中,打破過往舊的思維,具體落實在建築設計的創新。另外,在處理空間使用上,一改過去制式的行為分割,採用多元開闊的配置,使人能自由的使用空間,比如書店中有咖啡廳、餐廳等,商場空間中有大面積花園水池,讓逛街就似在森林中遊走,如此複合式的空間,將人的使用行為擴充,不但突破限制也增加人與人的交流可能。
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建築實踐
2004年開業第一個案子是「礁溪吳宅」,是兩戶人共有的住宅空間,採用「回」為概念,並以模型來操作空間,施工時也帶著模型來比對,確認是否正確。因為是第一個作品,從跟業主溝通、設計的手感到材料的使用等,許多部份都不滿意,因為無法有效跟業主溝通,讓他願意接受更合適的材料,也使林祺錦明白溝通非常重要。而建築立面如同人身穿的外衣一般,也像是畫布會有比例、顏色,藉由立面設計重新包裝建築給人的感受,建築立面是都市景觀的一部分,因此在設計立面上,除彰顯自己外,也需要試著與周邊景觀對話,讓都市景觀能和諧不突兀。
礁溪吳宅;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礁溪吳宅;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礁溪吳宅;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礁溪吳宅;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永和懷石」是一件很小的作品,位在僅有五米寬的巷弄旁,但他不因為小而輕忽,從走在巷弄中的人看到這房子會有怎樣的感受出發,在轉角處創造它能對別人說自己是誰的立面,為此用了石材、格柵、洗石子等材料,希望建築能友善面對鄰里巷弄。
永和懷石;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永和懷石;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政大築光」基地前為一土地公廟,其後方有一棵大樹,他採用友善的態度來面對基地,趁著建造新房子時幫土地公整理環境,包括基地上的大樹、綠地,讓傳統信仰能延續。建築圍牆及撲面的材料也將周邊環境的氛圍引入,其線條及洗石子、香杉材質等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友善的回應鄰里環境。
政大築光;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政大築光;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政大築光;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政大築光;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接著介紹東莞的老師們參觀過的「政大馥中」,法規規範此區域的屋頂要設計成斜屋頂,那建築該如何能被看到?經討論後決定用年輕的態度及活力來回應。設計的靈感來自牛奶盒,並延伸至室內梯廳上。建築選用橘白兩色為主,採用挖洞的概念來設計開窗,因此外牆為白色,因挖而露出則為橘,如同外皮與內餡,完工後受到年輕買家的喜愛,成為這一區的亮點。,
政大馥中;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政大馥中;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而大陸「上海莊園」的業主委託林祺錦設計,希望能展現現代東方的建築,因此從傳統合院出發,設計出具中國庭園風格的別墅,每戶會有藝廊、宴會廳等大型宴客空間,藉由空間中的擋、遮、轉折來營造出屬於現代東方的建築可能。

2006年的「花蓮新城托兒所」是採「反梁」結構,是從想像孩子在空間裡能夠盡情的奔跑,自由自在地在裡面學習、就寢,選用真實的材料,讓孩子在空間中,能夠觸摸到磚、混凝土原本的質感。但幼稚園的機能仍須被照顧,如讓老師能夠以最短時間前往教室的動線,使老師能妥善看護每位小朋友的生活起居與課程的學習。受限造價偏低,因此以視覺做考量,進而透過材料比例來區分立面的細節與質感。
花蓮新城托兒所;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花蓮新城托兒所;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仙人掌公園」是從基地出發,思考命題如何被落實,接者從材料跟構造上去思考,使用當地的建材跟工法,去讓建築完工後能與環境融合。透過擬像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小型仙人掌,搭配白色的PC板,呈現自然與現代的樸質之美。並重新梳理遺留的建築空間,拆除毀壞的部分,補上新的架構。認為「自然環境」是自然設計的一環,因此在設計的開端,就必須深入瞭解,才能創造適合活動的環境。

「馬公車棚」位在馬公機場外,因原本的車棚被風吹走而需要重建。車棚作為遊客進入澎湖第一眼看到的建築,應該具有更強的自明性,因此將澎湖四面臨海的意象轉化成鋼棚外型,車棚沒有牆面讓四面通風使空氣流動,同時鋼棚選擇鮮豔的顏色,將澎湖的美好景色及活潑、開心能藉由造型直接傳達給遊客。
馬公計程車車棚;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圖片說明:馬公計程車車棚;圖片提供:林祺錦建築師


結語
林祺錦走遍各國所看到、體驗到的建築,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尊重歷史遺留的痕跡,並運用當地的技術及材料。他認為雖然是同樣的材料,只要換一個想法,就能夠有完全不同的樣貌,創造出屬於當下的獨特感受。


天地之間
主講人:許華山/EW+HSU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許華山自1997年開業至今已近20年,但若要說接觸這個行業應該追溯到更早,因為小時候的許華山已經陪著爸爸到處看工地了。他回想小時候最喜歡的時光,是寒暑假回鄉下,在巷弄間散步及參加各式廟會活動,也因此相當重視人文關懷,他喜歡透過畫畫跟寫作來觀察這個世界。今日的演講就是從他多年來在設計實踐中,獲得的啟發,包括「存在跟不存在」、「看見或沒看見」,「探討時間的軸線」等。

在正式開業前,許華山已經做室內設計多年,因為在台灣建築師要能做到建築案並不容易,多是要參與公共競圖才有機會,為了生存最容易接觸的委託就是室內設計了。台灣市場小、競爭大設計師為了要能夠生存,需要把自己訓練成一把刀,才能讓自己到各地都能夠生存,他也因此練就一身功夫,能到世界各地做案子,他強調每個人都是代表自己,是從自己出發,也唯有如此才能立足。

自學生時代就開始參加許多競圖,涉獵的議題包括古蹟、新建建築、都市規劃等,開業後仍不斷吸收新知,因此當接到山東基地達十七公里面積的造鎮計畫委託時,也能游刃有餘。許華山表示在尺度這麼大的規劃案中,跟業主的溝通非常重要,必須理解業主的需求跟想像才不會迷失,他將在台灣的操作經驗帶去,充分調查當地環境的特色以及建築材料,將之轉換使用到空間之中,建築設計中引入綠建築、生活品味等,未來完工將是一個以藝術、自然生態為主題的居住區。

而位在承德路上往淡水方向的人行天橋,花了許華山整整十年的時間,歷經兩任台北市長任期才完成,雖然結算下來一年只有兩萬多設計費,但是許華山不灰心,因為他的努力使政府開先例,讓同業夥伴之後在設計天橋時能有更多的可能。參加競圖時許華山希望天橋不只是一座橋,而是能串聯周邊空間的重要節點,他以船艙為概念發想,將公園、燈光等整合在一起思考,讓橋成為公園的延伸。原本公部門是規劃成要興建兩個橋,許華山說服公部門將兩橋整合成一座,增加使用效率,並用斜坡取代電梯,讓腳踏車可以騎上橋,使環境能更為友善。
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1999年許華山的作品首次被媒體報導,是位在台北忠孝東路上的室內設計作品,業主本身是建築師但不會作室內,因此找上他操刀。室內約一百五十平方公尺的空間,許華山用蒙德里安的操作手法切入,為空間找出個性,當時業主在與他討論設計時,常說預算不足,但卻購買非常昂貴的家具,令他相當不解,畢竟室內環境是與人相處最久的。而室內設計業界的變化快速,2004年他正式踏足大陸土地接案,當時與他一同被媒體報導的台灣設計師,今日許多已不在第一線,許華山藉此強調每個設計師都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定位,才能站穩不然只會曇花一現。

台灣的室內設計不一定都是新房子,很多都是老建築重新裝潢翻修,因此會有樓高較矮及管線複雜的問題,此時就需要透過設計讓空間變得舒適開闊。接到這種類型的設計案時,許華山會採用減法的方式用留空、顏色、天然材料來調整空間的氛圍,並幫業主將管線整合好。許華山延續老屋改造的話題指出,今日台灣不論是室內或建築的法規管制越來越嚴格,設計師已無法作太多的挑戰,限縮了創新的可能。

並接續以自己路上觀察而拍攝的影像及繪畫,來分享他對建築、世界的看法,同時也是他的設計心法,包括「存在─不存在」,以香港城市為例來說明「隱形─邏輯」、「看見─看不見」、「美從生命的起點開始」、「留記─無時無刻」、「動定」、「多層思考─一種實踐」等。而除了建築及室內設計的作品外,許華山近年有許多跨界的作品,包括在茶具、繪畫上也都獲得肯定。他表示設計是互通的,所謂一理通,萬理徹,只要設計者能清楚掌握自己,跨界設計的作品也能展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性。
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結語
許華山認為雖然天地之間似有規律,是依照時間在變動,每分每秒感官都在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是終點,也就是目的,因此必須要確定自己的方向。並指出設計雖然是在做事業,同時也在做信仰,並以「旅行,從真正結束旅行的那一刻,開始」這句話作為結語,期許每位老師能在這次的台灣之旅中得到收穫。
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許華山建築師


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2017「台灣的世界級」建築走讀即將起跑!(圖面構成/欣傳媒 葉沈函)

圖片說明: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2017「台灣的世界級」建築走讀即將起跑!(圖面構成/欣傳媒 葉沈函)


簡一大理石瓷磚x欣建築「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2017「臺灣的世界級」建築走讀暨兩岸設計師交流論壇
>活動期間:2017年9月24日至9月29日共計6日
>主辦單位:欣建築
>承辦單位:簡一大理石瓷磚

【延伸資訊】
>「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傳統語彙與新潮風格的撞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37026-gani
>2017兩岸設計師交流論壇─「再談臺灣住宅建築設計樣貌」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37028-gani
====================
撰文:王進坤
攝影:邱柏蔚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簡一大理石瓷磚×欣建築 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133632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許華山林祺錦簡一大理石瓷磚兩岸設計師交流論壇天地之間台灣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