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訂閱電子報

 
  1. 首頁>
  2. 藝術文化

黃明威建築師作品─「法鼓山寶雲寺」

By 欣建築2016/10/27
article cover

test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每座寺院,都是一個自成天地的「環境」。自古至今,不分小大,幾乎無一例外。

因此,在設計法鼓山寶雲寺時,我們的目標從不是如何設計「一座寺廟」或「一棟房子」,而是希望能塑造出身處在都市大環境中的,一個自在的小環境。而藉由聖嚴師父提示的「本來面目」,以及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創建時「三個三門」的二個重點,做為設計方向的導引,使得寶雲寺不致偏離法鼓山信仰的基本精神。

設計上所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在形狀狹長的都市基地上,做出飽滿合宜的使用配置。由於基地前後面臨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北側臨六十米寬的市政路,且正對新市政中心中央軸線,尺度壯闊、氣度莊嚴;而南側面臨寬度僅十米的政和路及寧靜的住宅區,尺度親切、氣氛宜人。因此設計上將建築量體及使用空間盡量安排近基地北側,而將空地留設在南側,形成可接引團體來賓的戶外大庭院,不但對住宅區不會形成壓迫感,同時更增添了綠意,與鄰近環境融合。在室內的平面安排上,因基地狹長,在東西側則除了留設必要的防火間隔外,將建築面寬(近二十三米)全幅作足,以爭取室內空間寬度。主要結構柱及服務性空間(樓電梯/廁所等)則以最經濟、最有效率的方式安排在東西二側,因而留設出中央結構大跨距達十五米的無柱空間,供寺院最重要的各式集會空間彈性使用。因此,這個在各層樓都出現、跨距達十五米,幾乎空無一物的「空」,成為寶雲寺建築平面上最大的特色。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基地北側主建築塔樓形成設計上的另一個挑戰:如何將傳統寺院水平排列的空間垂直化?而在觀感上又保有寺院的特色?我們的構想是盡量降低寶雲寺在造形形體上的複雜性,而以最簡潔明晰的面貌呈現,於是選擇用了傳統寺院「大屋簷」的意象,把整座達十二層塔樓上部的八層樓,拉長為一個沿街面逐層漸退的緩斜面,而因應臨市政路面壯闊視覺景觀的要求,斜簷面材質採用全玻璃帷幕,並將各帷幕單元仿同屋瓦,作成片片立體搭接的方式,構成「數大即是美」的純粹主體意象。簷面下方的四層樓高的大開口,則形成了寶雲寺對都市接引的「第一個三門」。

進入第一個三門後,經過了知客處及行願館的接引,會眾便能經由西側的長坡道緩緩拾級而上,到達位於行願館上方的大殿。步入大殿前殿時,向來時入口回望,四層樓高的大開口便形成了一種「框景」的效果,將市政中心中央軸線如畫般的景觀盡收入框內,是能使人舒展心性的「第二個三門」。當會眾上達最頂層時,在與前殿同平面位置、但位於寶雲寺至高點處的觀音殿向前望時,環境景觀的外框也去除了,心境回復到人與環境最始初的狀態,便成就了「無門為門」的「第三個三門」。
一層及二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一層及二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三層及四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三層及四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五層及六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五層及六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七層及九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七層及九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十一層及十二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十一層及十二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基本資料
作品名稱:法鼓山寶雲寺
作品地點: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37號
層 數:地下3層、地上12層
業 主:法鼓山

建 築
事 務 所: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擊壤設計
建 築 師:黃明威
前期規劃: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設計顧問:陳邁(建築)、周鍊(照明)、黃惠美(室內)、張芳堯(綠建築)、林大為(照明)
參 與 者:許浩銘、林新峰、林雅琇、孫建能、陳昭宇、林彥志、王志仁、張鉦昌、何冠儀、黃盈慈、謝敏、陳欣惠、黃宣穆、陳嘉琳、王清漢、吳韋霖、何?、邱育宏、謝依容、梁晏綺、江佳鴻、蔡瓊玉
監 造: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擊壤設計
結 構:大彥結構土木技師事務所
機 電:智展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景 觀: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施 工
營 造 廠:麗明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室 內:茗巧裝潢有限公司

材 料:乾式花崗岩、鋁門窗、烤漆鋁板及鋁格柵、玻璃帷幕、SA工法修飾

基地面積:2465.68㎡
建築面積:1232.84㎡
總樓地板面積:15320.52㎡
造 價:新台幣172,064,000元
設計日期:西元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
工程日期:西元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
圖片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延伸閱讀】
>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StudioBase Architects
https://www.facebook.com/studiobase/
>黃明威建築師作品─「捷安特研發中心及旗艦店」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98383-StudioBase
>黃明威建築師作品─「彰化縣立美術館」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98403-StudioBase
=====================
資料提供: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整   理:王進坤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作品導讀】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54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www.xinmedia.com/archi-channel
StudioBase黃明威法鼓山寶雲寺宗教建築
接下篇文章

隈研吾打造哥本哈根紙島濱海文化中心!2026年完工,金字塔建築展現「與水共生」新地標

By 許家禎2025/08/28
article cover

位於哥本哈根的濱海文化中心將於 2026 年正式完工啟用。這座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設計的文化新地標,以「水」為核心元素,結合景觀、藝術與建築,營造出沉浸式的感官體驗。設計不僅呼應城市天際線與在地工藝,更透過獨特的量體語彙與磚牆立面,模糊了城市與水域的界線,無論白日或夜晚,都將成為港灣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舞台。

文章目錄
close category list
  • 水為核心設計理念 打造沉浸式文化場域

  • 金字塔量體呼應城市天際線 多向開展又有獨特性

  • 階梯與層疊景觀 模糊陸地與水域界線

  • 正負體量交錯 泳池化身劇場般的感官體驗

  • 磚牆立面詮釋傳統工藝 展現丹麥建築質感

  • 夜晚如城市燈籠 港灣邊的閃耀新地標

位於哥本哈根紙島的全新濱海文化中心與港灣浴場,將於2026年完工登場。文化中心突顯「水」在城市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港口自古以來就是城市發展的門戶,如今濱海區更成為重要文化設施與優質公共空間的舞台與背景,形塑出哥本哈根獨特的城市氛圍。

位於哥本哈根紙島的全新濱海文化中心與港灣浴場,將於2026年完工登場。圖片來源|luxigon

水為核心設計理念 打造沉浸式文化場域

本次設計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操刀,團隊表示,設計重點並非單一獨立的建築量體,而是強調一種沉浸式的感官體驗。透過景觀、藝術與建築的結合,讓「水」成為場域的核心元素,以其多變的樣貌來定義空間,包括光影倒映、蒸氣氤氳與水流律動,藉此激發人們的感官體驗。隈研吾希望藉由這座文化中心,打造出一個讓人能真切感受到「與水共生」的公共場域,讓港灣不僅是城市發展的門戶,更是文化與日常生活的靈感來源。

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操刀,強調一種沉浸式的感官體驗。透過景觀、藝術與建築的結合,讓「水」成為場域的核心元素。圖片來源|kengo Kuma & Associates

金字塔量體呼應城市天際線 多向開展又有獨特性

濱海文化中心以一系列金字塔建築群構成,與市中心的天際線輪廓形成對話,卻也展現出獨特的識別性。不同於傳統單一立面的設計,這座建築群採取多向開展的形式,讓人無論從哪個方向進入都能輕鬆辨識與抵達。隈研吾的團隊強調,這裡不僅是一處建築空間,更是一個自然、開放、可親近的公共場域,承載著「紙島」活力四射的城市記憶。

透過階梯式與層疊式的景觀規劃,營造出由室內一路延伸至港口的連續視覺。圖片來源|kengo Kuma & Associates

階梯與層疊景觀 模糊陸地與水域界線

設計團隊特別善用總體規劃中關鍵的轉角位置,將室內、室外與臨海的底層空間統整成一致的設計姿態。透過階梯式與層疊式的景觀規劃,營造出由室內一路延伸至港口的連續視覺,讓水面與城市空間交融。這項設計嘗試柔化邊界,模糊陸地與水域的界線,使建築成為都市與海港之間的自然過渡。

正負體量交錯 泳池化身劇場般的感官體驗

走進這座由隈研吾團隊設計的建築,你會發現它的形態並不只是單純的屋頂與牆壁,而是透過「正體量」與「負體量」的交錯,創造出一種既壯觀又細膩的空間感,整體由一系列不同大小的錐形量體組成,再透過垂直與水平的堆疊,形成多樣的空間。

每一個泳池、露天泳池或熱水浴池都有專屬的空間比例。圖片來源|kengo Kuma & Associates

在這裡,每一個泳池、露天泳池或熱水浴池都有專屬的空間比例,底層的區域是「擠壓屋頂」的反向空間(負量體),遊客可以在「建築山脈」之間的「山谷」中暢泳或泡湯,感受自然與建築交織的氛圍,甚至泳池被刻意放大尺度,搭配巨型天窗灑落的光影,讓人彷彿置身劇場般的場景,再搭配室外樓梯,串聯起不同層次,也引導人們一路探索,從水景到光影,逐步感受空間的轉換。

遊客可以在「建築山脈」之間的「山谷」中暢泳或泡湯。圖片來源|kengo Kuma & Associates

每一個泳池、露天泳池或熱水浴池都有專屬的空間比例。圖片來源|kengo Kuma & Associates

遊客可以在「建築山脈」之間的「山谷」中暢泳或泡湯。圖片來源|kengo Kuma & Associates

磚牆立面詮釋傳統工藝 展現丹麥建築質感

磚牆的觸感,以及帶有溫潤自然氣息的泥土色調,共同構築了室內外的「建築肌理」。圖片來源|kengo Kuma & Associates

在建材部分,濱海文化中心選用磚牆作為主要立面,是為了呼應當地環境,同時彰顯丹麥傳統工藝的質感與美學。磚牆的觸感,以及帶有溫潤自然氣息的泥土色調,共同構築了室內外的「建築肌理」,並用運小單元的磚塊紋理,延伸到建築大尺度的表達,透過這些細小的單元,建築就能靈活運用各種開口與構造,讓立面透過遮蔽或通透,巧妙呈現水面倒映的光影變化。

夜晚如城市燈籠 港灣邊的閃耀新地標

到了夜晚也是驚喜!當夜幕低垂,這座建築的磚牆立面開始展現另一種風貌。設計團隊同樣透過不同層次的通透與遮蔽,讓燈光在牆體間若隱若現,宛如一盞溫暖的「城市燈籠」,光線在夜裡柔和散發不僅照亮建築本身,也在水面上映照出閃爍的星光倒影,不僅成為港灣邊最吸睛的存在,也成為城市夜色中獨特而鮮明的新地標。

當夜幕低垂,這座建築的磚牆立面開始展現另一種風貌,透過不同層次的通透與遮蔽,讓燈光在牆體間若隱若現,宛如一盞溫暖的「城市燈籠」。圖片來源|luxigon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哥本哈根濱海文化中心

https://kkaa.co.jp/project/waterfront-culture-center/

哥本哈根隈研吾紙島濱海文化中心金字塔建築與水共生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