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東海岸聚落群作客 造訪水璉部落當獵人 四大聖樹傳承祖先的智慧

用五感體驗部落的山海景致
水璉部落有四大聖樹,檳榔、番龍眼、毛柿子及麵包樹,以檳榔樹最為重要,不但早期的婚喪喜慶少不了它,祭祀一定也會用到。番龍眼(台東龍眼)及毛柿子會在7、8月成熟,果實香甜可口,毛柿子外皮絨毛刮一刮放在衣櫥裡,還可以當做天然芳香劑。最後一種麵包樹,將其果實煮湯搭配飛魚干,是原住民的傳統吃法。
圖片說明:藍天青山襯托出紅色第十八號橋的宏偉,也描繪出水璉部落渾然天成的美景。(攝影/盧大中)
圖片說明:又被稱為台東龍眼的番龍眼,大約在每年夏天成熟。(攝影/盧大中)
圖片說明:四大聖樹之一的毛柿子,果實嚐起來香甜可口。(攝影/盧大中)
除了聖樹,水璉部落還有兩種植物不能不知。長長的林投葉長滿針刺,對生手而言,要取來製做阿美族傳統美食「阿里鳳鳳」前先要有無比的耐性細心處理。以林投葉編織好的小籃子就像藝術品般漂亮精緻,從縫中塞進紅白糯米與搭配食材,蒸煮後Q軟的糯米滲入林投葉的清香,滋味一級棒。此外,林投樹的葉和果實也是老一輩過去經常用來作為童玩的材料;此外,林投樹嫩心亦可食用,就算處理耗時費工,依然不減族人喜愛的程度。最後,還有功用超多的月桃,它的葉子可以擺盤、當粽葉,果實拿來滷肉,莖曬後能編繩以及做包包;月桃同時也是阿美族的年曆,花一開就是春天,代表捕魚、抓海膽與貝類的時節到了。圖片說明:以麵包樹的果實煮湯,再搭配飛魚干,是原住民的傳統飲食文化。(攝影/盧大中)
圖片說明:阿美族傳統美食阿里鳳鳳,以林投葉包裹,還有情人便當之稱。(攝影/盧大中)
跟著祖先的腳步 野外求生大考驗
探索完部落植物,繼續跟著吉籟獵人學校導覽團隊的腳步,還可以發現部落裡更多奇妙事物,不但開眼界、長知識,還能化身為獵人,體驗部落的野外求生技能。野外求生是水璉部落祖先們的生活智慧,兩手空空如何平安而歸?
圖片說明:跟著老師動手,簡單幾個步驟就能把姑婆芋葉子做成可愛的容器。(攝影/盧大中)
圖片說明:姑婆芋的汁液可減緩虎頭蜂叮咬的疼痛,還可以做成超好用的野外求生工具。(攝影/盧大中)
山上隨處可見的姑婆芋葉,早期常被視為有毒植物連碰都不敢碰,沒想到簡單幾個步驟就能做成可愛的容器,取水、裝食物都好好用;而且姑婆芋的汁液還可減緩虎頭蜂叮咬的疼痛。肚子餓了該來設陷阱捉獵物了吧!跟著獵人學校的旺旺老師學習,step by step絕對不會出差錯;徒手生火的技巧最令人驚豔,以人字堆的堆法,將木塊固定在最下方,然後依序乾草、細枝、粗枝堆疊上去,重要的是得看風向決定風口位置,最後利用竹子當軌道,摩擦軌道生熱產出小火苗,放入堆疊的樹枝上,想要一睹世界上最快速的生火妙法,就在這裡!
圖片說明:設陷阱捉獵物,是野外求生最有趣的一個部分。(攝影/盧大中)
跳過去 見證部落的雄偉之美
走出山林往台11沿線,欣賞水璉部落渾然天成的美景。藍天青山襯托出紅色第十八號橋的宏偉,此橋又稱為蕃薯寮橋,橋旁竹林峽谷就是「遺勇成林」,該「竹林」因新十八號橋興建而被剷除改建橋墩。相傳古代阿美族有兩個勇士同時追求一個美女,兩人經各種競技打成平手後,相約在此比賽撐竿跳,結果兩人都失敗摔落,遺留的竹竿形成一片茂密竹林;也有一說,早期族人勇士必須先撐竿跳過峽谷才有資格當頭目,但茂密的竹林顯示困難度極高,不論那個傳說版本,都在在突顯此處的峽谷險峻。
圖片說明:部落裡的自然生態俯拾即是, 在老師的導覽之下隨處都有故事。(攝影/盧大中)
位在省道台11線19公里處的「跳浪隧道路段」舊有道路,過去是公路最美的路段,但每逢大雨就坍方,公路局只好另外闢建「跳浪隧道」改善狀況。現在雖已無法近觀白色浪花沖擊崖壁的雄偉景觀,但從遠處的山上往下眺望,還是可依稀遙想當年的震撼。此外,部落裡唯一的小學水璉國小由日治時期建校至今已接近百年,雖然學生不多,但校內資源豐富,牆面擁有許多描繪水璉部落生活形態的圖騰與創作,還有3棵百年大榕樹與學校共生共存,加上吉籟獵人學校的加強關懷,並將其納入導覽行程,藉由觀光免去偏遠學校容易被廢置的狀況。
圖片說明:水璉部落的自然生態豐富, 走幾步就能發現驚奇。(攝影/盧大中)
-------------------------------------------------------
最新最完整的台灣旅遊資訊就在「欣台灣」!
歡迎關注 欣台灣頻道:https://solomo.xinmedia.com/taiwan
加入欣台灣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inTravelTW/
台灣行旅時光:http://bit.ly/3aCqk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