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訂閱電子報

 
  1. 首頁>
  2. 生活

專職練車,挑戰職業:胡嘉寶(Amber Will)

By 欣單車2014/01/07
article cover

test

「聽說埔里有一個定居在台灣的香港車手,你知道嗎?」

起初在香港從事單車店的工作,在周遭朋友的感染之下,也影響胡嘉寶(以下稱 Amber)踏進車手之路,這是他初嚐自行車運動的滋味,卻沒想到這項運動,改變了他一生的志向和生活。

圖片說明:抱著職業選手的心態,瞄準職業選手的位置,他是胡嘉寶(Amber Will)


「我真的很多都忘記了。」
一場自行車意外,一個失去記憶的人生

在香港夜騎發生的嚴重意外,讓Amber失去大半的記憶,他現在得透過朋友、和留下的老照片,一塊一塊拼湊出他破碎的回憶拼圖;我好奇:「沒有回憶的感覺是什麼?」Amber回答得自信:「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找以前,不管以前怎麼樣,人生就像騎腳踏車一樣,永遠是往前看的,往前看比較簡單,也比較安全。」

第1次在香港發生的意外讓他失去記憶,第2次武嶺的車禍卻還記憶猶新,攻完武嶺,Amber當時正在進行下坡訓練,全神貫注的他,面對跨越車道的小客車閃避不及,幸好沒有忘記「帶車摔」的要領,傷勢比想像中輕微一些;Amber打趣地說:「這一摔不是白摔的,高速摔車的經驗也很難得,反正沒有死。」這個回答,帶有異於常人的豁達。

圖片說明:兩次車禍意外,除了影響Amber的記憶,也在他的身上留下印記


「為什麼你不用工作?」
當兩年全職車手,給自己挑戰職業的機會

在兩次意外之後,看到Amber依舊把心思全放在自行車上頭,除了「騎車太危險」的提醒不絕於耳外,也有不少朋友告誡他:「玩已經玩夠了吧?」

外界的聲音很多,唯有部分車界的選手認同他的作法,期待他能騎出一番新氣象;Amber目前設定兩年的時間,讓自己全心投入訓練,他也承諾會把這段時間的紀錄化成文字,除了分享,也為自己的人生留下記錄。

其實,在訓練以外的時間,Amber會協助朋友撰寫、翻譯自行車相關文章,對自行車運動有興趣的車友,也會請他擔任自己的私人教練;互相切磋,追求進步的生活,是他對生活的最大期待。

Amber有3個哥哥,剛過而立之年的他,父母親都已經不在了,親人當中,大哥是想法、思緒各方面最接近的他的人,不需要太多的溝通,就能明白彼此的想法;身上沒有太多包袱的他,在大多是一個人的生活裡,固然可以盡情為自己勇往直前,但有時也期待在練車的過程中,能夠找到一個像大哥一樣的角色,一起朝著目標前進。(下一頁)

圖片說明:Amber目前隸屬於豐亞保險自行車隊 (Team DirectAsia.com)


因為困難,所以喜歡,唯有邁向職業之路,才能尋求更完整的環境

現在的Amber,已經把自己當成職業車手看待,在訓練當中,他會不時觀察身體的各項數據,從踩踏效率分析、評估自己的能力;除了個人方面,在賽事當中,他會學習如何在高速競輪時與隊友配合,並妥善分配自身體力,只給自己2年的時間,目標是邁向職業車隊,那裡有更優渥的時間、和更完善的資源,他要為自己人生的後半段勇敢追夢。

圖片說明:數據,是選手提醒自己進步的準確來源

圖片說明:除了環花東和武嶺外,Amber也即將在「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出賽


除了體力外,Amber也會上健身房鍛鍊肌力,或藉由變換訓練方式(如大盤搭配長距離取代重訓),不斷督促自己的成績。

練車的困難與瓶頸,反而是讓Amber興致勃勃、訓練不懈的動力來源;國中以前是田徑選手的他,一度因訓練過度,逐漸累積出膝蓋的毛病,運動員之路中途夭折;直到2009年,Amber初次體驗自行車的速度感,也發現自己的身體能負荷這項運動的要求,拾回自己的運動底子,進步的動力推著他不斷向前。

在世界眾多選手當中,有沒有欣賞的車手呢?Amber說,在台灣,馮俊凱是他眼中蠻理想的目標;國際賽場上,除了學習老手們的精準眼光與想法外,Alberto Contador過人的登山技能,是Amber最大的偶像!

套房人生,甘之如飴
極簡的生活當中,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幸福

邁向職業的路上,沒有太多生活享受,這是他定居台灣的第2年,抱著在武嶺騎車、訓練的初衷,從一年2?3訪台灣,到正式定居埔里,每天訓練4小時,以小套房為家,每週持續6天,這就是他的「簡單生活」運動。

圖片說明:平實的生活中,其實一切都很簡單,唯有髮型是香港知名設計師為他打理的專屬造型


除了著名的台灣小吃外,Amber也很嚮往台灣宜人的天氣,比起香港的繁忙,這裡的生活步調相對緩和;在地狹人稠的香港(面積就和台北市差不多,但人口是台北的2倍),練車必須要選擇時段,不是趕在清晨,就得耐心等到晚間8、9點後才有機會,路線大概是3?4條左右,雖然還不能和歐洲相提並論,但台灣的單車環境已經讓Amber感覺友善不少。(下一頁)

圖片說明:因為武嶺與埔里絕佳的練車環境,Amber選擇留在台灣長住


談到香港的自行車成績,Amber也和單車時代分享他的看法;他說,香港國家隊的選手是透過正式選拔,接受菁英式的教育,並送往中國移地訓練,這樣的安排較從前更有系統,在文化上,也不會有太多需要磨合的問題。

不過,即便是香港國家隊的選手,生活也不見得能受到百分之百的照顧;在接受國家代表隊的培訓期間,月薪也不過是2萬台幣上下,勉強能維持生計,但一旦開始考慮家庭、未來的問題,沒有跑出成績的選手,其實承受非常大的壓力。

這2、3年,中國的自行車競賽進步得很快,高獎金的賽制也讓不少台灣、香港的選手趨之若鶩,我好奇,為什麼香港選手在場地賽特別出眾?Amber分析,他眼中的香港人是比較「ㄍ一ㄥ」的,許多香港人每天可以連續工作12、13個小時,堅毅的性格是他們的特性,克服枯燥的訓練過程,也許這就是他們能熬出頭的原因!

(圖/文:單車時代提供)

香港訓練武嶺單車時代夜騎胡嘉寶Amber職業車隊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訂閱電子報

 
close_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