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拒當失格登山者!7大準則擁抱無痕山林:除了足跡,什麼也不留

By 欣台灣2016/04/16
article cover

《欣台灣》編按:近年來台灣OUTDOOR戶外活動,像是攀岳登山、露營野炊成為熱門,人們走出城市,接近大自然的意識抬頭,但也衍伸了許多山林環境問題,有些基本觀念絕對是行前必知的準則,行前準備、成團人數、垃圾處理、營火用法等都是眉角,這就來看《山知道》的作者來告訴我們如何避免當失格的登山者!

《山知道》時報出版提供

圖片說明:《山知道》時報出版提供

合歡山北峰附近有一塊小草原,因為地勢平緩、視野遼闊,而且附近有活水水源可用,所以這塊位於海拔三二OO公尺的合歡北峰北鞍營地,就被山友膩稱為「小溪營地」。從登山口起登到達目的地僅需約三個小時,加上百岳之一的合歡北峰就在路線上,許多人會安排兩日行程,一次體驗百岳登頂和高山野營之美。有了如此便利的條件,從此到小溪營地變成一條大眾親子路線,吸引無數遊客與登山客的造訪,每到假日總是人聲鼎沸,與平日登頂後總是萬籟俱寂,只聽得到自己的喘息聲相比有很大很大的不同。

後來因朋友的邀約決定再走一趟小溪營地,為了避開人潮特地選在非假日上山,雖然當天下著小雨卻不減熱情。但到了營地發現原本青翠的草地都已被踐踏殆盡,營地有越來越擴大的痕跡,因為沒有草皮保護,下過雨之後的營地泥濘、潮濕,原本愉快的心情瞬間盪到谷底,像塊爛泥。當半夜雨停,月亮升起,我一個人踏出帳篷,刺眼的月光照在濕濕的灰色泥地,零星幾頂帳篷散落各處,竟然有一種置身月球表面的錯覺,心裡有說不出的惆悵。因為熱愛山林、崇尚原野,所以來到遠離人群的深山,想要過簡單的生活,卻因為簡單而凸顯了複雜。清晨陽光的日照穿過帳篷,空氣依然清新,風景依然美麗,只是看著滿地垃圾和原本綠意盎然,此刻卻一片貧瘠的草地,人性對比在如此美好的景緻裡更顯不堪。

很多老山友感歎越來越多人趕流行上山,造成山屋及沿路環境的垃圾越來越多。可是有很多瓶瓶罐罐包裝上的製造日期,遠遠早於戶外活動發展狂熱的近年,代表早期的登山客也會亂丟垃圾,反映出對環境的糟蹋和公民道德的缺乏是一直存在的問題,只是社群網路媒體崛起,才把這些醜陋的事實一一揭露。山一直都在,垃圾也是。

《山知道》時報出版提供

圖片說明:《山知道》時報出版提供

親近大自然的同時也在破壞大自然,這是無法避免的惡,我們只能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這也是自一九八O年代,由美國政府公部門結合各大環保、登山團體、戶外用品製造商與零售商及一般公民大眾,所共同推動「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簡稱LNT)運動的核心精神—教導大眾對待自然環境的正確態度與技巧,將戶外休閒活動對自然生態的衝擊降至可容忍的最低限度。美國的無痕山林運動經過多年的推廣,已經發展出一套制度化的準則,配合實際的教育訓練培養出許多種子教練與學生,而臺灣尚在起步階段,自二OO六年由林務局發表的「無痕山林宣言」開始,才正式由政府推廣這個已經擴散至全球的LNT運動。但是好事不嫌晚,心痛的同時也要化悲憤為力量,主動向身邊的朋友與山友倡導無痕山林的觀念,終結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污染。

非營利組織LNT, Inc.自一九九四正式設立後,不斷用精簡的口號倡導LNT理念。二OOO年將原本的八大準則修正為七大準則(註1):
Unsplash CC授權作者 Aleksandra Boguslawska

圖片說明:Unsplash CC授權作者 Aleksandra Boguslawska

一、Plan Ahead and Prepare:充分的行前規劃與準備。
瞭解即將前往地區的相關法規和注意事項,確保不會違反任何規定;為極端的天氣、自然災害和緊急狀況做好應對計畫;行程要規劃在該地區的離峰時間,分散該地區的遊客人數;以小團體活動為主,減少因大團體活動造成的環境破壞;不使用過度包裝的食品,盡量重新打包分裝,減少浪費和垃圾量;盡量使用地圖和指南針,少用人工記號、石堆和路條。


二、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在結實的地表健行或露營。
結實的表面包括既有步道、營地,或是以岩石、砂礫、乾草構成之地表或雪地;紮營地點必須遠離受保護的湖泊或水源區六十公尺以上;好的營地是天然的,而不是人為整地製造的,不需要另闢新營地;在熱門的路線或景點,集中使用同一塊營地和同一條步道,即使泥濘潮濕也不要另闢捷徑,讓足跡不要擴大到其它植被區;避免在陌生地區另闢營地和小徑,減少對原始環境的衝擊。具體做法是穿著防水靴,並使用綁腿抵擋污泥走在固定的路徑而不繞道;在營地使用較輕的營地用鞋,減少厚重登山鞋對地表的踩踏。


三、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適當處理垃圾。
檢視營地和休息點的垃圾包含廚餘,全數收集打包並帶下山丟棄;在遠離營地或水源六十公尺以上的地區,使用貓鏟將排泄物埋至六至八寸深的洞裡並妥善掩埋;收拾所有衛生紙和衛生用品,特別是擦拭過排泄物的衛生紙,是破壞景觀的最大兇手;如果需要清洗身體或鍋碗瓢盆,也請提水至遠離水源六十公尺以上的地方處理,並使用環保清潔劑。


四、Leave What You Find :請勿取走任何屬於當地的資源。
保留原始景觀,不接觸、破壞文化、歷史文物和建築;不撿拾石頭、摘取植物或取走任何天然資源;不修建任何人工建築或溝渠。引用一句戶外名言「除了照片、回憶,什麼也不取;除了足跡,什麼也不留」。


五、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將營火對環境衝擊的極小化。
營火對野地的影響是永久的,請使用輕量的鍋具與爐具,使用蠟燭或其他電力驅動光源,焦黑的土地將無法再長出植物;若是在允許用火的營地,請使用焚火台或使用土堆圍住營火,避免焦土蔓生;盡量縮小營火範圍,只使用雙手可以折斷的樹枝當作燃料;將所有木柴或煤炭燃燒殆盡,並在灰燼完全降溫後做掩埋處理。然而在臺灣山區完全不建議生野火,而且也是法律完全禁止的行為,若是貪圖取暖或是講求氣氛的營火晚會,因而釀成火災或是森林大火,是非常自私自利的不道德行為,除非是用作緊急求救的狼煙,否則野地用火必須完全避免。


六、Respect Wildlife:尊重野生動物。
若是發現野生動物,請從遠處觀察,切勿跟隨或接近打擾;千萬不要餵食牠們,這會改變牠們的生活方式,嚴重影響動物的健康;學習妥當保存食物和垃圾廚餘,避免遭野生動物取食;控制隨身寵物的行為,或乾脆讓牠們待在家裡不要上山,以免身上帶有的病原體危害當地原始生命;在交配、築巢、育雛或冬季等敏感季節避開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偶爾在山上會看到登山客餵食野生動物,藉此增加攝影的機會或單純引以為樂,請一定要制止這樣的行為。


七、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尊重其它山友。
尊重同在山林裡的陌生夥伴,維護他們原野體驗的品質,並以禮相待;禮讓上坡且負重的山友,並輕聲為他加油打氣,這是小而有力的溫暖支持;休息時遠離步道,避免打擾其他山友;避免使用收音機或音樂播放器,大自然的聲音已經非常美妙了。


作者:楊世泰;攝影:戴翊庭


本文內容授權自時報出版《山知道》一書,恕不得轉載。

----------------------------------------------------
《LIVE WILD山知道》
《山知道》時報出版提供

圖片說明:《山知道》時報出版提供

在山的面前我學會寬容、找回自在,對自己負責。
從登山裝備、觀念、技術、路線,寫一本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


-------------------------------------------------------

最新最完整的台灣旅遊資訊就在「欣台灣」!
歡迎關注 欣台灣頻道:https://solomo.xinmedia.com/taiwan
加入欣台灣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inTravelTW/
台灣行旅時光:http://bit.ly/3aCqksO

山知道無痕山林登山露營合歡山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