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訂閱電子報

 
  1. 首頁>
  2. 藝術文化

普契尼的安魂星光

By 欣建築2013/10/11
article cover

test

編輯/何熊貝,與談人欣古典編輯 小E

義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 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1858/12/22-1924/11/29 )。五歲喪父的他出生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盧卡的音樂世家,為了不讓音樂的學習之路間斷,他被送到叔叔Fortunato Magi家中學習音樂,但是Fortunato卻認為兒時的普契尼是個沒有天分的學生。

10歲成為唱詩班的歌童並於幾年後成為教堂管風琴手,當時普契尼的音樂造詣已超越許多當時同年紀的音樂學子。於音樂學習路上不斷努力地普契尼終於得到了一筆獎學金以及一位親戚的幫助,順利地於1880年進入米蘭音樂學校(Milan Conservatory)就讀。某個偶然的機會讓年輕的普契尼欣賞了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 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 )的作品《阿伊達》後,立志當一名歌劇的作曲家,並於21歲時創作了《安魂曲》(Messa),普契尼的這首《安魂曲》以管弦樂的編曲創造出了如戲劇般的音樂張力,因此也時常被人拿去與威爾第所做的《安魂曲》做比較。

Puccini - Messa di Gloria 1


Giuseppe Verdi - Requiem Mass


普契尼的作曲特色就是他總是會在一個音符與小節上細細鑽研,因為對音樂呈現非常龜毛,在創作過程中一再推演、不斷斟酌,所以使他在音樂創作的時間總是拉得非常長,也因如此普契尼經過嘔心瀝血所譜出的音樂劇總是能塑造出很強的場域氛圍,能夠創造出這深植人心的歌劇是因為普契尼對歌劇週邊從台後到台前的事物都非常了解,讓許多工作人員都很願意與普契尼共事並把事情做到位,讓每部的歌劇創作都可以完美的呈現。

熊:我對普契尼的《托斯卡》真的不熟悉,聽完之後真的覺得這作品深沉的悲淒,然後又看到你介紹的法國動畫,我一整個昏沉到了谷底壓!我還是比較喜歡他的《蝴蝶夫人》、《波希米亞人》,因為我喜歡那擁有較多情緒的畫面,相較之下星光真的太過“燦爛”了,但不可否認他真的極為在行透過聲樂、弦樂去塑造場域的氛圍,將觀眾帶入他在作曲時所想像的強烈情緒。他的作品除了《托斯卡》之外,你還有特別喜歡他哪一個劇作嗎?

《托斯卡》


《蝴蝶夫人》


《波西米亞人》


E:我最喜歡的普契尼作品其實不是《托斯卡》,只是他那首<今夜星空燦爛>因為有特殊的回憶,真的太震撼人了,其實我最喜歡的是《波希米亞人》。

《波希米亞人》的劇情設定在十九世紀前半的法國巴黎,有一群貧窮藝術家共租一層公寓,掙扎於生活收入之餘,他們選擇活在當下,享受於生活帶給他們的喜怒哀樂,體會愛情的甜美與苦澀。

這個劇情就現在看會覺得老梗,但如果遇到好的演出版本,劇中人物的真摯表現,實在是可愛到讓人會心一笑,比如說魯道夫第一次遇到鄰居咪咪時一見鍾情,在咪咪找鑰匙時,把蠟燭吹熄,偷偷摸她的手,或者是在小酒館中,幕賽特為了勾起前男友的妒火,故意在前男友面前與現任男友打情罵俏的模樣等等,整部歌劇可謂是愛情教戰手則啊!

▲這個握小手的方法真是老奸,選播詠嘆調《你那冰冷的小手》


▲幕賽特在小酒館所唱的<當我走在路上>



對我而言,我喜歡這一部歌劇因為他有一個提醒的功用在,文化藝術類的工作雖然有趣,也與自己的興趣相符,但薪水在一開始沒有辦法與科技業、金融業相比,卻也不見得比較輕鬆。每次看到《波希米亞人》第一幕四位藝術家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儘管生活辛苦,只有一條長棍麵包跟一瓶酒,也是充滿熱情的活下去,多少會受到他的鼓勵,這也是我喜歡這一部的原因。

▲《波希米亞人》第一幕,看四位藝術家熱情的生活



熊:其實每一次與你和小?討論音樂或是交換心中對音樂的想像與感想時,都看見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事情,例如這些音樂家的堅持,透過生活歷練而創造出了音樂型態或曲風。本週在撰寫與妳對談的題目時,也不時地想起一位男高音 - 安德烈?波伽利,雖然他是盲人,但他的歌聲卻能使人看見最真誠的世界,或許他對事物的描述不會跟我們一樣,但我相信他對情感的認知一定比我們準確,他用獨特輕薄且略帶磁性的迷人聲喉,一字一句地將歌詞中所附有的感情,刻劃在我們心中,只要聽過他的演唱真的難以忘懷,那迷人的歌聲。不論是演唱者或是歌曲呈現,妳有沒有什麼樣的歌劇或是曲目是讓妳真的難以忘懷?

Andrea Bocelli - carosu


E:不管是純器樂演奏或是演唱,其實都是戲劇表演。當演出者對演出的腳本或是音樂非常熟稔時,演出者及可以把自己的腦袋切成兩半,一半是代表真實的自己,另一半代表音樂中的腳色,只有將自己丟在劇本的情境中,才能夠演好這部戲,感動觀眾。但當演出者曾經有過劇本中的經歷,不只是音樂中的腳色投入,連真實的自己也投入進去,該詮釋會更加震撼人心,這個才可以達到讓觀眾難以忘懷的境界。

我要推薦的第一首,是有名的法國香頌《枯葉》,但版本是原唱者Yves Montand 在1945年,他24歲時演出的電影中演唱這首曲子,經過36年歲月的洗禮,1981年重新演唱的影片。雖然Montand已不如年輕時一般俊俏,但當他重新詮釋這首曲子時,那個回憶神情,唸出《枯葉》的歌詞的口吻,彷彿對一位已逝去老情人述說,他多麼想念年輕時那段的戀情,想念過去戀愛中激情與心痛的感覺,感嘆自己身體不再年輕,靈魂也無法被觸動,只能像枯葉一般凋零。如果沒有歲月的累積,我想Yves Montand 不會有如此感人的演出,

《枯葉》前奏念段:
噢!我多麼希望妳能想起過去,那些我們曾經親密的幸福日子,那時,人生似乎美麗得多了,陽光都比今天的還嬌艷,枯葉聚攏在鏟子上,妳看,我至今都沒有忘記,枯葉聚籠在鏟子上,回憶與悔恨也是。



另外一首是由法國迪斯可天后:達利妲現場演唱的《我生病了》。
達利妲出生於埃及開羅,在達利妲20歲時,因為姣好的身材面貌,當選埃及小姐,也因此被法國導演蓋斯提( Marc de Gastyne)相中演出電影的腳色。達利妲看到成名的機會,於是不顧父母的反對,在聖誕夜搭上飛往巴黎的飛機,隻身到法國發展,她因為電影中的唱段展現了厚實、充滿魅力的歌聲,因此被法國唱片製作人發掘。從此之後,達利妲縱橫在歌壇或是影壇40年,他的單曲曾經上排行榜55次,更由法國戴高樂將軍頒獲榮譽勳章。這份成功不只在歐洲,更延伸到她原屬的阿拉伯世界裡。

雖然事業成功,但是在感情中達利妲卻不斷受到死亡的威脅。在達利妲34歲時,論及婚嫁的男友,在宣布他們即將結婚的喜訊之後幾天,因為作品沒有入選決賽,選擇自盡。達利妲在傷心之下,一個月後也選擇自盡但沒有成功。之後,她的男友一個一個換,曾經用情至深的幾位,包括剛出道時的戀人與其中一任男友也都走上絕路。

達利妲儘管擁有另成稱羨的成就,但終究還是孤獨。「生活已經無法承受,原諒我」(La vie m'est insupportable... Pardonnez-moi),在1987年5月2號,達利妲自殺身亡,這句話是他留下的唯一遺言。

《我生病了》這首曲子講述失去愛情後枯竭的人生。晚年的達利妲現場演出這首曲子的神情,宛如在說自己的故事,那個失望、憤怒的神情,加上這首曲子的效果,每次看這個影片都會掉淚。

這個連結無法鑲嵌……但是其他版本無法替代,只能點連結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qSqSc9dgQ

==========
【Profile】

何?融 / 何熊貝
蘭陽技術學院建築工程系、華梵大學藝術學院建築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建築研究志工團《CxCity》公關。現任雄獅集團欣傳媒社群發展部企畫專員,主要任務為《欣建築》線上誌週五主編、文字記者以及建築相關主題活動的策劃與執行。

何熊貝窗台上的小節線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訂閱電子報

 
close_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