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陽孜寫《易經》 用書法實踐人生智慧
By 欣音樂2013/09/01

孔子五十學《易》,而能知「天命」。年已古稀,書法名家董陽孜,在反覆研讀《易經》之後,將其對宏觀時代以及微觀個人生命的觀察與思索,大毫一揮,用現代書法,將自己頓悟的抽象道義,轉換為平易近人的字畫藝術,創作屬於董陽孜一個人的《易經》。董陽孜三十四幅書法藝術品展《觀易》,即日起至9月15日止,將於誠品信義店舉辦。圖片說明:董陽孜三十四幅書法藝術品展《觀易》,即日起至9月15日止,將於誠品信義店舉辦。 「人生總是有低潮的時候,此時翻翻《易經》、《老莊》,會豁然開通。」董陽孜認為,《易經》是千年前老祖宗智慧結晶,用簡單的字句作為指示,其中蘊涵的道理仍為現代社會所適用。集結自己的人生經驗,董陽孜
孔子五十學《易》,而能知「天命」。年已古稀,書法名家董陽孜,在反覆研讀《易經》之後,將其對宏觀時代以及微觀個人生命的觀察與思索,大毫一揮,用現代書法,將自己頓悟的抽象道義,轉換為平易近人的字畫藝術,創作屬於董陽孜一個人的《易經》。董陽孜三十四幅書法藝術品展《觀易》,即日起至9月15日止,將於誠品信義店舉辦。
圖片說明:董陽孜三十四幅書法藝術品展《觀易》,即日起至9月15日止,將於誠品信義店舉辦。
「人生總是有低潮的時候,此時翻翻《易經》、《老莊》,會豁然開通。」董陽孜認為,《易經》是千年前老祖宗智慧結晶,用簡單的字句作為指示,其中蘊涵的道理仍為現代社會所適用。集結自己的人生經驗,董陽孜從《易經》精選出34幅字句,如「觀我生」、「樂天知命」、「洗心」、「生生」等,每一句皆具有積極主動的意涵,也反映董陽孜個性。
運用現代筆法,董陽孜將《易經》艱澀抽象的意義,用淺近的字畫視覺藝術呈現。中文字從圖象形開始,具有無限可能的解釋,當圖案變成符號文字時,其意涵會因為程式化而有所侷限,但透過字畫的姿態呈現,創作者與觀者可自由解讀,即可還原其多元樣貌。

圖片說明:如「觀易」兩字,「易」字用工整的楷書書寫,代表對《易經》根基的尊重,「觀」字則以動態的草書呈現,代表自己是旁觀者,能看到無窮的可能性。
如「觀易」兩字,「易」字用工整的楷書書寫,代表對《易經》根基的尊重,不得改變,也代表董陽孜對《易經》完全接納。「觀」字則以動態的草書呈現,代表自己是旁觀者,有不同的發現、了解,能看到《易經》無窮的可能性。
「寫書法」視為「人生智慧之實踐」的董陽孜,此次《觀易》書法展並非第一次寫《易經》。台大中文系教授柯慶明表示,董陽孜此次寫《易》,更接近《易經》生生不息、陰陽變化的真理,相較過去的雄壯氣勢,此次剛中帶有瀟灑,顯得陰柔許多,似乎在人生道理上有更宏觀的見解。親臨開展茶敘的林谷芳老師也說,此次展出董陽孜「有話要說」。

圖片說明: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圖片說明:包荒
誠品書店配合展覽,開發五款《觀易》周邊蒐藏品,呼應董陽孜老師用跨界媒材展現書法之美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