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攝影]銀川 穿梭於濕地與沙漠之間
By 欣攝影2013/08/12

2013 | 欣傳媒 | 林民宜
圖片說明:中華回鄉文化園。(銀川旅遊局提供)
在中國西北,有首歌謠是這樣唱:寧夏川,兩頭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江南魚米鄉!這道出寧夏富豐多樣的風光,有大漠金沙、黃河古渡,卻又擁有遍地綠意。寧夏是全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雖然在領地劃分上是個小省,但人文底蘊深厚。首府銀川歷史悠久,中原、邊塞、西夏、伊斯蘭等,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在這?生根交融,造就銀川精彩的樣貌。
中華回鄉文化園
文化園座落於富具回族風情的納家戶村,為中國5A級景區。主體大門設計借鑑自印度的泰姬陵,高38公尺,長206公尺,展現出聖潔壯闊的氣勢。園內建有聖潔廣場、金色禮儀大殿、演藝大廳等,各個充滿伊斯蘭風韻的建築,還有民俗村和工藝品購物街,展示建築、禮俗、飲食、宗教等文化的多樣性。其中包含佔地約7,000平方公尺、全國最大回族博物館。漫步在館內回字型的長廊中,領略回族文化的深厚底蘊。館內陳列各式回族特色文物,小到指甲蓋大小的古蘭經,大到比人還高、當年鄭和下西洋專用的金鐘……是視覺的驚奇,更是心靈的洗禮。

圖片說明:沙湖。(銀川旅遊局提供)
沙湖
地處石嘴山市與平羅縣之間,距首府銀川56公里,景區總面積達80平方公里,結合了湖水、沙山、蘆葦、飛鳥、游魚,構成獨具特色的生態景觀。沙湖是中國最著名的觀鳥勝地之一,沙湖的葦蕩有五千畝,其中規劃約五百畝的鳥島,供野生鳥群棲居。在這裡棲息和過境的鳥類近200種、遷徙時多達有100多萬隻,包括黑鶴、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等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逢春、秋兩季是最佳的賞鳥時節。此外,這也也開發成為休閒度假的遊樂園,水上飛機、水上跳傘、水上摩托車、衝浪、大漠沙雕、滑沙索道等各種刺激好玩的活動,娛樂性十足。

圖片說明:青銅峽108塔。(銀川旅遊局提供)
青銅峽108塔
為中國古代大型喇嘛塔群,建於青銅峽市青銅峽水庫的西岸山坡上。共108座的塔群於西夏王朝時建立,自上而下以奇數增加,錯落排列成12層的等邊三角形。塔身全由磚砌而成,頂座形體較大,高約5公尺,東面有龕門,其他的塔身高約3公尺,均為實心喇嘛塔。當風和日麗時,108座塔倒映於水面上,如金光閃閃,景色幽雅奇特。此塔群為佛教的紀念塔,佛教認為人生有108種煩惱,為了去掉煩惱,善男信女要戴108顆貫珠,念108遍經,曉鐘108響,108塔則也因此而生。據說,來這此遊覽的人,數一個塔即除一種煩惱,如能一口氣數清所有的塔,則可盡除人生煩惱,獲得好運。

圖片說明:西夏王陵。(銀川旅遊局提供)
西夏王陵
位於銀川西郊、賀蘭山東麓的沖積扇上,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佔地近5 0平方公里的陵區內,9座帝陵及140多座陪葬墓星羅棋佈,是現存最大的西夏遺址,規模與北京明十三陵相當。每座帝陵宏偉且獨立完整,由闕台、神牆、月城、內城、碑亭、角台等組成,建築格局深受唐、宋墓園佈局及佛教建築影響,與黨項族的西夏文化兼容並蓄,獨具一格式。王陵於1227年被蒙古族攻陷所毀,但仍可從殘垣斷壁中感受西夏王朝曾經輝煌的文化縮影,特別是那些黃土築成、高達20多公尺的八角塔形陵台,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目前可供參觀的有「昊王陵」和「雙陵」兩處景區。

圖片說明:沙坡頭。(銀川旅遊局提供)
沙坡頭
於寧夏中衛市城區以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以寬2公里、高200公尺、傾斜60度的大沙坡得名。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里沙漠,南面則是鬱鬱蔥蔥的沙漠綠洲,集結了西北的大漠風光及江南秀麗的景色,自然及人文景觀獨特,也是中國5A級旅遊景區。遊客可以騎駱駝行旅其中,或乘坐越野車在沙海衝浪,以及從百公尺高的坡頂滑沙而下,滑落時會發出轟鳴聲響,像是金鐘長鳴,因此人稱「沙坡鳴鐘」。若要橫跨黃河,還能體驗搭乘「羊皮筏子」,筏子是用十幾隻羊皮充氣之後,上面覆蓋著硬木板,遊客坐在上面橫渡黃河,這是黃河上最古老的渡河工具,相當新鮮有趣。
鎮北堡影視城
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影視城位於銀川西郊的鎮北堡,原為明清時代的防禦賀蘭山以外的外族入侵而設置的駐軍要塞,歷經數百年的滄桑,此區所呈現出既雄渾粗獷、又殘舊荒涼的黃土景象,讓它發展成為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紅高粱》、《新龍門客棧》及《喬家大院》等近百部電影、電視劇都在此拍攝,被譽為「寧夏之寶、中國一絕」。西部影視城目前已從純觀光景點,發展成娛樂及體驗型旅遊區,保留和複製了電影電視裡街景、房舍和生活樣貌的場景,被評為中國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遊客還能穿上戲服拍照過過劇癮,在這裡,讓人彷彿時光回溯,置身於古裝劇中。
圖片說明:地理位置上應是黃土大漠的銀川,同時也是水鄉,有塞上江南美譽。(圖片:dreamstime)
令王杰印象最深刻的,是從機場通往銀川市區的銀古公路上,兩旁大片連綿不絕的水域,中間蘆葦連綴,碧波盪漾,偶見鳥兒在水草從中展翅飛翔。濕地一直延伸到市區,與排水溝及景觀河道連接,構出廣袤的水景,湖畔三三兩兩的垂釣客點綴,這跟他原本想像的大西北不太一樣。
王杰說,一般人想像中的寧夏或許是遍地黃土,但在銀川,那裡有水有田、也有湖泊濕地,自古「塞上江南」的美譽至今仍見,尤以「鳴翠湖」和「閱海」最為驚嘆。鳴翠湖為黃河的古河道,曾因圍湖造田和修塘而萎縮,但近年來經過疏浚後開始連通,河流與生態系統得以恢復,成為國家濕地公園。他形容乘船穿梭其間仿佛行走迷宮,蘆葦叢中不時傳出築巢鳥兒的鳴叫,像是立體聲的奇境。

圖片說明:銀川擁有廣大濕地與蘆葦叢。(圖片:dreamstime)
另一處閱海濕地公園,經擴整後已與西湖相連,成為集湖泊、濕地及草甸於一體的大西湖,從銀川的北京路碼頭乘船,沿著長達20公里的艾依河前行,途中連接了七子連湖、寶湖、化雁湖等大小湖泊,能愜意飽覽這風光明媚的塞上湖城。王杰補充說,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當年來到銀川,曾留下一首《月湖夕照》:「萬頃清波映夕陽,晚風時驟漾晴光。暝煙低接漁村近,遠水高連碧漢長。兩兩忘機鷗戲浴,雙雙照水鷺遊翔。北來南客添相思,仿佛江南水國鄉。」似乎仍能呼應銀川現在的模樣。
熟知中國各地地理文化,王杰說,銀川是座多元的移民城市,民族關係複雜、但又很典型。遠在西元579年,北周破陳(今日的南京)之後,將3萬多名被俘將士及江淮居民遷徙至寧夏平原屯田,也帶來江南崇尚禮儀的民俗風情,而近代則有兵團駐留及全國知識青年下鄉動員至此,匯集各地移民及不同文化。他說,在中國,任何地方的人來到銀川,都不會覺得陌生。

圖片說明:納家戶清真寺內正在做禮拜的教徒。(圖片:shutterstock)
此外,因為寧夏是回族自治區,回鄉風情尤其濃郁。他說,像是納家戶清真寺和中華回鄉文化園,建築一律是月牙、尖塔、圓頂、綠白兩色勾勒而成。做禮拜時,阿訇會在宣禮樓上敲打木頭梆子,召喚附近的穆斯林前來履行宗教功課,而這聲聲呼喚,讓人著實深感聖潔肅穆。
至於當地飲食,王杰說,在銀川,漢族飲食以西北菜為主,最常見的是以豬腿做成的「帶把肘子」,清真菜餚則有清蒸羊羔肉、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等,還有像羊雜碎、羊肉泡饃、清真奶油糕點多種道地回族風味小吃,風味獨特,都值得一嘗。

圖片說明:王杰
中國旅遊攝影銀川王杰西夏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