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鐵花村最「台東味」的音樂聖殿!音樂孕育的新生之地,從只有一片草地開始到創意夢想市集

走訪台灣368個鄉鎮,體會365行職業的日常的黑崎時代,在著作中《歡迎光臨花東小鎮:部落秘境╳海岸文化╳在地生活,深入山海慢時區的美好時光》走訪鐵花村時提到,轉運站旁的「鐵花村」白天與夜晚,這裡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不少搭乘大眾交通運輸抵達台東的旅人,不論是從火車站或機場進入,多會以台東轉運站為起點,展開四面八方其他景點的旅程。轉運站旁的「鐵花村」許多人都熟悉,白天夜晚切成不同時區,伴隨著鐵花村安排的表演節目,流洩出美妙動人的歌聲,搭配吉他pick或手指撥弦清脆聲響,吟唱出一首又一首的音樂理念與熱血沸騰。

白天與夜晚,這裡給人不同的感受。不過,第一次來鐵花村的我卻不是被音樂感動而難忘,而是一直好奇著「鐵花村」的命名到底怎麼來?這邊沒有花,只有一旁的鐵軌鐵道,那「鐵花」二字到底是怎麼湊出來的?帶著滿滿疑惑不斷追尋答案,終於從土生土長的台東朋友口中,對「鐵花村」有了其他層面的認識。

台東當時由胡傳代理直隸州知州,對應現在的職位,大概是台東縣長的概念。或許大多數人對胡傳沒有印象或記憶,但他的兒子就是課本裡讀過的〈母親的教誨〉作者胡適,尤其「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了」這句學生時代經典句,想必大家一定聽過且印象深刻。

胡傳,字鐵花,當時台東舊火車站前的道路和一旁鐵花村改建自台鐵貨倉舊宿舍,同時為了紀念胡傳,將其命名為鐵花路和鐵花村。胡鐵花在任期期間,並撰寫了一本《台東州採訪冊》,為第一本官方記載台東風俗民情的資料文本。
在地紀念,在地創新。
現在的台東轉運站,曾經是舊火車站的位置。周邊文物與百年老樟樹,在政府、基金會、民間團體的協助與幫忙下,將原本逐漸沒落的鐵道周圍商圈,注入藝術工作、音樂、地方創市集,演變成充滿「台東味」的音樂聖殿。在改造初期,部分台東人甚至不看好這樣的文化發展。
有「鐵花村長」名號的豐政發表示,終於有人看見台東原住民的音樂潛力與歌聲渲染力,願意全額補助這些歌手來鐵花村演出的費用、交通食宿等等,讓更多音樂人願意來台東進行演唱。

現今的鐵花村範圍,還包括一旁的各種市集,許多商家如青澤、趣台東等也紛紛進駐,打造出有三層樓高、50個貨櫃造型的「波浪屋」,進駐原住民文創店家、酒吧等等。每到夜晚,鐵花村兩旁的人行道路上,高掛著由國小小朋友自行彩繪塗鴉、代表台東形象的熱氣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希望心願。
夜晚的各種市集,也能從中探訪各種台東特色小物。攤上販賣各式台東文創商品,像是印有「台東不遠、你才遠」的靈魂佳句帆布袋或衣服;造型可愛的滿盆多肉,也等待著欣賞者提領回家。逛市集是鐵花村的一項樂趣,現場有各種街頭表演藝人,有些表演者還會邀請路人一起點歌與互動,一同嗨翻天的歡樂氣氛,增添了鐵花村不一樣的風格。
但誰能想像,現在的鐵花村型態,一開始是從幾坪不到的草地,陽春小站台、一旁的小藍屋與貨櫃屋商店開始的。一支麥克風、一把吉他或樂器,大家隨地而坐,跟著台上歌手的靈魂演唱沉浸打節拍,共享著空氣中音符的跳動。一步一步累積能量,踏穩腳步。

隨著新聞傳來「鐵花村」即將熄燈的消息,讓不少曾來鐵花村的人感到震驚與不捨。但後來即被澄清結束的是「鐵花村音樂聚落」,那個點一杯飲料、一杯酒,與台上歌手在夜晚裡共創無限回憶的片段被封存,其他鐵道藝術村、波浪屋等則會繼續營運。
不過,鐵花村的轉型也讓我不禁思考,到底我們要用什麼形式來支持音樂?走在鐵花村裡要聽到音樂太容易了,四處都能聽見美妙的歌聲、療癒的音樂,甚至富有表演力。但我們通常是付費支持?還是只靜靜坐著、站著聽著理所當然的音樂演出?如果可以,我選擇花錢支付門票,以實際行動贊助音樂,當作自己的一份小小心意。

而接替原本音樂聚落空間、俗稱「小藍屋」的藍房子也很有故事。起初它是台鐵廢棄多年無人管理的舊倉庫,後來原住民藝術家安聖惠受到委託,以八八風災後的台東漂流木為素材,來進行空間概念改造。深藍的外牆隨著日光照射,透出屋旁樹木篩選的陽光,在牆上照映出溫暖美麗的樹葉光斑。
有別於白天稀稀落落的人潮,夜晚的鐵花村顯得熱鬧。但白天前來,更能欣賞到鐵花村質樸的美。雖然彩繪的熱氣球不會閃亮,卻能仔細觀察小朋友畫的圖案;雖然沒有音樂陪伴,卻更能靜靜地、寬敞地,感受日光、樹木與台東人的純淨。
鐵道藝術村
- 台東縣台東市鐵花路369號
- 089-357095
東東市
- 台東縣台東市鐵花路371號
- 089-360363
- https://www.dondonstyle.com/
波浪屋
- 台東縣台東市新生路105號
- 089-348029
- https://www.facebook.com/Taitungstyle
Blue House
- 台東縣台東市新生路135巷26號
- 089-360363
-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4937047118

本文內容出自《歡迎光臨花東小鎮:部落秘境╳海岸文化╳在地生活,深入山海慢時區的美好時光》由創意市集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