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1. 首頁>
  2. 藝術文化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六)

By 欣建築2013/05/22
article cover

test

撰文、攝影 / 陳益民

在日本,戰國後期與幕末維新的題材總是大河劇票房的保證,由德川家康一手創立的江戶時代更是國人最為熟悉而感興趣的一段日本史。由豐臣家手中以武力取得政權的德川幕府,對於各地大名是否真心臣服都懷有戒心,因此施行一連串的削藩措施以鞏固領導核心,最著名的兩大政策就是保留主城廢除支城的「一國一令制」以及限制大名行動的「武家諸法度」。

圖片說明:曲線流暢的屋簷型式,具備大宅氣息的江戶街屋風情。



寬永十二年(西元1635年)三代德川將軍家光修訂武家諸法度,將「參勤交替」加入作?義務的規定,要求各地諸藩主或大名必須率領家臣由領國輪流到江戶述職,而妻子則留在江戶城作為人質。表面上是為了聽取政績、反應民情,實際上是箝制各地諸侯的行動,真正目的是在虛耗其金錢及精神體力以防止可能發生的軍事叛變,訂定每年的4月為交替期,而後演變為江戶時代的重要活動之一。海野宿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所產生的江戶時期傳統宿場建築群,由於街道與建築風貌保留相當完整於是在昭和六十一年(西元1986年)由日本建設省將其列入「日本の道百選」,昭和六十二年(西元1987年) 選定為「重要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

圖片說明:明治時期因興起養蠶製絲的風氣,為調節室內溫濕度在屋頂上另外搭建一個高起稱為「越屋根」的建築樣式。



相較於傳統的京都、奈良等近畿地區,隸屬於關東的江戶城(今日的東京)在德川幕府之後才逐漸繁榮起來,為建立以江戶為中心之放射狀傳驛系統網絡,特別設置以江戶為起點的五條陸上交通要道稱為「五街道」,而中山道即為其中之一,主要從江戶通過近江(現今滋賀縣)最後抵達京都。北國街道則是連接中山道與北陸道的重要街道,主要運輸佐渡地區所開採的金礦,並用於北陸各大名參勤交替與江戶間的交通連絡。

圖片說明:屋前立有石碑刻著「本陣跡」三個大字,標示此屋為當時專供高階武士或官員宿泊之用的宅邸保留至今。



海野宿在1625年因作為北國街道信濃12宿之一的驛站而開設,位處交通要衝成為參勤活動必經之地,動輒多達2,000?3,000人的隊伍在往返過程中需要食物飲水的補給以及住宿休息歇腳之處,形成今日所見的海野”宿”,每年4月的例行祭祀,12杆大旗排列在街道上,成為自古以來的風俗延續至今。然而這些宿場的功能到明治時期陸上交通改以鐵路為主後逐漸沒落,恰巧此時政府大力提倡養蠶製絲工業以作為出口大宗,當地由於水質良好水量充足於是轉型成為養蠶為主的農家小鎮。

圖片說明:2樓突出的窗木格柵為著名的「海野格子」,由長短木條交替組合而成,是江戶時代在海野宿特有的優美木條編織圖案。



海野宿長650公尺的街道兩旁完整保留江戶時期至明治初年的建築風貌,可以欣賞到包括專供武士、官員宿泊之用的「本陣」、「?本陣」,還有容納政府的驛馬和信差的「問屋」以及提供一般旅客投宿休息使用的「旅籠」。另有明治時期因興起養蠶製絲風氣,為調節室內溫濕度在屋頂上另外搭建一個高起稱為「越屋根」的小屋頂,具排煙及通風採光效果的建築樣式。走在散發濃濃江戶風情的古道上,遙想當年武士與隨從蜂擁而至的繁榮景象,在懷舊的情境中帶有些許滄海桑田的淡淡愁緒,對於建築愛好者而言卻是一個非常好的古建築巡禮場所,可以挖掘到許多日本傳統民居構築的智慧。

圖片說明:貫穿海野宿傳統屋街的清澈水道,是當地有別於其他舊街保存區的重要特色,而潺潺流水滋養著過去也涵養著未來,至今仍是附近小朋友夏日戲水的好去處。


圖片說明:明治時期的海野旅店。為防止火災延燒至鄰房,突出設置於一、二層屋頂之間支撐屋頂稱為「本柱」的短柱形成防火牆功能,富者則做成更具裝飾性的「袖柱」。





==========

Profile

陳益民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安那堡分校(Ann Arbor)建築碩士、民國八十年建築師高考榜首,現為陳益民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攝影俱樂部召集人及國外建築考察團召集人。

跟著益民品建築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close_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