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自己去旅行:專訪攝影師動感小帆

圖片提供|動感小帆
颱風搗亂,讓我們和小帆的訪談延後。這天陽光充足,甚至可說是炙熱,在接近約定好的時間,我傾身靠近角落的玻璃窗前,感受陽光照在臉上的熱度,一邊想著等等訪談的問題,一邊伸了伸懶腰。


「小帆你好。」我緩緩走向圓桌,對著一個看似稚氣的大男孩打了聲招呼。
「哈囉哈囉啊!」小帆隨即露出了招牌的大笑容,誠摯且溫暖的,如同剛剛收藏在眼底的午後陽光。
這當然是我們第一次見面,但才說沒幾句,我便被眼前這個滿是笑容的大男孩給吸引住了,不光是他鏡頭下那一張張的美好笑臉,更多的是故事裡使人發笑,熱血沸騰,又或是觸動記憶的迷人情節。小帆說「旅行過這麼多國家,但不知道為什麼,讓我難忘的依然是當地的人文景象。」說完他又笑了,眼睛彎彎的,跟影像中那些人們一樣。


小帆認為影像不只是旅行的紀錄途徑,更是一個與世界各國人們交朋友的溝通方式。「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你當然可以用流利的語言作為主要的交流途徑,這是一個選擇。但或許你也能說著一口怪腔怪調的當地語言,加上豐富的肢體動作,當一個可愛的外來者。我通常選擇後者。」小帆邊說邊表演給我們看,有點滑稽的樣子著實讓人感覺不到陌生的距離,甚至不自覺地一起大笑。



這讓我不禁想起Julia Robers在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中為了學好義大利文,到處請益的過程。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當地理髮師對著她說:「學義大利文不能死記,而是要用手去說。」有趣的是,光是一個簡單的動作,除了情感表達外,同時也能在短短時間內拉近彼此的距離。很直接,很真實,像孩子剛在呀呀學語一樣。


說到溝通,當一個人在異國旅行時,難免會遇到文化差異或是各式各樣的問題,印象中小帆的旅行日記有提到他在東非旅行時,電腦、手機不翼而飛的事件,我很好奇個性豁達的他,會是怎麼處理當下的情緒?「你的旅行經驗這麼豐富,總是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吧!如果發生東西搞丟或是遇到一些會讓情緒有所影響的事情時,你通常會如何解決呢?」
「如果相機還在的話,就去拍照啊!去跟當地人用相機玩在一起啊!我不希望因為那些突發事件,影響我對於這個國家的喜歡程度,實際上我也根本不會這樣覺得。」小帆回答時依然帶著靦腆的笑容,讓人完全感覺不到有發生過這件事一樣。這些再自然不過的答覆讓我感到驚訝,神奇的是,言談之中我也彷彿被那股單純的快樂所感染,笑了好多。




「但很幸運地,我旅行這麼久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危險的事情耶!」他帶著驕傲的口氣說。還提到很多時候他明知道對方是個騙子,他反而會按照對方的劇本走。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則是想知道對方會用什麼招數說服他,說到這他卻突然用一種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說「其實,是因為我依然相信人性本善這個道理啦!」不知為何,眼前這個應該是冒險家的攝影師,突然變成一個充滿浪漫情結的夢想家,至少我是這麼覺得。


累積許多飛行的小帆提到,二十六歲前的他從未想過自己會是個愛旅行的人。但意料之外的北京工作,卻讓他發現框線外的無限可能,而最重要的其實是「如何跨出第一步」。於是啊,放任自己在大陸各省的旅行計畫也就此展開!



重點來了,旅行中絕對不能少的紀錄工具,他又是如何選擇呢?小帆說在此之前他都是用普通的數位相機或是手機拍照,但怎麼拍都不是很滿意,加上當時對於影像的掌握度還沒有很熟練,在友人的建議下,他便從北京拍賣網站買了他的第一台卻是二手的單眼相機 Nikon D70。之後到哪都帶著它,拍風景,拍生態,拍下旅途經過的所有,彷彿擔心遺漏什麼似的,將那些統統照進手中的黑盒裡。


如今,已經累積不少拍攝經驗的他,裝備卻是越帶越少,有時在國外揹個輕便包包就出門了。他笑說因為他時間很多,所以如果真的有看到非拍不可的景點,他大可隔天再來。此外,他甚至連相機都很少買了,距離上次購入相機,早已是八年前的事情。那是因為交友廣闊的他,相機從來都不缺「借」,朋友們也相當開心可以藉由他的拍照功力,能將少用的攝影器材加以利用及發揮,出借狀況可說是相當踴躍呢!


「那你當時都拍些什麼呢?」我好奇的是小帆從開始就對人像主題特別有興趣嗎?「其實就是亂拍耶!」他提及自己的攝影自信心最初其實是從拍「花」建立起來的,怎麼說呢?印象中小帆的作品很少有他所說的那些花花草草啊!他笑說剛開始拿到相機時也不知道該拍些什麼,拍啊拍的意外發現拍花最容易有景深效果,那種「主題清楚,背景模糊」的感覺讓初學攝影的他很有成就感。才剛說完,大夥紛紛交換了一下眼神,便不約而同的笑了出來。


而讓他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的關鍵,其實得從紐西蘭打工度假的經歷開始說起。那段期間,他從無頭蒼蠅的狀態,到漸漸了解相機的設定模式以及光圈、快門等基本概念,進而玩出心得,拍出興趣來。以至於在之後長達五個月遊走東南亞各國,包含印度、寮國與尼泊爾的旅途,能透過攝影的方式,留下他所遇見的可愛人們。
而這一拍,就讓他對充滿各式文化風情的人們深深著迷了,說到這,他又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