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一日宜蘭人 - 打一面QQ的鑼 林午鐵工廠

By 欣台灣2015/06/02
article cover

「小朋友,來,我們一起敲!」

幾個小小孩奮力揮動手中的鐵槌,你一下我一下,和六十歲的林烈旗一起敲打出銅鑼的外型,再經過布輪機修潤銅器的圓邊,串上不同顏色的繩結,一條獨一無二的吊飾小銅鑼即將完成。

圖片說明:(果力文化提供)


迷你銅鑼的製作看似輕鬆愉快,然一面正常大小的銅鑼,則需要至少兩個人協力才可以。在銅鑼界裡名號響叮噹的林午鐵工廠,創始人林午為了生計,原以打鐵、製作農具與其他民生用具為主;後因對手工敲打的技術與金屬材料的鑽研,轉為製造大型銅類樂器,尤其是銅鑼。他更發現若在青銅內加入一定比例「磷」,能讓銅鑼的軟硬適中,延展性更佳。此一革命性的變化,讓他有了「台灣製鑼第一人」之稱。

林烈旗是第二代製鑼師,他說新煉好的鑼是沒有聲音的,「必須經過手工敲打、調音,讓銅鑼擁有最合適它的鑼音。」相較他國的製鑼工藝,台灣銅鑼不僅聲音好,也更耐用。「我們的鑼有Q性,從一塊銅餅慢慢敲打,手勁大小都要小心調整,機器油壓的不能比,連法國、西藏、印度,都有人來訂做銅鑼。」一面鑼平均少說要以二十磅的鐵槌敲打四、 五千次,甚至上萬次。

圖片說明:(果力文化提供)


林午鐵工廠的銅鑼聲音沉靜、悠遠而綿長,過去運用範圍以廟會活動、傳統曲藝為多,現今更成了如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等藝文團體的心頭好。整座林午鐵工廠,主要門樑上、鑼架上,懸天而降的鋼索上,四處掛滿大小口徑的銅鑼,隨處都是這家鐵工廠一路走來的歷史紀錄,也將是宜蘭銅鑼博物館最核心的根據地。

跟達人做朋友
銅鑼也有肚臍眼──林烈旗與五名兄長承襲父親的打鐵手藝,而他先天音感過人敏銳,讓他特別專注於改良與研發,將銅鑼進一步發揚光大。聽他細數一套完整的銅鑼結構─「鑼面」、「鑼臍」、「鑼邊」、「鑼槌」,「鑼臍負責接收鑼槌震動產生發音,鑼面傳遞聲波承擔共振,鑼邊負責傳導將聲音擴散……」從材質到各部位比例,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是製鑼師累積一生的學問。

走覽小訊息
? 林午鐵工廠
? 03-9322927
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3段310號
響亮全台七十年的銅鑼製造老字號。第一代林午與第二代林烈旗皆曾獲「民族藝術薪傳獎」。這裡不僅時常舉辦銅鑼DIY活動(可電詢),亦有各式各樣不同音階的銅鑼高掛,讓遊客盡情敲出自己喜愛的樂音,體驗銅鑼的美好。

※本文出自果力文化《一日宜蘭人》,版權僅供欣傳媒使用※
※請勿轉載※

一日宜蘭人林午鐵工廠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