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玩戶外

E-BIKE的大小事 和競賽車手聊聊E-BIKE

By 欣單車-單車讓生活更精采2021/06/20
article cover

電動輔助自行車(以下簡稱E-BIKE)相信大家一定有聽過、甚至有看過,但在台灣,車友們可以接觸到E-BIKE的機會其實不多,也不容易實際騎乘這樣的車款。 為了讓大家能對E-BIKE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我們這次特別企畫了這個主題,也很高興可以邀請到在台灣努力推廣E-BIKE車款的Specialized,來為各位解答一些關於E-BIKE的問題,筆者也藉機發表一些自己過去試乘E-BIKE的心得。 ▲照片為 Specialized Turbo Creo SL 。目前的E-BIKE大多是將「中置電動機」作為發展的主流規格,加上內藏式的電池,從外觀上其實很難發現這是一台電動輔助自行車。(Speci

電動輔助自行車(以下簡稱E-BIKE)相信大家一定有聽過、甚至有看過,但在台灣,車友們可以接觸到E-BIKE的機會其實不多,也不容易實際騎乘這樣的車款。

為了讓大家能對E-BIKE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我們這次特別企畫了這個主題,也很高興可以邀請到在台灣努力推廣E-BIKE車款的Specialized,來為各位解答一些關於E-BIKE的問題,筆者也藉機發表一些自己過去試乘E-BIKE的心得。

照片為 Specialized Turbo Creo SL 。目前的E-BIKE大多是將「中置電動機」作為發展的主流規格,加上內藏式的電池,從外觀上其實很難發現這是一台電動輔助自行車。(Specialized Taiwan 提供)

 

E-BIKE電動輔助自行車的定義

這裡我們要先來澄清一下,我們討論的E-BIKE、電動輔助自行車、電輔車,指的都是需要有「人力踩踏」的動作、馬達電機才會提供輔助推力的車種,跟只需要催油門就會自己前進的電動車是不一樣的。

可能有些人會以為E-BIKE就不費力,這其實是錯誤的,E-BIKE也需要出力踩踏,只是多了一股會推你前進的力量。

 

走!我們去訪問 Specialized

這次電動輔助自行車的主題,我們主要訪問的對象是Specialized,以目前的台灣市場來說,Specialized販售的電動輔助自行車款式其實是最多的,有登山車、公路車、城市休閒等各整款式,全數都是中置電動機的車款,車款的外觀也都屬於上乘之作,樣子要做的比他們帥的也沒幾家了。

Specialized 這家廠商也是很重視宣傳的品牌,推出新車款的時候幾乎都還會大張旗鼓的拍個影片來帥一下,如果很常用Youtube的話,建議可以去Specialized的官方頻道按個追蹤點個鈴鐺,有新車或是新玩具發表的時候,影片幾乎都會跟官網發布同時推出。


Specialized 目前(截至6/15為止)最新款的電動輔助自行車 Kenevo SL,因為台灣並不是首發上市的國家,所以筆者當初也是看Youtube通知才知道有這台車XD。

Specialized 頻道裡面有一個「TURBO」的播放清單,這裡放的都是和E-BIKE相關的主題。

另外,「The Win Tunnel」這個播放清單也很有意思,這裡是 Specialized 做過的風洞實驗,自己擁有風洞的廠商並不多,Specialized就是其中之一,自行車廠商能自己玩風洞測試的,大概也就只有 Specialized 了吧。

 

由阿耕來回答我們的問題~

這次 Specialized 請出了許元耕「阿耕」教練來接受我們的訪問。

阿耕曾經擔任過 Specialized 的品牌大使,一直以來都很積極的推廣三鐵運動以及登山車相關的訓練課程,他目前也負責 Specialized 品牌台灣區「消費者體驗」,與亞洲區「數位內容產生」的相關工作,車友們記得關注他的個人頻道粉絲專頁,接下來他會繼續為各位帶來更多精彩的內容喔~

 

都是一些什麼問題?

提問的內容由筆者自行蒐集,一些市場上常見對E-BIKE的提問,以及一些筆者個人的疑問。因為筆者對MTB也很有興趣,所以私心也問了很多有關E-MTB的問題。

話不多說,就讓我們進入問答主題~

 

E-BIKE是「肉咖」專用車嗎?
對於像阿耕這樣,體力有一定水準的運動員來說,E-BIKE能帶給你什麼正面的幫助呢?

阿耕回答:

我會將它作為訓練之間Day Off的休息時的騎乘使用,也有很多職業選手會將E-BIKE作為日常訓練之間、穿插作為低騎乘強度來運用。

通常在訓練之間的Day Off需要休息,就算想騎車大概也只能選河濱這種平路慢慢騎,但是有E-BIKE的話,我們其實還是可以在低強度的狀況下去爬個坡,比方說陽明山之類的地方,不是只能選擇很平坦的路線,在Day Off休息日也多了一點樂趣。


▲Deceuninck - Quick-Step 車隊的車手 Julian Alaphilippe 在環法賽的休息日也使用 Turobo Creo SL 這輛電動輔助自行車作為恢復騎乘使用~

 

E-BIKE有專屬的比賽嗎?
人力與電動機組合的比賽有看頭嗎?

阿耕回答:

有的!目前已經有UCI官方認可的E-MTB賽事囉~


▲小編在這裡也找了官方的賽事影片。

但是,阿耕認為電動輔助自行車出現在公路車賽事的可能性並不高,因為公路車完全是一種實打實的競技運動,單純就是車手間體力的拚搏與較勁。

在MTB的生態中,E-BIKE的存在依然可以給比賽帶來可看性,例如ENDURO這種混合爬坡、與技術型下坡的賽事,就成為了E-MTB很好的發展舞台,這樣的用途也是E-MTB在國外市場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在國外有很多「登山車公園」這種專為登山車設計的繞圈場地,在沒有纜車設施的情況下,還是得自己騎著登山車抵達制高點然後順著山坡滑下來,有去過台中龍井超級8賽道的車友應該比較能體會,有E-MTB給予上坡助力,等於一天就可以多玩好幾趟。

 

對腿力強健的大大來說,還需要E-BIKE嗎?
阿耕對於登山車應該特別有心得,具備電動輔助功能的E-MTB,對你個人來說多了什麼樣的樂趣?

阿耕回答:

有輔助動力,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可以延常騎乘的時間。

人的體力就跟電池一樣,容量再大也會有一個極限,即便經過鍛鍊、體能和耐力比常人優越的運動員,體力終究有個上限,但只要加上了電動輔助,任何人都可以延長騎乘時間和距離。

舉例來說,在同樣一個登山車的繞圈場地,原本的體力上限可以讓五圈,多了電動機的輔助就可以多繞幾圈,拉長騎乘的時間也可以累積更多的練習,對技術的提升也是很有幫助的。

 

對登山車來說,E-MTB還多了什麼優勢呢?

阿耕回答:

它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挑戰技術難度較高的路段。最直接的就是可以讓更多人挑戰攀登陡坡的地形。

登山車有很多地形需要靠技術克服,在一些陡峭的爬坡會非常吃重爆發力這一個環節,選手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需要瞬間輸出五百、甚至六百瓦這樣的動力,這對沒有經過訓練的騎士來說非常困難,即便是經過紮實的訓練,反覆輸出這種動力的次數也是有限的,但E-BIKE就可以補足這樣的動力。

因為E-MTB只要有踩踏,電機就會不斷提供動力。後輪打滑空轉時,一般的登山車你可能會本能地停止踩踏,但E-MTB即便後輪出現打滑、空轉的情況,持續採動踏板後輪依然可以不斷輸出動力讓你脫困,增加了很多騎乘的樂趣。

目前配備電機的登山車,避震行程大多都比較長,一般這樣的車子在踩踏上坡的時候都會比較費力(因為部分踩踏力量會被避震系統抵銷),但通過電機輔助,可以大幅補足那些損失的動力,也因此E-MTB通常會更傾向搭配長的避震行程,用以增加車子對多地形的適應能力。

 

我現在有E-BIKE,沒有我征服不了的地方?
雖然目前疫情嚴峻無法外出騎車,但是否有什麼路線你會推薦用E-BIKE挑戰看看?

阿耕回答:

嗯~其實並沒有特別推薦的路線呢......

應該說,只要是一般自行車可以騎乘的路線,當然也適合E-BIKE去騎,在使用上並沒有什麼侷限性。

但如果是以登山車路線來說,以E-MTB來攻略完全不熟悉的路線要特別小心,主要是考量到車子的重心會有所不同,騎乘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小編補充:

或許大家可以利用電動輔助自行車,在電力許可的情況下試著去挑戰一些自己未曾去過的路線,比方說攻略武嶺以及多天的環島旅行,用電動輔助的方式彌補自身體力的不足,進而達到運動、健身的效果。

目前新款的的E-BIKE,在ECO節能模式下,最多甚至可以提供100公里的輔助動力,部分可以外掛電池的車款,還可以再多50公里的續航力,小編個人認為也適合搭配環島使用。大家最喜歡朝聖的台灣公路至高點【武嶺】,或是【北高】這種比較困難的極限挑戰,E-BIKE都還可以提供一些輔助。雙塔這種單日長距離相對需要靠多備電池、或手動切換輔助動力來達到部分輔助。

延伸閱讀連結:

【一日系列】北高雙塔 只求完賽 那些你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小D雙塔初體驗 用意志力完騎逆風、大雨的520K
關於武嶺,那些我們共同的疑惑與領悟

 

買電動輔助自行車送老婆,是疼老婆的表現嗎?
對於較少接觸自行車運動的人來說,E-BIKE對他們各有什麼優點?

阿耕回答:

彌補和其他人的體能落差,應該E-BIKE最大的優勢。我老婆也很希望我買這種車子給她呢~

一起騎車的時候,體力比較弱勢的一方真的會比較沒有參與感,大家應該多少都能感受那種出發之後就再也看不到人的感覺吧?但作為體能比較強的一方,其實也很難降低速度陪別人騎車,這樣很難達到個人的訓練目標,這個時候E-BIKE可以彌補這樣的落差。


(Specialized Taiwan 提供)

 

E-BIKE太作弊了吧!?
一些有在騎公路車的車友,對於有「電動輔助」這樣的車型有點抗拒,他們會直覺的認為這是一種作弊的裝備、甚至會說「靠電車不如不要騎」這樣的話。請問阿耕該如何消彌這些對「電動輔助自行車並不是在運動」的誤解,讓更多的車友去接受E-BIKE呢?

阿耕回答:

真的,就是會有「我練了那麼久才有這樣的實力,怎麼你靠電動輔助就贏我了?」這種不平衡的感覺。

不可否認,騎E-BIKE真的會比較輕鬆,但透過器材去彌補體能上的不足,讓更多人享受到騎車的樂趣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而且,助推的力量其實還是有上限,超過那個速度還是只能靠自己。

其實每個人騎在車子上體驗到的速度感都是一樣的,只要真心喜歡上這個運動,體會到那種速度感,其實你還是會有繼續挑戰更高速的衝動,這樣的過程還是可以起到鍛鍊的功效。

(註:台灣法規限制,E-BIKE助推的上限是時速25公里。超過時速25公里,馬達不會再提供任何助力)


筆者覺得自行車是一種工具,不需要想著他一定要是什麼樣子,騎著車經過的路、看到的風景都是真實的,重點在於可以享受騎車的過程。(Bunny 攝)

 

會不會很容易騎到一半就沒沒電了?
很多人對電動輔助自行車的續航力都會抱有懷疑,請問你是否也曾經有把E-BIKE的電力用盡的時候?這樣的機會多嗎?你個人用E-BIKE騎過最遠的距離大概是多少呢?通常你結束一趟騎乘之後,大概會耗損多少電力(以及大概的騎乘內容)。

阿耕回答:

還真的有把電力用到底線過,但已經離家不遠了。

建議大家在騎E-BIKE的時候還是要預留剩餘電量,我會比較推薦大家用「時間」來分配E-BIKE的動力,通常我自己是設定4小時的騎乘時間。

(註:Specialized的E-BIKE可以透過APP設定不同的助推模式,例如你可以設定路程100公里、或是騎程時間4小時,讓電腦根據剩餘電力自行分配輔助的動力)


目前比較新型的E-BIKE車款已經導入「擴充電池」的設計,Specialized很多車款都可以附加這個配備來提升續航力。(Bunny 攝)

 

新的電動輔助自行車操作好像很複雜?
你會不會覺得新的E-BIKE在操作上好像有點複雜,APP可以控制的功能很多,感覺需要花一點時間適應?

阿耕回答:

這也是真的,有點像是我們拿到新的手機,多了很多功能可以用,所以也需要多花一點時間熟悉這些軟硬體的控制,這其實也是E-BIKE的樂趣所在,有很多的設定可以自由調整,推薦大家可以嘗試不同的設定去騎一些熟悉的路線,多體驗不同的樂趣。


與手機的APP連動可以做很多個人化的調整,需要花一點時間摸索,但筆者個人認為這個學習的過程也很有趣。(Specialized Taiwan 提供)

 

E-BIKE很難保養嗎?
E-BIKE比起一般的自行車,在硬體維護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阿耕回答:

我認為E-BIKE的保養花費並不會比一般的腳踏車還高,也不會比較複雜,如果原本就有習慣固定去把車子交給車行保養的話,E-BIKE也依照原本的保養頻率給店家檢查就可以了。

真的要說差別的話......大概是如果都不照顧車子、或是用錯誤的方式保養車子而導致E-BIKE損壞,那維修成本就會比一般的自行車高很多。馬達的防水能力其實很好,但如果拿著高壓水槍對著馬達一直噴當然還是有可能讓他壞掉的,這種錯誤的洗車坊是當然也要避免。

喔,還有因為車子上有電子設備,所以偶爾也要注意有沒有新的韌體可以更新,大概就在保養的時候一起檢查就可以了。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記得充電。

小編補充:

其實就像手機、智慧手錶需要定時更新韌體一樣,新的韌體會修復一些BUG、甚至會多一些功能。要記得充電這點,也和其他的電子產品一樣。


該怎麼清洗電動輔助自行車呢?可以參考Specialized的教學影片。簡單提一下重點,洗車之前要記得先檢查電動機、電池的插座,確認防水的橡膠塞有確實的密合,洗車的時候也要盡量避免直接拿水去噴插座或車上的電子設備。

 

E-BIKE會比較容易壞嗎?
有哪些零件的耗損會比普通的自行車還快嗎?

阿耕回答:

耗損速度比較快的零件主要是輪胎和鍊條。

尤其是登山車,因為有輔助動力的關係,就算後輪出現空轉都會想多「ㄍㄧㄥ」一下,所以後輪的磨損真的會比較劇烈。

鍊條、後輪的外胎都是E-BIKE耗損比較快的零件。(Specialized Taiwan 提供)

 

小編補充:

如果是SRAM的變速系統,通常配給E-BIKE的變速撥把一次只能跳一個檔,以保護撥把的絞盤,不會在換檔的時候承受過大的助推力而損壞。

 

工商服務時間
Specialized旗下有非常多E-BIKE的車款,你個人會私心推薦哪一款給車友呢?

阿耕回答:

這要看車友平常習慣騎什麼樣的自行車。

如果平常騎公路車的話,我推薦Specialized Turbo Creo,他的屬性接近公路車,即使搭配寬胎,在有馬達輔助的情況下也不會覺得它很笨重。另外Turbo Creo因為可以裝寬胎,具備Graval Bike的屬性,騎著它也能去體驗一些碎石、越野路面,比起純的公路車來說可以得到更多樂趣。

E-MTB我個人推薦 Turbo Levo SL,我覺得這款很適合拿來挑戰台灣的越野路線。

台灣登山車的越野路線很多都是跟登山步道重疊,並沒有專為登山車開發的路線,也不像國外一些設備完善的登山車場地有纜車這樣的設施,為了要攀爬比較陡峭的台階,難免就是要面對扛車的狀況,這個時候車子輕一點還是比較輕鬆的。

小編補充:

這兩款車子阿耕都實測過,在此放上影片連結。


▲S-WORKS Turbo Creo SL

 


▲Specialized Turbo Levo SL Comp Carbon

 

未來的高科技
有沒有什麼功能是目前E-BIKE還沒有、但是你個人希望以後會增加的功能(或應用?)。

阿耕回答:

我個人會希望可以把車燈、胎壓顯示之類的功能都整合在E-BIKE上。

小編補充:

我個人也希望E-MTB可以把胎壓偵測跟車子的控制系統整合在一起、如果可以動態的調整胎壓就更夢幻啦~

 

運送會很困難嗎?
很多騎車的車友會習慣用4+2輪這樣的搭配,但是E-BIKE的重量比較重一點,似乎會超過車架的承載限制,這怎麼解決比較好呢?

阿耕回答:

主要還是要看車頂架的負重限制。

以Thule的車頂架為例,目前已經有承重達20公斤攜車架,如果再配上胖胎車的固定座,用來搬運E-BIKE也是沒問題的喔~

小編補充:

Thule 5991 UpRide Fatbike Adapter 3~5吋胖胎雪胎車(後輪座)

後來筆者又多做了一點功課,發現Specialized 近期推出的E-BIKE車款在輕量化上都下足了功夫,尤其是搭載 2.1 motor 的款式,重量甚至都壓在18公斤以下,其他品牌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重量也有不斷下修的趨勢,最新的款式在重量上大多都已經壓到20公斤以下,對Thule車頂架來說都在承重的安全限制以內,當然要把它們搬上車頂架可能需要另外一個人輔助。

最理想的乘載車架可能是Thule Caravan Superb Standard,這款車架的總乘載能力可達60公斤,但它必須要有後掛拖車的球頭才能安裝,台灣因為法規的關係,後掛拖車的球頭需要原廠開立認證才能合法安裝,以上資料提供給各位參考。

 

【欣旅誌 No.41 新單車世代-電動輔助自行車】
>自行車革命 E-Bike的創新與未來
>【耕他閒聊】和許元耕聊E-BIKE
>Specialized 一家創新不停歇的自行車品牌
>助你一腳之力 張本渝的電輔車環島旅行


採訪/Bunny
圖文提供/Specialized
校閱/林昱瑋

 

【後疫情旅遊觀點誌 – 欣旅誌】
>發現大東北角
>逐步返鄉 我們的青村時代
>澎湖 古今交錯的海島魅力

【延伸資訊】   
Jessie mermaid 環島去 『Day 1 台北-新竹』 https://youtu.be/3_U4C9WSI5Q   
Jessie mermaid 環島去『Day2不老騎士來了』https://youtu.be/6tQhLipo9QI   

【推薦文章】 
【一日系列】北高雙塔 只求完賽 那些你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87539
小D雙塔初體驗 用意志力完騎逆風、大雨的520K 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88139
關於武嶺,那些我們共同的疑惑與領悟 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85491
【備戰武嶺】先改大飛輪?還是先改超壓縮盤?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85036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