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開幕講座

By 蘇琨峯2021/06/07
article cover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講座現場;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開幕講座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Drawing Ambience: Alvin Boyarsky and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牆上作圖,我們作戰」(We fight the battle with the drawings on the wall)為前AA倫敦建築聯盟院長 阿爾文·博亞爾斯基(Alvin Boyarsky)的名言,呈現了他在教學法上的大膽革新,並且如何激勵出反抗、變革及實驗的氛圍。

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表示,從2013年起,忠泰陸續舉辦了《代謝派未來都市展》、《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等國際建築思潮展,本次《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同為國際性建築展,特別之處在聚焦於建築「繪圖」,期望能由此探索建築教育的變革跟實驗性。同時也特別與台北市建築世代會合作,舉辦了展覽系列性的教育活動,包含專題講座、ADA新銳建築師對談以及導覽活動,邀請大家一起體驗70年代的教學相長氛圍,並進一步思考台灣教育的未來。

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台北市建築世代會蔡宏建會長說到,台北市建築世代會歷年支持新銳建築師,本次展覽當中也特別和忠泰美術館共同舉辦新銳建築師相關活動,希望促進建築專業與大眾之間的對話。

講座活動共同主辦單位-台北市建築世代會會長-蔡宏建;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在此次《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開幕講座中,也邀請了本展策展人伊格爾·馬里亞諾維奇(Igor Marjanovi?)、簡·豪爾德(Jan Howard)與共同主辦單位代表阿爾文·博亞爾斯基的兒子-尼可拉斯.博亞爾斯基(Nicholas Boyarsky)及曾在AA倫敦建築聯盟就學的台灣建築師現身說法,並以上下二場不同主題探討的方式帶我們重返那充滿活力及競爭氛圍的現場。以下為記錄各演講者的重點片段內容:

>主持人:曾成德(本展展覽顧問)

>演講(預錄影片)

伊格爾·馬里亞諾維奇 Igor Marjanovi?(本展策展人)

簡·豪爾德 Jan Howard(本展策展人)

尼可拉斯·博亞爾斯基 Nicholas Boyarsky(共同主辦單位、展品提供者)

>與談建築師:郭文亮(東海大學建築系 副教授)、陸希傑(CJ STUDIO 創辦人)、曾瑋(東海大學建築系 系主任)、白千勺(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系列活動共同主辦: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建築世代會

上半場講題:建築、創作與繪畫

引言 曾成德

如何把建築(practice)和創作建築的繪圖(presentation)結合起來是這次展覽的主題,同時也邀請從AA倫敦建築聯盟畢業的建築師們來討論這些建築繪圖所帶來的影響。阿爾文.博亞爾斯基當初曾仔細地研究過這些作品中的繪畫方式及欲表達的建築意象,而當時AA倫敦建築聯盟的老師們,不但有建築繪圖方面的出版品,本身也創造建築作品,也就是透過手繪的方式再現建築的技術,因此可說是將繪畫與實作結合的最佳示範,這也是本次邀請這四位建築師來談談如何透過手繪圖來實踐建築作品的目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曾成德老師;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伊格爾.馬里亞諾維奇 Igor Marjanovic

策展人-伊格爾.馬里亞諾維奇 (Igor Marjanovi?);圖片提供/Igor Marjanovi?

此次的英文展題「Drawing Ambience」,分開來看就是「drawing繪圖」與「ambience氛圍」,每張繪圖都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氛圍。這次的展覽是博亞爾斯基在1971年至1990年擔任AA院長時所收藏的繪圖作品,當時正是AA創造出最大量建築繪圖作品的時期,而AA也是在90年代轉型為數位繪圖時最後一批強調手製繪圖的學校。在此次的展覽中,也籍由展品重現昔日繪圖展示和辯論的盛況,展現了當時主要的建築論述派如歐洲激進派、反思現代性與繪圖實踐等的風格與影響。另外,當時歷史建築主義蔚為風潮,而當時博亞爾斯基帶領的AA則發展出不同路徑,以叩問回憶、歷史創傷、戰爭紀念等永恆問題回應建築,而非創造出特定的建築風格。同時,博亞爾斯基也在帶領AA時做出了不同的教育改革,打破以往傳統的課程選擇方式,將內容改制為一系列活動、演講和展覽,以「單元」為單位讓學生自由選擇,跨域並同時探討當代議題與建築間的關係,而這時期的AA所呈現的繪圖質量也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次的展覽中,也希望大家能欣賞繪圖的多樣性,透過這些展示的繪圖作品,也希望能啟發出建築上所有實驗性方法的可能性。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展區呈現;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簡·.豪爾德 Jan Howard

策展人-簡.豪爾德 (Jan Howard);圖片提供/ Josephine Sittenfeld, courtesy of the RISD Museum, Providence, RI.

在通訊科技尚未成熟的年代,只能透過繪畫等工具讓當時不易與國際對話的建築師們能傳達其建築概念與思想。建築師大衛葛林(David Greene)是英國建築實驗團隊「建築電訊」(Archigram)的創始會員之一,而會員之中也有著名建築師彼得·庫克(Peter Cook)。大衛預期1970年後世界科技將大幅成長,也將開始產生「行動式」的科技,而這也是建築電訊小組最重要的設計哲學。大衛之後也開始用漫畫式的風格表現出對未來異想天開的點子,但也謹守建築繪畫的常規。而之後的「超級工坊」(Super Studio)團隊則參與義大利激進派建築風潮,也製作出像是鋼鐵材質的海報等繪圖作品;而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則將手繪墨畫等再一次印刷出版,這些在當時也是蠻常見到的做法。建築師們也趁這樣的過程再度檢視建築繪圖中的內容,同時也不會失去原有的手繪作品。

札哈.哈蒂,《世界(89 度)》,1984 年,壓克力顏料手工及水洗上色、紙本;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曾瑋

記得在AA學習時,台灣學生所設計的作品概念常被否決,而教授也鼓勵我們用「直覺」式的方式來設計,在身體與材料之間作對話。像我在日本的一個實作建築案例中,事前並沒有相關施工圖可供參考,只能在工作室裡用手慢慢地繪出這項目的樣貌,以身體與當下感受到的環境與氛圍繪製出建築圖。這與台灣傳統的訓練,以documentary的方式來繪圖並呈現的方式非常不一樣,會感受不到繪圖的威力,以及身體與環境的關係。這也改變了我對於傳統上認為建築是在圖面上以阿基里德式的空間描繪而呈現出的概念與做法,而是一種在現場感受後的操作方式,重新理解圖與建築的關係。記得當時我的圖都是6公尺長,必須要趴在地上畫,而在持續繪圖的過程中,某方面來說也像是持續記錄著自己創作建築的過程。

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曾瑋老師;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陸希傑

在AA的學習中,其實是從拍攝影片並試著把影片中的影像繪製出來後才開始對繪圖與建築間的關係有感。在手繪圖的過程中,感受到如視野的角度變化,以及與環境、與人的互動關係等,如何才能透過繪圖的過程來呈現出圖面對於建築的影響力。同時每一張手繪圖都是獨特的,也從手繪圖的過程中,體會到常常會有原本只是一件小事情,卻逐漸累積成大故事的過程。

CJ STUDIO創辦人-陸希傑老師;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白千勺

2011時在AA學習DRL(DRL,Design Research Laboratory)的過程中,那時可說已開始從大家耳熟能詳的「虛擬實境」變成了討論「實擬虛境」,讓數位化來呈現建築演化的過程,同時並探討「digital 」與「analog」的關係。電腦可幫人類建構的是語法,但材料卻是語義的呈現,同時也討探geometry對於材料呈現上的影響,以上述這些觀點出發來研究材料特性並創造出可適應環境的建築材料,以數位化所呈現出的繪圖來討探建築的更多可能性。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白千勺建築師;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郭文亮

透過觀察AA學生的透視圖,才感受到這些圖不只是像在台灣學建築時所看到的在作品完成後的製圖,表示的是一件「已完成」的作品,而是透過這些作品未完成前的繪圖讓觀看者了解建築中想表達的事情。其實這次所展出的繪圖收藏並非是最感動我的,而是我在AA時所看到的學生的繪畫作品,在未完成的階段時所呈現出建築上的各種可能性。

東海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郭文亮老師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下半場講題:聚集、對話與改變

尼可拉斯.博亞爾斯基 Nicholas Boyarsky

在70、80年代的倫敦,還尚未有數位化的繪圖科技,因此只能以手繪圖的方式來呈現概念與作品。繪圖的內容來自於對話,來自於人際間的競爭等等。Alvin自1971年開始擔任AA院長後,開始大幅改變學校的教育系統,當時的學生著重在建築技術等,鮮少注重繪圖與建築之間的關係,所以「牆上作圖,我們作戰」這句話最能代表他當時的思想。當時也因科技的進步,像是波音747的問世,更便利地讓他可聚集許多相關人士多次進行建築與教育的討論。在展覽的照片中可看出老師們對於學生以繪圖方式所呈現的作品,在評審上相當嚴格,也展現出整個建築教育的過程圍繞在建築繪圖的過程與成果中,因此在當時的AA,透過繪圖來產生相關的對話與交流相當頻繁。同時這次所展出的繪圖作品都並非以購買取得,而是校友們的無償提供。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講座現場;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引言 曾成德

此次展覽的中文展名,是從好幾個名稱的挑選過程中最後才選定「聚變」,代表著小分子聚集後產生巨大改變的意思,同時也是闡述Alvin如何把這群人聚在一起後對建築界所產生的巨大變化。而Nicholas對這題目也相當滿意,同時也提到Alvin曾被John Hejduk稱為是「gatherer」,他把這些人聚集後在「compete」和「conversation」的過程中,也就是聚合的概念,的確也在建築界中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這次我們也請四位從AA學成回國的建築師,來談談當時在倫敦時所遇到的聚合與改變。

郭文亮

在一次的住宅獎競圖中,日本建築師磯崎新(Arata Isozaki)出了一個題目「巨星之家」,在第一名作品的手繪圖中完全看不出是傳統上我們所認知的建築平面圖,而是透過繪畫來描述一種生活的樣態一「機能」,這對於我們的衝擊是相當大的。之後在AA的學習中,也開始發覺出「另一種不太一樣的建築」的現象,跟我們一般所認為的建築應該是「某種特定的模樣」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在英國,建築師考試是和建築教育結合在一起的,這也是為何AA能對於英國的政經方面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而非僅僅只是AA 建築本身的影響力。同時在AA的建築系科目中,有相當多的通識(general)科目可挑選學習或是旁聽,而非像是在台灣規定某些科目一定要必修才行,但最後學生需靠自己的能力整理出前三年所挑選並學習的這些通識科目的論文。這與台灣建築教育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這也是為何後來從AA畢業的這些大師的作品,能夠有這麼跨領域及具有影響力的原因。

白千勺

由於AA位於地價相當高的市中心位置,因此大家也都會擔心這間學校未來是否會有如經費等的問題而被解散。但AA卻一直穩定地成長著,主因就是這些畢業學生所帶來的影響力。在AA學校中有著許多樓層之間如橋樑式的開放式空中庭園,當然也有許多封閉式的工作室及教室等,學生們在這些空間中穿梭討論與辦活動,以及每二週一次的小組會議到大型的建築成果討論會議等,也都是一種「聚與合」活動的概念,並產生變化出各式各樣的作品想像。

陸希傑

AA這學校「自由」的風氣是吸引我前往學習的原因之一,像是印象很深刻的在第一學期時,我參與了一個在社區所舉行的工作坊,到了下學期時老師出了一個題目-「Monster」, 希望學生們能找出五種不同材質並解說對這些材料的看法,課程相當自由與多樣性。展覽在AA是很重要的事情,而在AA學習的時間裡每次看到其他組的展覽總是覺得不知所云,跟想像中的建築展中所看到的圖相當不一樣,同時在這樣不同於傳統建築教育方式所產生的互動、提問與工作坊的訓練中,卻得到了不同的建築靈感,這就是AA所帶來的影響。

曾瑋

「抵抗」是AA最基本的精神,抵抗現有的系統,並找到自己的出路。Alvin Boyarsky把AA打造成一個許多人想來學習的平台,也是許多建築師想發表意見的平台。在網際網路不發達的那個時代,出版品是相當重要能傳達意見與概念的工具,透過這些出版品的展覽一方面將意見傳達出去,也將外部的意見帶進來。在AA的學習中,大家期待的就是一種「意外的驚喜」,透過自由與不拘限想像的氛圍,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總結 曾成德

AA雖然是一所學校,卻不是一個學派,在辦這檔展覽的同時,我們也想著這樣的一個問題-把AA這種學習的模式與風氣,以及摸索各種可能性的概念帶進來台灣到底是何種意義?在此次的展覽中,看見了各種繪圖的方式,透過繪圖來抵抗世界的方式,也再次重新詮釋後現代主義的建築,是一種「未盡之境」,是未完成(incomplete)的現象。也再次以Rem Koolhaas在《Project Japan》一書中所提及的一段話做為結束。他提到,代謝派止於1973年,死於全球的危機,但由於代謝派運用了大量的東方的想法,也運用了「間」的想像,帶進了與西方建築間互相交流的想像,於是有了之後如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長屋」,伊東豐雄的「白色的環」等作品。從這次展覽裡的30?50年前所製作的繪圖中,也看見了建築中各種的可能性,期望透過建築可為世界做出更多事情的想像及以對抗世界的想法,希望能透過這次的展覽,傳達給台灣的建築師們,牆上的這些繪圖就是一種讓世界更好,或是在彼此良好競爭下的武器。

共同主辦單位-忠泰美術館及台北市建築世代會代表,本場講座主持人、與談人及貴賓紀念合影;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延伸資訊】

因目前忠泰美術館因應疫情而休館,自5月15日(六)起休館,恢復開館日期將視疫情狀況彈性調整公告。
但仍有線上3D展間會開放大家使用唷~~ 以下使用說明提供各位參考: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線上3D展間 上線啦!
?在這裡 ↓↓↓
?線上3D展間僅包含忠泰美術館 #夾層#2樓展覽空間
?若要更換樓層,請點選左下角「#樓層選擇器」,夾層為1樓。
?進入「#探索3D空間」模式,點選地板上的 #白色圓圈 即可移動。
?點選作品旁 #有顏色的圓圈,可閱讀展區介紹、作品介紹並連結至語音導覽頁面。不同顏色的圓圈為不同展區之劃分。
祝大家看展愉快?
++++++++++++++++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Drawing Ambience: Alvin Boyarsky and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延伸閱讀】

忠泰美術館-《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5/8展覽開幕

==========

文字/蘇琨峰

圖片/忠泰美術館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AA倫敦建築聯盟聚變忠泰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