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一起吃遍台島吧!日治鐵路紀行 | 《臺灣漫遊錄》楊?子專訪

By 欣旅遊BonVoyage2020/10/05
article cover


?子創作,日治起源
走入雨後的新生南路咖啡廳,楊?子老師的背景被花草裝飾,她笑得盈盈歡迎我們到來,一瞬間我腦海浮現的是老師的其一書名《花開少女華麗島》。雨中笑顏盛開,背後一片嫩綠乍發,很適合這七個字吧?

楊?子老師與《臺灣漫遊錄》/ 蘇琨峰攝

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為主創作場景,是作家楊?子老師較為人熟知的寫作領域,陸續出版了《花開時節》、《花開少女華麗島》,而這次與?子老師深究討論的《臺灣漫遊錄》,亦同是1938-39年日治時期的台灣,一名日本女作家搭乘縱貫鐵路之視野,沿途穿梭了台灣西部的人文與地景、吃遍臺島、遇上各式台灣人的旅遊紀行。

文學實驗,一起敢玩
乍接觸這本《臺灣漫遊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環節。概念上是日本女性作家「青山千鶴子」應邀在1938來到臺灣旅居,而?子老師是「譯者」,用她的方式詮釋了一個時代下的故事篇章。實際上這是?子老師的「文學實驗」,而需要陪她一起「敢玩」的人,才能引起火焰。?子老師認為,她是本書作者楊?子,而歷史小說的創作同時是一場轉譯的過程,所以她也是譯者,想用突破的方式與框架傳達這本書的意念,這對台灣小說市場是相對新穎的包裝方式,春山的編輯欣然接受她的企劃。寫作過程中?子老師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1930年代的日治史實,從過去做文學研究的師輩詢問、中研院調取資料、請教臺灣鐵道文化研究學者等針對歷史細節深究、考實,後透過與編輯縝密的溝通行文節奏與內容呈現、反覆的校論,最終付梓。


鐵道漫遊,於心繞樑
以鐵道為主軸,是一個埋藏在?子老師心目中已久的議題。她是台中烏日人,從小便與家附近的平交道共同長大,只是就兒時記憶,平交道只是每逢寒暑假,老師耳提面命:「大家要小心喔!」的警戒場景。鐵道是臺灣人的日常街景,或多或少有搭過、家的不近不遠處也許都有幾段軌道路口或車站。只是太習慣,反而變成不太在意。?子老師想要把這樣的平凡臺灣生活,把鐵道與飲食,一併透過文字串聯起來。

最早啟發於櫻井寬及早瀨淳日本漫畫「鐵路便當之旅」,主角沿途吃著鐵路便當、不斷結交對鐵路陌生又深感好奇的旅伴,透過主角與旅伴的互動,在過程中作者有意識地傳達日本地域美食之好與鐵路新知,讓旅行不再只是僵硬的資訊傳遞,而是溫暖而綿密的旅途主軸。想要以類似的架構為出發基點,楊?子老師在書中安排一位日本女作家來到臺灣旅居一年,其中以縱貫鐵路為主要移動模式,一邊吃一邊移動,沿途享受鐵路與美食,當然還有旅伴,一同建構的旅程。

「當然也有私心,我很想吃很多東西,但吃不下,只好開啟主角外掛,讓她是個大胃王,吃很多東西!(笑)」

《臺灣漫遊錄》/ 蘇琨峰攝

烏日王田,高鐵台鐵
?子老師說,她喚自己烏日人,但當地的地理脈絡有點複雜。部份的人會說自己是王田人,因為王田這個地名歷史較悠久,且出了許多秀才,說王田會有望族的感覺。在2009年,?子老師仍中興大學讀書及上班的期間,高鐵與台鐵甫在蓬勃發展與連結,地貌已與今日相差甚迥。一次她下班,騎著摩托車,夜深了,一道光軌竄出與她平行而過,匆匆忙忙的與一橘色高速身影併行了一段時間,後如流星,轉瞬消失。她說是南下往彰化的火車,但當下以為是莒光號,只匆匆一瞥,後來回家查證,應是柴聯自強號。「那對我而言是一段與火車非常特別的經驗,與高速如流星的它併行前進了一陣子,而那段路已經被封住,無法再次體驗了。」

另一特別與火車的經驗是,有時工作上搭高鐵往返台中台北,經過桃園時總是會有一窪窪的埤塘,她搜索後發現此地全盛時期有一千多個水塘,基於地形的劣勢,必須用這種方式蓄水。搭乘鐵路,她多留心些了窗外,產生點好奇心,也更解惑了一些關於地景的謎團。?子老師說,若非此段鐵路,也許她就不會用這種方式看到埤塘,進而了解。

時代很好,也很不好
?子老師自2014年開始正式創作以日治時期為背景的歷史小說,即使經營了數年,面對「鐵道」這主題,讓她遇上了不少的困難。找不足時間正確的時刻表、屆時地景的再三迷失、史料中的數字遊戲、或者是各學家的勘誤及小疏漏,都讓歷史考據上增加困難。故事基於1930年代的日治臺灣,其一原因是這是臺灣始現代化、有足量用電發展城市或娛樂生活、加上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博覽會的政治外宣活動,店鋪齊開、車站落成、旅館矗立,都讓臺灣的鐵道旅遊來到發展的先始點,也開始擁有相對豐厚、完整的日治史料堆砌當代。

在當時的車站建築多建得具有政治意味,蓋得美好壯闊,才能彰顯日本帝國的殖民手腕。但在晚近,服膺於成本及效率,台鐵的車站構體時被抨擊不夠美,或許也才刻畫近日正熱門的議題,「台鐵美學復興」。?子老師認為,我們正在一個很好也很不好的時代,會討論文化資產的存廢,到底什麼是這個時代的我們所揀選過而想留存的東西,什麼又該被捨去。

「其實滿多台中人不喜歡新站的外觀。但論舊站,未來或許連接捷運,空間腹地真得較為不足。我認為車站的建築,美學與效率是必須折衷的,尤其實現在許多工程受標案影響,標案是很複雜的,有成本、有效率、有美學都必須控制,可不可以折衷取得好的站體?以歷史小說家的觀點,我們決定留下了什麼,就是彰顯了這個時代的人的想法。如果我們留下了『效率』而屏棄美學,未來的人便會這樣思考我們這代。像是《臺灣漫遊錄》的結論『殖民』是不好的,這是一段曲折的剝削,但我們必須記錄下來,留下這個不好的過去,才知道我們該走向怎樣的未來。」

「我作為一個小說家,我解決不了問題,但可以把問題提出來。但對很多人來說應該要做到動態保存,如讓火車繼續跑。重點不是選擇一個結論,而是問題並陳時你做了選擇,知道這些事情是思考過的,這個決定背後是有你自己意識去支撐的。」

楊?子老師與《臺灣漫遊錄》/ 蘇琨峰攝

私心最愛 美食鐵旅
也許詢問10個臺灣人,會有11種熱愛的鐵道旅行模式,對?子老師來說,最令她動心的便是搭乘火車結合美食的旅遊模式了!書中的十二篇章,可以看到火車站點的移動,也會同時察覺一場美食的盛宴,從瓜子起場、路過苗栗買個鹽水蛋,又米篩目、麻薏湯,到生魚片、壽喜燒,再到鹹蛋糕及台菜總是甜點收尾的蜜豆冰。

?子老師說,臺灣的城市興起多是基於交通,一府二鹿三艋舺即是臨港,而臺中相對出現的晚,因為到了縱貫線開通,臺中才開始發展。所以比其周遭的彰化、台南,臺中很新,也比較沒有世家包袱、府城包袱,有許多新的人來到這座新城市臺中,帶來了許多想法,所以現在很多創新的美食、具有潮流趨勢的都是從臺中開始的。沒有歷史包袱的人,才會搶得先機、開發有趣有商機的東西。鐵道文化改變了整個城市的文明,而最能體現人的生活的就是食物了。

?子老師也希望透過《臺灣漫遊錄》的書寫,透過鐵道旅行與飲食文化脈絡的結合,將各地地景人文串聯,有意識地傳達1930年代臺灣日常生活的風景,將物質細節清晰描繪,從一碗簡單的菜尾湯、背後的濃情密意、到每一個站體與窗外風緻,閱讀時都有了讓人一邊搭乘鐵路、一邊暢食般的流暢飽足感。

複製日治.糖鐵盛世
中彰及雲嘉南平原,是臺灣農耕的沃土。從日治時期便開始發展糖業,彼時便是仰賴糖業鐵路,將串串甘蔗運往各種加工製料廠或出貨港口,同時亦具有輸運功能,全盛時期近全島鋪陳約三千公里。我們問?子老師,若能夠複製一條日治時期的鐵路路線,?子老師會選擇哪段?「現在的鐵路主線與跟日治時期的鐵路的話不會差異太大,但消失最多的是糖鐵。我個人最想體驗的是到鹿港的糖業鐵路。」?子老師是烏日人,現在前往鹿港只能開車或坐公車,發現過去有糖鐵且消失時,實在覺得震驚及可惜。以地域而言如此親近的鐵路,若還能搭配五分車, 一定是相當棒的體驗。

另提及的就是臺灣未曾出現過的光景:路面電車。在昭和3年(1928年),為了解決台北市交通問題規劃了四條路面電車,後來在各種阻力下無法落成,但實際上藍圖已經設計好。?子老師說,有了路面電車,城市的風景會滿不一樣。不過各時代的產物,本來就有其發展脈絡,今日我們也擁有不一樣的臺灣風景。

另外?子老師也想在臺灣軌道上見到的就是臥鋪火車與餐車了。臺灣目前環島一圈最快只需要13.5小時左右,交通帶來了空間革命,島內的距離體感急遽縮短,幾乎所有地方都可以當日抵達,自然便沒有臥鋪火車的需求了。而餐車倒是有機會,按台鐵的觀光列車發展藍圖,應會陸續推出不同等級,可以一邊享受鐵道旅遊、一邊結合美食體驗的深度旅遊模式。

《臺灣漫遊錄》內頁圖文/ 春山出版社提供


過去未來.明日樣貌
?子老師提到,台鐵近年來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列車專案,像是集集支線黃澄澄的「國立集集美術館」以當地農產品香蕉為軸的黃色彩繪列車,又或是里山列車,透過躍上車身的彩繪動物,了解臺灣動物的特有與多元性;開駛在內灣線的山歌列車,以客語的發音為發想,傳達內灣線當年木材運輸的盛況。這些都是台鐵滿好的變化與發想。


未來,希望台鐵可以在交通連結的順暢性及便利性更加提升,才能單純透過既有的大眾交通運輸、以鐵路作為主軸,完善一趟鐵道旅行。像是搭乘高鐵的末班車抵達中部,可以順暢的連接台鐵或其他交通工具,又或整個大眾交通轉換的路程、時間上都能夠串接綿密,避免長時等待或撲空,就台鐵本身的硬體、車站規格,已經是頗為完善。而一些古樸的回憶,像是過去曾經有過的月台便當等等,也希望能夠再重現這些日常生活場景。

臺灣漫遊錄》內頁手稿 / 蘇琨峰攝

一起吃遍.台島漫遊
把書拿給?子老師簽名,她仔細的一字一字刻劃寫下「一.起.吃.遍.台.島.吧!」這句話可以說是貫穿全書的精神,讀者跟著文字,從九州門司港出發,一開始對於旅程的幻想到真的起身,細緻的人物對話與飲食文化穿插,經過海洋來到臺灣,故事中遇到少女王千鶴,日語和中文之間的語言交錯、意思中可以傳達與只能意會的片刻,1938年日治時期的臺灣,已經進入殖民後期,城市地景的變化、縱貫鐵路的完整與日人及台人間的微妙權力結構等。

如果有人,看了此書而想去拜訪已經消失的舊高雄站,這對作家就是很有意義的事。?子老師也希望,大家可以按著這本書,沿著鐵軌吃著美食,擁有一趟復刻的1938年日治時期鐵路之旅,算是她給讀者們的小禮物!

專訪?子老師這天,她分享著此書入圍了2020年台灣文學金典獎,衷心期待,一本描述日治時期的台灣鐵路旅遊紀行,能夠被更多對該時期有興致的讀者,以細緻、溫柔、更貼近生活與日常的方式好好理解。這是一座我們共同的島嶼,許多過去參與不了,但能夠透過小說家的筆觸重新展演了一個時代精神與物質細節,絕對是我輩的至上幸福。

「一起吃遍台島吧!」鐵道美食之旅,只要張口,只要跨出步伐,便可開始,願這本書可以陪伴你的下一趟鐵道旅遊!


《臺灣漫遊錄》書封書底/ 春山出版社提供


【更多鐵道資訊】
>鐵道臉書:心裡有軌
【一日三古蹟】國父紀念館x松山文創園區x台北機廠 攜手大串聯

2020新北投車站鐵道生活節 鐵道講座-百年前的鐵道旅行
【出發!2020南國漫讀節】南迴線上的移動海風—藍皮解憂號

【相關鐵道旅行】
《上山下海小小職人》專屬車廂活動、部落諷刺舞、鹽田下午茶|嘉義3日
【六人說走就走】生態小鎮夜遊?迷糊步道?竹林擺席品茗?葡萄樹下午宴?林鐵阿里山3日
【驛起玩屏東3日鐵道旅行】車不過枋寮屏東線小站巡禮.佳冬老厝.潮州文化.枋寮海港.南州糖廠.竹田懷舊

==========
【後疫情旅遊觀點誌 – 欣旅誌】

>全台旅遊數據大調查
>優質旅人養成計畫
>台灣絕美山林


楊?子臺灣漫遊錄鐵道旅行台灣百年前的鐵道旅行日治時期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