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那些上山才能領略的風景【特色步道】
發布時間 : 2020.09.15
媽媽常說:多看綠色對眼睛好!山林的綠不只對視力好,也對身心靈很好。換了一個場域,就能讓紛擾的日常思緒慢慢冷靜,就像解開一大球糾纏的毛線般獲得舒暢。台灣全島的森林覆蓋率為60%,挑一條喜歡的步道一點都不困難,趁著季節轉換,就選擇適合秋冬的步道吧!

秋芒/草嶺古道
百年以前住北邊的台灣人開始移往東部開墾,只能用雙腳在荒山野嶺間前進,一步步踏成山徑,日後的茶商也從這條路線來往於淡(淡水廳)-蘭(噶瑪蘭廳)之間,這條路就是重要的「淡蘭古道」。雖然能往返兩地,淡蘭古道卻一點都不好走,要繞行冬天風雨急驟的東北角,當時就有歌謠說:「三貂嶺,艱苦行,天邊海角賭生命。」
隨著鐵路與公路在島上逐漸普及,險峻的淡蘭古道也被世人遺忘,回歸於荒煙蔓草中。到了近年,淡蘭古道的片段道路被政府重新修整,其中一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草嶺古道。草嶺古道沿途景致如詩,特別是夏季有遍布山野的潔白野薑花;秋天則色彩轉淡,變成柔和米白的芒草浪花。


草嶺古道長約8.5公里,一般來說慢慢走會花3、4小時。熱門路線是搭火車前往福隆,由福隆進、大里出,還能順手買個豐盛的福隆便當上山享用。一路上芒草片片,隨風拂動,最受歡迎的景點就屬於兩山交會的「啞口」,因為風勢強大只有低矮芒草適者生存,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翠綠與銀白芒草交織,再往高處走,還能看見蔚藍大海與龜山島。但草嶺古道的珍貴不只在於美景,還有一路的人文古蹟,如清朝官員鎮壓山魔的「雄鎮蠻煙」碑碣、揮毫寫下的「虎」字碑等,還有見證了古道行難的「跌死馬橋」。草嶺古道一年四季都很適合親近,但是,你不會想錯過它的秋天的。
霧雪/見晴懷古步道
見晴懷古步道位於宜蘭太平山內。太平山在泰雅族語的名字是「眠腦」,意指森林茂密的地方。日治時期日本警察發現了這個神祕區域,從此打開太平山的開發歷史。運木軌道、蹦蹦車、流籠索道、機關車、輪軸等見證昔日光景的事物讓人睹物「懷古」;山上因地勢高濕氣重,因此時常霧氣飄緲的場景,則令人想念陽光,好想「見晴」。



霞喀羅古道是台灣第一條國家級步道,不過讓霞喀羅古道聲名大噪的原因卻是一個女孩。26年前網路暱稱「雪山飛狐」的清大學生陳怡岑帶著重達25公斤的背包,獨自一人花了三天兩夜走完全程23公里的古道,留下許多文章記錄,她的勇氣和創舉轟動山界,成為傳說中的女俠。誰也沒想到她在一年後就自殺離世,至今還是有許多登山者慕名而來,想體驗一遍她曾走過的路。


霞喀羅在泰雅族語是指當地盛產的「烏心石」樹木,這條原本屬五峰鄉與尖石鄉兩地部落間的來往要道,清朝治台時被用來隔離原住民及漢人,日治時期延續成為管理原住民部落的警備道路,現在還能看到多個「駐在所」遺跡。步道有石鹿及養老兩個登山口,一般建議安排兩天一夜的小旅程,晚上在白石駐在所紮營。
杉林、竹林、吊橋、櫻花、溪流、遺跡構成讓人念念不忘的一幕幕畫面,然而最迷人的季節非秋天莫屬,每年11月至隔年2月是進入霞喀羅古道賞楓健行的好時間,路上鋪滿紅褐落葉,楓樹、楓香等各種變色葉化作豔麗色彩,隨風輕輕飄落,就像在歌聲中漫舞。

【欣旅誌 No.8 台灣絕美山林】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 台灣的魔法森林
>登山休閒之前 你做好準備了嗎?
>森林也有回憶 儲存在林業文化園區
==========
撰 文/林芳如
校 閱/Louis Liu
【後疫情旅遊觀點誌 – 欣旅誌】
>台灣最美星空
>全台旅遊數據大調查
>優質旅人養成計畫
>原鄉原生東海岸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