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旅誌專訪—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劉志安/仰望星空 擁抱最珍貴的自然資產
By 欣旅遊BonVoyage2020/09/03

分享
收藏
面對浩瀚宇宙,總有用不完的想像空間,想像之餘更期待星空能同樣的回應我們......
繼2015年「韓國永陽螢火蟲保護區」、2018年「日本西表石垣國家公園」後,2019年認證的「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成為亞洲第三座受到國際暗天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 IDA)國際認證的暗空公園;消息一出不免讓眾人歡欣鼓舞,尤其合歡山對於台灣人來說一直都是島內最親近的山之一。
針對No.7《欣旅誌》「台灣最美星空」主題,欣傳媒分別從政府、民間的角度出發,專訪了與該公園設立相關的各部會,包括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合歡山管理站、東勢林區管理處育樂課、南投縣政府觀光處處長、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以及與合歡山有著濃厚情感的天文風景攝影師等。期望藉由「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成立的議題,以多元觀點切入並進一步討論「星空和你我之間的關係」;一起在天黑之後,持續探索夢的光亮。

劉志安
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30餘年業餘天文經驗,2012年起投入「光害防治與星空保護」領域,成功催生了台灣第一座的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
Q:2019年認證的「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是繼2015年「韓國永陽螢火蟲保護區」、2018年「日本西表石垣國家公園」後,亞洲第三個暗空公園;您認為合歡山能榮獲該國際認證最關鍵的特點是什麼呢?
台灣有相當多的高山都很適合觀星,為什麼會以合歡山作為第一步,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除了交通便利且安全之外,合歡山周邊的旅遊軟硬體設備、旅宿選擇、容納旅客的數量等都十分完善,這也是最主要的考量。
IDA國際認證的條文裡面,有一些制式的規定,例如改善燈具的數量及對於周遭環境的影響等,過程中都需要各方努力與考量,當然也期望藉由暗空公園的設立,讓在地居民能夠更注重光害防治。「暗空公園」對台灣民眾來說是一個新的話題,透過「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的成立與相關報導,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光害的影響與議題。
Q:起初「合歡山暗空公園」的想法,是在2014年由「台灣星空守護聯盟」所提出,經過了幾乎是四年的時間的努力才在去年受到國際認證(該提案於2018年由五方委員會發送給IDA,於2019年獲得批准),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困難嗎?如果有,那是怎麼進一步解決的呢?最大的困難點又是什麼?
從有想法開始到真正成型,好幾年下來需要積極的與相當多的專家協商,另外當地業者的配合都是很重要的,合力將自然資源成為觀光資源。期間在當地舉辦了許多觀星活動,慢慢建立口碑,將合歡山擁有的良好星空條件逐漸推廣出去。
經過幾年的努力,也讓南投縣政府那邊看見團隊的努力,了解到民間團體的用心所在,更看到當地觀光推廣行銷的商機;最開始是先將鳶峰停車場劃設為台灣首處夜行自然生態與星空保護示範區。
從2012年在鳶峰停車場設立的大型看板「開or關」與否的事件,接續與縣府有了更多的接觸,讓我們了解到許多人對光害議題其實是陌生的;光害影響範圍除了觀星之外,甚至在生態、農業方面都有所影響。於是從這方面開始著手,積極為當地民眾、業者提倡光害防治等相關理念。
在示範區設立之後,我們進一步提出在合歡山設立暗空公園的想法。但由於合歡山幅員廣闊的緣故,涉及到的單位就不僅止於鳶峰停車場所屬的南投縣政府,還包括太魯閣國家公園、林務局東勢林管處、公路局、農委會特生中心等,都需要進行一連串跨部會的討論。

Q: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現況&未來期許
其實設立暗空公園,不僅是為了觀星,同時還包含了天文、夜行生態等議題。當時抱持的想法就是能做多少就多少,朝著多方共好的方向前進,沒想到經過多年努力之後,如今真的有了「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這麼好的地方。設立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將其作為最主要的指標與象徵,也就是說透過「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建立起星空保護、光害防治的觀念,讓更多人了解到維護環境的重要性,並發揚出去。
這有點像螢火蟲復育的觀念,透過一個成功復育的例子進而影響其他人來響應,螢火蟲回來的同時,代表當地自然環境品質提升了,更創造了當地的經濟效應,我們也就能擁有更多可以觀賞美麗景象的機會。為了這塊台灣星空的寶地,我們希望能將它們保留下來給下一代的子孫,讓他們能夠看得到星星。
當初會從「觀星&觀光」這塊著手切入,其實是因為這個效益會是最大的,當我們能夠將自然資源作為一個觀光推廣的主力,將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觀星又更螢火蟲帶動的觀光效益又不太一樣,觀星不會有季節性,只要天氣好每晚都能夠看得到星星,一年四季的星空景象也都是不同的。而觀光結合觀星在國外已經是行之有年了,台灣只是起步比較晚,但我相信藉由「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的成立會慢慢讓更多人了解。
Q: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的成立絕對能帶動觀星人數,那同樣的也能幫助到旅宿業者嗎?兩者之間該如何達成正向循環?
以往到合歡山的民眾,沒有太多留下來過夜的明確理由,現設立了暗空公園之後,透過各種夜間活動的舉辦,藉由導覽了解星空、認識夜間生態等,也提供接駁專車山上觀星的選擇,以創造出更多的經濟產值。
合歡山是一個指標,當然不是全部的遊客都會上山,若清境農場周邊環境維護的更適合來觀星,讓夜間到訪或用餐的民眾能夠輕易的就觀看到滿天星斗,這也是一大美事。口耳相傳之下,當然就能達到正向循環的作用。
Q:旅宿業者在其中是擔任什麼樣的角色?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成立之前,又是如何統籌使得大家能夠配合相關規範呢?(ex:每晚9點後將同步關閉非必要性的戶外燈源,以達到觀星最佳品質etc.)
經過一連串的協商與討論,讓越來越多旅宿業者知道光害對於夜晚活動的影響,這也使得更多的業者響應提早關燈的行動。一方面是節能環保,一方面也建立起旅宿業者良好的形象,朝著共好的方向前進。
Q:觀星若要達到兼具教育與旅遊的意義,您覺得更需要什麼資源?民間與政府團體又該如何合作達成共識?
我們現在提出的是一個比較概念性的方案,也就是期望大家來合歡山看滿天的星星,那更進一步如果說要兼具教育與旅遊方面,目前我們在積極爭取的是希望在鳶峰遊客中心這邊,能在未來設立一個天文教育館。白天若是從清境這邊經過要上合歡山的民眾,就能夠進到這裡接收一些星空、光害等相關資訊,夜晚有觀星行程的話就能派上用場,以增加旅程的教育意義。
此外,剛提到若是有參加接駁車山上導覽行程的民眾,透過專業導覽講師解說星象,並藉由天文望遠鏡讓民眾體驗,就是一個相當好的方式。
Q:一般來說應該要怎麼開始接觸觀星,要如何認識與入門?相較於天文館觀星體驗,戶外觀星過程多了哪些吸引力呢?
可以先在星圖軟體、天文館或是未來成功設立的鳶峰天文教育館吸收相關資訊後,再到戶外觀星,能讓整個過程更具意義。相較於室內,戶外觀星體驗是非常不一樣的,絕對會是印象深刻的。
以銀河來說,相信許多都市的小孩都沒看過銀河,不要說銀河了,就連看到招牌燈、街燈等次數都比觀賞到星星來得多。其實真的要親眼看到後,才能真正體會到那份感動。我常看到很多民眾到合歡山一下車看到滿天星斗時,就是「哇!」的喊出來,那就代表他眼前看到的景象,絕對是深入腦海裡的才能激發出那一聲讚嘆,也表示那一刻是真正被星星所感動到了。
Q:以您們的經驗,會以什麼樣的策略增加大眾對於觀星的參與度呢?貴單位或是就您所知的其他觀星或地方協會,都是怎麼規劃與執行的呢?
現在一般來說,手機加上簡易腳架就能拍星星、銀河了,事實上我們擁有許多資源可以來親近大自然、星空。但該怎麼開始?該去哪邊拍?只能去合歡山嗎?這想法一但出現,其實也能延伸至更多讓我們去思考的地方。而光害防治、星空品質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當大眾藉由相關活動多些了解、當地業者們能多些反思,就能讓整個大環境變得更好。

Q:疫情來襲,民眾參與戶外活動的人數也隨之暴增,國際暗空公園的亂象新聞也越來越多,您認為該如何取得觀光與民眾參與程度的平衡呢?觀星品質又該如何維持?
疫情關係讓「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成為時下最夯的旅遊景點,當然也帶來一些比較負面的消息,關於因應方式我們在開放之前也都有加以討論,只是到訪人數還是遠超乎我們所預期的。關於這方面,我認為台灣人始終是良善的,一開始會有這麼多的亂象,可能是因為大家還不了解,時間一長當多數人都了解到「暗空公園」是需要眾人共同去維護旅遊、觀星品質的,加上相關報導相繼而出,同時也會有教育宣導的作用,長遠來看就能透過互相勸導、提醒來加以改善。
相信「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的成功模式是可以被複製的,期許未來更多地方,好比花東海岸、花東縱谷、東北角海岸、西部平原、墾丁等,都能成為適合觀星的地方。這理念影響所及也不僅僅是觀星品質,整個自然環境都能受惠,就連就業機會、觀光產值也能增加,是一舉數得的事情。
Q:您有私心特別推薦「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or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哪些觀星地點呢?請推薦我們,並分享您從中獲得的感動。
從清境一路開往合歡山的路上,其實都是非常棒的觀星地點,不光是多數人知道的昆陽、鳶峰停車場或是武嶺等,沿路有許多地點在觀星來說都非常推薦,前提是得先注意到停車安全的部分。畢竟人潮眾多相對來說也會影響到觀星品質,不妨可以再下一次到訪時,沿路找尋不同的觀星角度,會是不錯的選擇。
Q:您認為未來台灣要推廣觀星活動會需要哪些元素?原因是什麼?
觀星這樣的主題旅遊,相信在未來會逐漸蓬勃發展起來的,現階段來看還有許多業者因為不了解如何運用相關資源,例如:認知到自身資源的珍貴性、遊客來該怎麼導覽等而受到侷限。但這都需要時間,建議業者能從認識到光害防治、改善光害環境,一直到主動與當地天文協會聯繫,參與星空導覽、天文學理課程等以增加星空導覽知識來著手進行。
台灣星空守護聯盟裡頭,其實基本上是各縣市天文社團、協會所組成,好比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等,民眾或業者們若能進一步的了解和接觸,對於推廣觀星活動、觀星觀光的發展方面都會有相當大的助益。
最後,也期望透過大眾的參與,讓天文館能舉辦更多的天文活動、星空導覽講座來符合更多人的需求,一同守護台灣美麗的星空。
【相關資訊】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https://www.tam.gov.taipei/
>台灣星空守護聯盟FB社團
https://bit.ly/2Z12yDq
【延伸閱讀】
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天黑之後,探索夢的光亮
欣旅誌專訪—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合歡山管理站張淑?/美麗星空 需要你我一同守護
欣旅誌專訪—南投縣政府觀光處處長陳志賢/和自然永續共生 為孩子保留這片美麗星空
欣旅誌專訪—東勢林區管理處李哲文/與自然共存 感受星空之美
欣旅誌專訪—攝影師張君宏/心在、景就美!
==========
採 訪/酸鼻子
整 理/酸鼻子
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國際暗天協會台北市天文協會台灣星空守護聯盟劉志安天文攝影星空攝影永續發展
VIDEO
短今、海茵澎湖大挑戰! 網美不流汗行程VS上山下海遊,尋找尙青的澎湖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