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基隆評圖」齊聚交流共創基隆!「山城絮語」曾明駿+王忻瑀榮獲特別獎!

By 欣建築2019/10/21
article cover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基隆評圖」齊聚交流共創基隆!「山城絮語」曾明駿+王忻瑀榮獲特別獎;圖片構成/吳宜晏〈圖片提供/各入圍作品學生〉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 首屆「基隆評圖」活動近日展開!共計六件入圍涵蓋都市設計、建築及室內設計科系等六件作品齊聚評圖交流。邀請方俊凱、邱文傑、吳宜晏、陳漢儒、郭慶全、黃少妤等產學界專業者與學生同台交流。最後評選出「山城絮語」曾明駿+王忻瑀獲選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首屆「基隆評圖」特別獎!


攝影/吳宜晏

以下是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首屆「基隆評圖」入圍作品評圖及評委們回饋內容側記分享:

>評圖作品名稱、學生姓名及學校:(依照評圖順序排列)
1、吟雨尋思/林泰安 茅瑋庭(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
攝影/吳宜晏

2、被遺落的渺小/林苡忻(淡江大學建築系)
攝影/吳宜晏

3、山城絮語/曾明駿 王忻瑀(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首屆「基隆評圖」特別獎)
攝影/吳宜晏

4、域之樂譜/彭安榮(淡江大學建築系)
攝影/吳宜晏

5、山海一線-KEELUNG 山城X海港對話場域/邱郁芬(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攝影/吳宜晏

6(港起川行/蘇禾豐(逢甲建築系)
攝影/吳宜晏

>市府代表:
陳振乾/基隆市政府都發處副處長
攝影/吳宜晏

>評委:(以姓氏筆劃排序)
方俊凱/三十三設計主持建築師、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計畫主持人
攝影/吳宜晏

邱文傑/大涵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攝影/吳宜晏

陳漢儒/衍序規劃設計主持建築師
攝影/吳宜晏

郭慶全/郭慶全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攝影/吳宜晏

黃少妤/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攝影/吳宜晏

吳宜晏/雄獅集團欣傳媒建築社群副總監&欣建築主編

第一組、吟雨尋思/林泰安 茅瑋庭(臺中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
以許梓桑古厝為基地,機能上希望將古厝改造成講座、學習等交流場所,成為居民休憩及遊客認識基隆的場所。經過整理後,以基隆的「雨」成為設計發展概念,讓這裡成為認識基隆多雨的環境情境,進而認識基隆及許梓桑古厝的故事。配合原有山城的地景特色,入口、休憩、閱讀、講堂、展覽及酒吧等是新植入的機能,利用在基隆從白天到夜晚均有變化的場景,讓來到此處的人們得以多方面的認識基隆,體驗基隆因多雨的環境所帶來的詩意。

圖片提供/林泰安、茅瑋庭

圖片提供/林泰安、茅瑋庭

圖片提供/林泰安、茅瑋庭

圖片提供/林泰安、茅瑋庭

圖片提供/林泰安、茅瑋庭

圖片提供/林泰安、茅瑋庭

圖片提供/林泰安、茅瑋庭


圖片提供/林泰安、茅瑋庭

圖片提供/林泰安、茅瑋庭

圖片提供/林泰安、茅瑋庭

第二組、被遺落的渺小/林苡忻(淡江大學建築系)

選擇基隆仙洞巖佛手洞為基地,以水為介質,及洞內豐富地質紋理為特色,來回應並串聯週邊社區廢墟來改造「水博物館」。「水博物館」以刻劃、依附等關聯字著手,以有形的扶手或舖面等來做為引導,從入口體驗到展示進而引導進週邊老屋廢墟,讓遊客經由身體五官來體驗這個自然的場域。水在洞內持續存在是重要的,因此相關設計的加入都是讓遊客得以感受到自然的存在。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圖片提供/林苡忻

評委回饋:

陳漢儒:
針對兩件作品提出2個問題,首先是因為兩案都是水及雨所做的想像,但若沒水沒雨的情境該是如何因應?是否有因為多雨所因應的構築型式?

郭慶全:
針對「吟雨尋思」基隆近年已不多雨,其實情境是否得以連結?完成後許梓桑古厝業已不存在?針對「被遺落的渺小」,首先對於基地界定及定義主題等感覺不甚清楚,這部份是需要加強的。

邱文傑:
兩案選擇基隆的水及雨來作為基隆的設計概念是沒問題的,但若過於投入在雨及水概念但在成果說明對於如何「真實」落實上是比較感受不到,嚴格說來二組同學比我還浪漫。

黃少妤:
兩組同學來自不學校系所,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互相看看彼此怎麼呈現水與雨,這是有趣也是這次基隆評圖讓彼此再一起的原因。兩組剛好彼此得以互補,第一組在原有古厝基地上加上新的構造物,反而最後看不到古厝的存在。第二組以自然地形為基地,因為刻意的加入反而是矛盾的,所以也許可以放開的是其原本就自然的存在價值不去改變什麼。

方俊凱:
最後補充,這次挑選兩案配對就是刻意要有其對照外,從中也是希望讓大家得以一同討論關於水及雨在基隆的想像,也希望在裡面看到學生對應的思考內容。

第三組、山城絮語/曾明駿 王忻瑀(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
以太平社區為基地,針對在地議題如老人化、地型多變及人口外流造成老屋廢棄等狀況,以聚落空間特色及增加在地交流空間來做後續設計發展策略。「山城絮語」是題目,亦是代表選擇分散座落在社區內的老屋改造據點,讓社區內的居民透過改造完成的空間,對其生活環境得已改善。淨因禪寺是太平社區裡的著名廢墟,本案將其設定為山城生活館,保留廢墟空間的特色,讓遊逛其中的經驗得以對太平社區從冷漠到熱愛的改變。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圖片提供/曾明駿、王忻瑀

第四組、域之樂譜/彭安榮(淡江大學建築系)
以自身對於音樂的喜好做出發,同時分析音樂與建築的關連後,將音樂的樂譜及音符,對比建築的時間及開口元素連結組構。經過分析建築的時間、光線、室內使用,相對音樂的上起下落、樂譜對位等對照,就成為本設計主要概念內容。後來基地選擇基隆正濱漁港主要原因是藉由基地本身的時間感及港邊的山海生活特色來轉化呈現,同時能滿足港邊的產業活動使用。最後設計落實先定位五跳軸線來對應基地,從文史、產業、商業、市場及居住等分別界定加以落實及疊合成果。

圖片提供/彭安榮

圖片提供/彭安榮

圖片提供/彭安榮
圖片提供/彭安榮
圖片提供/彭安榮

圖片提供/彭安榮

圖片提供/彭安榮

圖片提供/彭安榮

圖片提供/彭安榮

圖片提供/彭安榮

評委回饋:
郭慶全:
首先肯定「山城絮語」作品對基隆在地的特色頗為融合,可以想像其前期投入基地理解的認識頗深值得佳許!對於「域之樂譜」的作品,概念分析頗為豐富,但在落實上感覺無法連結。設計成果也許未必要放進來這麼多內容,是給本案的建議。

陳漢儒:
這兩個案子可以做為目前基隆山城海港的特色縮影,落實上若不以有形的建築空間改造來思考,搭配原有特色透過策展等軟性活動來做為對應策略,也許是現階段兩案過程或是適宜基地特色的選擇。

邱文傑:
肯定「山城絮語」對於認識基地的投入,同時也從中看到不同以往的設計方法,但對於落實上有其真實需要面對的問題,建議後續能以減化「構築」行為來思考會更佳。對於「域之樂譜」的概念分析的過程非常驚艷,但回到基地來落實就顯得勉強,這是較為可惜的內容。

黃少妤:
認為「山城絮語」可以集中在基地使用者需求上投入更多的資訊整理,讓太平社區裡面的使用需求及特色得以被感受到後進而再加入設計動作。「域之樂譜」的整體視覺性都頗強烈,對我來說音樂及五線譜是不一樣的,需要有樂理或音樂的支撐,放進基地後的討論就更加複雜,反而讓樂譜本身的特色就無法被感受到。

方俊凱:
最近因為相關會議及活動在討論基隆時,如張樞老師提到基隆是有「立面」的城市,同時針對基隆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空間量,這是需要再討論及理解。

第五組、山海一線-KEELUNG 山城X海港對話場域/邱郁芬(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開始介紹作品前,邱同學先放映一段其在基隆所拍攝的「基隆印象」影片,從中可以感受到對基隆所存在的人文情懷。 整合基隆山海港城的地景特色後,其提出怎麼樣的作為能讓基隆的山海場景讓人有感,重整因為過去都市發展的切割導致目前逐漸無感的現況。最後以基隆港週邊為基地,以太平宮至港邊的軸線來回應做為高速公路進入基隆的城市地標,從太平宮到陽明海運連到港邊的跨越路徑,讓民眾接近港邊,加入魚市的機能,讓接近港的過程與原有魚市的氣氛來加以連結。整體連結是以基隆山海城的原有印象加以深化,從中解構其現有設施,配以如船體般的構築印象來整合,創造出過去與現在的山港城對話關係。

圖片提供/邱郁芬

圖片提供/邱郁芬

圖片提供/邱郁芬

圖片提供/邱郁芬

圖片提供/邱郁芬

圖片提供/邱郁芬
圖片提供/邱郁芬

圖片提供/邱郁芬
圖片提供/邱郁芬
圖片提供/邱郁芬

圖片提供/邱郁芬

第六組、港起川行/蘇禾豐(逢甲大學建築系)
以基隆過去的人文故事為基底,選擇旭川河上方加蓋的市場為基地,希望透過設計來回應基隆本身的深厚故事外,也藉此來解決市場目前的使用問題。從基地道路、商業、魚市等使用現況進行調查後,選擇逐漸拿掉現有建築的外牆,保留現有結構,讓魚市機能使用得優化等策略,來活化目前的使用狀況。最後成果是將原市場建築量體使用移至高架橋上方重現旭川河,構造上取橋式起重機的鋼構型態來對應改造的構築行為。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圖片提供/蘇禾豐

評委回饋:
郭慶全:
「山海一線-KEELUNG 山城X海港對話場域」作品可以感受到以建築連結的企圖,但目前成果看不到人在其中的感受與對應關係。「港起川行」裡對於旭川河的對應建議回到如何打開後成為城市的綠地,而不是再成為一個有型量體是我比較重要的。

陳漢儒:
「山海一線-KEELUNG 山城X海港對話場域」過於抽象存在,就真實情境上不易討論其可行性的狀況,對目前基隆的狀況是否適合如此大的改變動作是需要思考的。「港起川行」的真實性也是值得被探討的,尤其是對於改如何面對翻開旭川河的議題,是需要再討論的。

邱文傑:
「山海一線-KEELUNG 山城X海港對話場域」感受到作品的企圖,但看不到對於現況真實計劃的進展要有所理解後加以進行。「港起川行」則要從動線、汙水等現況來討論本案,這樣才好來感受目前成果,但對於其面對的勇氣值得嘉許。

陳振乾〈基隆市政府都發處副處長〉:
旭川河上芳明德市場土地及地上物都屬於市府所有,汙水處理也持續中。

黃少妤:
「山海一線-KEELUNG 山城X海港對話場域」及「港起川行」兩件作品都可以放開軸線的限制,讓作品得以有更多的可能。「港起川行」迷人的地方在於面對這基隆陳年來的問題背後的勇氣,因此覺得若假設這是打開旭川河的過程,可以成為後續落實的成果。

方俊凱:
兩案可以共同看到的是公私介面的問題,但也從中看到基隆這座城市高低起伏的城市特色,這也是兩件作品放在一起對照的用意。

攝影/吳宜晏

首屆「基隆評圖」特別獎作品「山城絮語」曾明駿〈中〉及王忻瑀〈右〉;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最後經過評委們討論後,將首屆「基隆評圖」特別獎作品頒給「山城絮語」曾明駿 王忻瑀(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兩位同學。同時所有入圍作品也頒發入圍獎狀及獎金並與所有評委合照,為首屆「基隆評圖」活動劃下句點。

【活動資訊】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首屆「基隆評圖」

>活動日期:2019.10.19〈六〉13:00~18:00
>地點: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3樓〈前太平國小〉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一路189巷135號3樓
>主辦單位: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執行單位:三十三設計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 臉書粉專

【延伸閱讀】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基隆評圖」徵件入圍名單揭曉!10/19六件作品齊聚評圖交流共創基隆!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基隆評圖」至9/30止公開徵件!廣邀學生創意對基隆提出遠見與想像!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阿根納造船廠遺構與暖暖消防分隊,揭示建築手繪與設計思想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9/4開展!建築師筆下的基隆都市再生!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三冊:一。基隆想像展」展現在地創生設計力

>「阿根納造船廠遺構修復再利用」文資審議修正後通過!十禾設計吳聲明保留遺構延續廢墟構築美學

>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工程動土!山海城串聯再造基隆新地標!
==========
撰文、攝影、編輯/吳宜晏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基隆都市再生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基隆都市再生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基隆評圖方俊凱吳宜晏邱文傑陳漢儒郭慶全黃少妤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