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走讀台南美術館與司法博物館 一覽新舊建築的重生與興起/IDAA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

By 欣建築2019/08/22
article cover

台南美術館與司法博物館;攝影/朱逸文(圖片合成:王彤)

離開左鎮化石園區後,午餐來到台南市立美術館二館頂樓用餐,以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台南,也恰好能近距離一窺美術館屋頂碎形遮陽結構呈現出的序列美。

台南市立美術館二館頂樓餐廳;攝影/朱逸文

接著,第二站來到現今的司法博物館,原臺南地方法院,位於全台灣最多古蹟(150處)的台南,由日治時期總督府建築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於西元1914年完工啟用,西元1997年列為國定古蹟,西元2009年由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修復設計。這次邀請葉世宗建築師來為大家親自導覽司法博物館建築修復過程中所揭開的神秘面紗。

司法博物館;攝影/朱逸文

葉世宗建築師親自導覽(右二);攝影/朱逸文

首先,葉世宗介紹司法博物館為磚造承重牆建築,一直到西元2000年仍然作為法院使用,法院裡目前還保留著法庭、檔案室、保險庫房以及拘留所,除了圓頂建築外靠近永福路這端原本還有一座高塔,但因為毀損嚴重已被拆除。

司法博物館馬薩式屋頂;攝影/朱逸文

二十世紀初正值建築構材革命,由磚石及木構造逐漸轉向鋼筋混凝土造及鋼構造的過渡階段。日本建築師會在海外殖民地實驗新的建築技法,嘗試新的建築材料,也使得當時的日本建築師有很多代表作都出現在台灣。司法博物館的設計者森山松之助,在日治時期為台灣公共建設的重大推手,作品中以司法博物館最為特別,與總督府(總統府)、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齊列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巴洛克風格的西方歷史式樣建築。

葉世宗介紹司法博物館有主、次兩個入口,主入口位於東側進出門之上方造型為動感的圓頂,可以感受到精緻的門廊、門罩、勳章飾、鮑魚飾與華麗的門廳,而現所見的玫瑰花裝飾是由稻草與鋼絲塑形再以泥塑完成。次入口也就是平民或被告的入口則一進入直接面壁,顯示出空間層級的概念,不同階級的人群使用的空間位階有所不同。空間的大小變化呈現了森田建築師對於空間拿捏的精準度,門廳的柱子透過假透視的方式讓整體空間看起來更高挑。門廳四周的鮑魚飾花飾經過現今建築團隊的去漆重塑,重現以往的精緻華麗。維多利亞式的地磚排列也與多層的空間配置互相呼應。

精緻的門廳與上方鮑魚飾(圖左),柱式及維多利亞式地磚(圖右);攝影/朱逸文

葉世宗建築師介紹馬薩式屋頂構造;攝影/吳宜晏

葉世宗建築師介紹馬薩式屋頂構造;攝影/朱逸文

鏤空藻井式圓頂(圖左),柱式基座局部(圖右);攝影/朱逸文

葉世宗建築師解釋因為司法博物館的圓頂是以技術難度高的馬薩式屋頂所組成,當今建築團隊們研究了很久才發現此原理。屋頂的樣式及結構是司法博物館必看經典,雖然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無法走上屋頂的貓道細看馬薩頂的結構,但卻可以透過鏡射看到已消失的高塔屋頂。司法博物館有著不對稱的圓頂和高塔,說明當時森田建築師已經開始嘗試反古典的建築設計。御真影奉安所為天皇開會的場所。

葉世宗建築師分享發現木摺牆的經過;攝影/朱逸文

透過鏡射感受已消失的高塔屋頂;攝影/朱逸文

最後,葉世宗帶著大家認識博物館中的各項建築細節,屋頂的透氣採光的牛眼窗、老虎窗、月眉窗、屋脊轉角小屋及行政區中央廊道的四個採光井等,以及法庭區大斜屋頂、廁所和屋頂露臺上的熱對流裝置都呈現出日本人對於空間使用品質的要求與堅持。

行政區中央廊道天井;攝影/朱逸文

天井;攝影/朱逸文

司法博物館建築廊道(圖左),葉世宗建築師講解不同磚拱的建造方式(圖右);攝影/朱逸文

第三站將參訪台南市立美術館,由石昭永建築師及日本?茂建築設計事務所共同設計建造,分為一館與二館,一館具古蹟身份的原台南警察署;二館則是於基地上興建的當代性建築。美術館的視覺識別系統則由日本平面設計師原研哉設計。午餐於美術館二館頂樓用餐,以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台南,也恰好能近距離一窺美術館屋頂碎形遮陽結構呈現出的序列美。

台南美術館一館(原臺南警察署);攝影/朱逸文

隨著石昭永建築師的腳步,我們走進前身為台南警察署的「台南美術館一館」。西元1931年落成的台南警察署,由台南州技師梅澤捨次郎設計,為折衷主義裝飾藝術式樣風格建築。相較於台南美術館二館,一館的規模及空間小很多。

走進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副馬賽克壁畫,此幅藝術品為顏水龍藝術家的作品,石昭永建築師笑著說這件作品的由來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由顏水龍早年的好友日本人小林平一家屬贈送給南美館,而三年前要贈送時一度被當成詐欺,如今成為南美館鎮館之寶。

台南警察署古蹟建築的後方為增建的新建築,因此於館內可見新舊建築的交界,由新建築物作為承重,新舊建築以兩個天橋廊道連接,為懸吊式結構。建築圍繞著老榕樹生長,向窗外可以看見百年老榕樹,新建築內二層規劃為幾個展覽間,其中展示了當時修復此館的泥作與木構等建築細節。

以新建築物作為承重(圖左),館內可見新舊建築交界(圖右);攝影/朱逸文

石昭永說明展覽間規劃舊館的展覽間展示小件作品,而新館展示大型的作品,如現在展示的張大千等人合作的《寶島長春圖》。最後,來到大廳的上方為舊時的會議室,於細節上在天花側邊設計了通風對流的圓孔,與司法博物館同樣地彰顯日本人對於環境的舒適與品質都有一套標準。

新館展示畫作《寶島長春圖》;攝影/朱逸文

會議室天花側邊設計通風對流圓孔;攝影/朱逸文

磨石子扶手樓梯;攝影/朱逸文

司法博物館 大合照;攝影/朱逸文

雨中的台南市立美術館二館;攝影/朱逸文

接著,來到曾獲頒普立茲克建築獎之日本建築師?茂所設計的「台南美術館二館」,主體建築以具臺南特色鳳凰花轉化為既純粹又強烈的五角造型,運用小建築量體的垂直堆疊,使展示空間多樣化;以20個方塊組合轉向,透過各個方塊去看台南的街景,讓民眾俯瞰台南城市景觀。每個展廳空間尺寸都不同,可以去適應不同的展覽性質。

石昭永建築師解說導覽;攝影/吳宜晏

多個方塊組合轉向形成的空間平面;攝影/朱逸文

台南美術館建築內部空間(圖左),展廳空間(圖右);攝影/朱逸文

建築內部空間;攝影/朱逸文

建築內部空間;攝影/朱逸文

美術館頂部的碎形遮陽由日本人所設計,原為特殊塑膠材質,現改成符合台灣在地氣候的材質,模擬大自然樹蔭效果,透過科學研究以幾何造型製作碎形結構,用以調節建築空間綠能。

屋頂碎形遮陽(圖左),屋頂結構局部(圖右);攝影/朱逸文

於美術館導覽的最後,石昭永建築師分享日本人設計美術館都習慣並喜歡慢慢做,設計約耗時4年、建造約耗時5年,而台南市美術館的設計加施工大約4年半完成。在近年國際競圖中,沒有追加預算並如期完工,也彰顯了石昭永建築師的務實個性。

碎形遮陽局部;攝影/朱逸文

屋頂光線效果;攝影/朱逸文

台南美術館 大合照;攝影/朱逸文



【IDAA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走讀筆記】

>廖偉立導讀全新作品「台南左鎮化石園區」/IDAA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

>走讀台南美術館與司法博物館 一覽新舊建築的重生與興起/IDAA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

>山中的永續樂園—勤美學CMP Village/IDAA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

【延伸閱讀】

>IDAA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理事長洪韡華接任!「承先啟後,共好交融」設計師聚宴共創提昇

>「臺南建築三年展」葉世宗導讀「司法博物館」 解構舊建築修復的斷代思考

>「臺南建築三年展」文史古蹟環繞下的當代碰撞—石昭永導讀「台南美術館」

>從台南在地的空間經驗與氣候出發 形塑台南美術館

>?茂先生談台南市立美術館 人道關懷與?茂的建築

【延伸資訊】

>臺南市美術館官網

>原間影像工作室

>建攝公園臉書粉專

==========
編輯、撰文/王彤
攝影/原間影像工作室 朱逸文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走讀筆記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IDAA司法博物館台南市立美術館台南建築葉世宗石昭永?茂台南市美術館台南美術館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