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還在數羊嗎?研究:睡前聽緩和音樂能助好眠

By 欣健康-樂活醫療創欣人生2015/01/13
article cover

睡覺時間到,卻還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聽緩和音樂有助入眠。台灣桃園長庚醫院復健科與睡眠中心,結合醫師與音樂治療師,針對大學生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睡前聽音樂有助睡眠,而此研究使用了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儀來蒐集睡眠狀況,更能以客觀數值顯示音樂助眠之效用。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3年調查數據顯示,全台人口中有慢性失眠的比例高達19.3%,即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失眠症狀包含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好、早醒等症狀。許多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導致記憶力、決策判斷能力、甚至人際互動能力下降。此研究計畫共有24位無睡眠障礙、焦慮及憂鬱等症狀,但是平常不易入睡、年齡為20至29歲的年輕人參與,安排在睡眠中心睡三個晚上。


睡覺時間到,卻還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聽緩和音樂有助入眠。台灣桃園長庚醫院復健科與睡眠中心,結合醫師與音樂治療師,針對大學生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睡前聽音樂有助睡眠,而此研究使用了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儀來蒐集睡眠狀況,更能以客觀數值顯示音樂助眠之效用。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3年調查數據顯示,全台人口中有慢性失眠的比例高達19.3%,即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失眠症狀包含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好、早醒等症狀。許多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導致記憶力、決策判斷能力、甚至人際互動能力下降。

此研究計畫共有24位無睡眠障礙、焦慮及憂鬱等症狀,但是平常不易入睡、年齡為20至29歲的年輕人參與,安排在睡眠中心睡三個晚上。第一夜是讓受試者調適環境,第二夜及第三夜則將受試者隨機先後分配至「睡前聆聽音樂」或「無聆聽音樂」情境。這些受試者均無睡眠障礙、焦慮及憂鬱等症狀,但依入睡所需時間長短分為兩組。每位受試者皆會經歷一夜『睡前聆聽音樂』,另一夜「無聆聽音樂」情境。

人的睡眠大致分為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兩者於睡眠時間內交替出現。快速動眼期時,大腦處於如清醒時的活躍狀態。非動眼期又分為四期: 第1、2期為淺睡期,第3、4期為熟睡期。

該研究結果發現,睡前聽舒緩音樂有助於增加深沉睡眠的時間,平均能從84分鐘增加到104分鐘,尤其是對於需要較長入睡時間的受試者有較大幫助。

研究中播放的舒緩音樂由兩位音樂治療師編曲、演奏及錄製。音樂為鋼琴演奏,特色為緩慢速度、持續性旋律、無強烈節奏音色以及圓滑旋律線。因文化考量,音樂也特別採用五聲音階,讓患者在聽音樂後,降低體內交感神經活性,讓心跳從約72下,下降到約60下,有助入眠效果。台灣桃園長庚醫院音樂治療師楊釗雯提到,坊間像是周杰倫的《青花瓷》、蕭邦的《夜曲》等皆屬5聲音階歌曲,但由於前者歌曲較為民眾熟知,可能邊聽就跟著唱了起來,反而更加睡不著;透過蕭邦的《夜曲》助眠是較佳的選擇。

台灣桃園長庚的研究提供了睡眠障礙治療的多項選擇,音樂聆聽為非侵入性的介入,而且音樂的取得也非難事。若能取得適當的舒緩音樂,透過與專業醫療人員與音樂治療師諮詢或協助,或許不必依賴安眠藥便能減緩失眠之苦。

該研究已發表於國際知名『輔助與另類醫學(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