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三峽 與最美的長江相遇

分享
收藏

也許是武漢的名聲太響,光芒太耀眼,使得同在湖北的宜昌並不如此受到注意。
但走遍中國,卻只有在這才能和最美的長江相遇。
人們說:黃河是粗曠的男子漢,而長江則是優柔的美女。
因此長江就是宜昌最大的特色。
身為湖北的第二大城,宜昌同樣有著城市的喧囂和熱鬧,但不同於武漢,它似乎融合了更多鄉土氣息在其中,有著更多的本土風情與在地特色。
在這裡,最不可錯過的絕對就是三峽文明。山崖上的字帖與洞窟、大江邊少數民族的建築與居落,都是別處難以尋得的。
三游洞以人文歷史聞名
唐朝詩人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相約共游此地,是為前三游。洞窟內還保有三人塑像在其中呢!
而宋代蘇家父子三人:蘇洵、蘇軾、蘇轍為效仿前三游之意趣,再臨此洞,是為後三游。
至此三游洞成為文人雅士爭相留詩提詞之處,因此在這裡,從古至今留下許多碑文與石刻。

再繼續沿著小徑走下去,則會看見一個石碑上提著:三峽起始點。
這裡的特色則由人文改為地理了,長江自這西陵峽往上游而去至重慶市的白帝城稱為長江三峽。
而長江流水留至這時,因水至此而夷,因此宜昌古稱為「夷陵」或是「峽洲」,是為1200年文化沉澱所在。

而雖然大壩的興建導致了部分文明的失落與遷移,讓人非常遺憾,但也才顯得現在依舊留存的古物的可貴。社會太現實,有時候歷史的痕跡沒有及時欣賞就會錯過一生。(所以大推大家快去敦煌莫高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全封了QQ)
–
其實原本還滿討厭大壩的(被洗腦的小孩),覺得破壞生態破壞遺跡,但當真正親眼見識到時,剩下的只有感嘆。科技與金錢交織的力量,帶來的是極大的震撼,不管是在葛洲壩的升船機(下面放縮時)還是大壩景區的龐大(跟七彩丹霞一樣點跟點之間要搭大巴),都出乎意料的讓人驚豔。
–
一開始,我們至宜昌港搭上渡輪。逆流而上前往長江大壩。

途經長江大橋、葛洲壩與三峽水上人家。


有趣的是,從葛洲壩的升船機出來後,景色整個不同,岸邊從市區的幢幢建築轉換為翠綠的山壁與偶爾隱於其中的古老房屋。

而後才上岸,前往長江大壩景區。
大壩景區遊客並不如其他觀光景點的人多,也許它乍看之下並不是那麼具有吸引力,但其展現的雄偉與建築科技的壯觀卻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畢竟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力發電站。

大壩景區總共有三個區段,可以看見它不同的景觀,點與點間有大巴交通車可搭乘。
三峽大壩有個有趣的俗語為:大船走樓梯、小船坐電梯。
亦為通過大壩時根據船的大小會有不同的通行方式。

發展的推進當然有好有壞,沒辦法就單一角度去做評斷。
其實這些年漸漸學會的是不再輕易定義正負向,光就眼前所見輕易去下判斷,太過武斷。可以有立場,但彈性依舊得有所保留。
雖然長江上的景點擁有豐富歷史蘊含,也可以使人引發深入思考
不過!不過!不過!
到了湖北,另外一點絕對不可錯過的就是這裡的美食!
個人私心最愛就是夜市的麻辣燙與炸蘿蔔餃子
冬天的蘿蔔最好吃,因此在宜昌,蘿蔔餃子可是只有冬天才會出現的美食,我們來的時間剛剛好!真是幸運!
酥脆的外皮,?頭是調味過的蘿蔔絲,可能對台灣人來說味道會有點過鹹,但還好前半年在武漢已經習慣了這裡的飲食文化,因此這個味道對我來說正剛好

這個夜市中的程記麻辣燙,也是宜昌人引以為傲的在地小吃。延著兩個大鍋子,桌子排成了ㄇ字形,坐下後會領到一碗熱呼呼的湯,看準自己想要的食物,對著裡面的阿姨喊聲,她就會幫你放到碗裡。
這裡的食物並不是美味出眾,吃的是一種感覺與氛圍。
雖然溫度從神農架下來後,逐漸由負轉正,但對南方孩子的我來說,未滿10度的氣溫依舊難以適應。
所以在冷風中擠在人群中,點幾個串串,喝燙口的湯,就是最簡單的幸福。

其實放不下交換生的時光,也有一大部分原因實在是湖北的東西太好吃,讓人念念不忘(不過滷肉飯跟鹹酥雞還是贏),所以留下的無盡想念再次實現之後,就真的是滿滿的幸福。
圖文/湖北特派員林芷柔(本文授權僅限欣中國使用,未經許可禁止重製轉載)
最新最完整的中國旅遊資訊就在「欣中國」!
歡迎關注 欣中國網站 : https://solomo.xinmedia.com/china
加入欣中國Facebook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chinaadvisor/
加《旅中國》為Line好友:http://bit.ly/1MLS5v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