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余康蔚 - 藝術之「最」?還是藝術之「罪」?

By 欣旅遊BonVoyage2017/04/19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欣傳媒)今年適逢故宮南院慶週年,您去過了嗎?3月5日甫結束的「日本美術之最—東京、九州國立博物館精品展」,為日本有史以來最高規格之海外展覽,盡現日本藝術極致,151組件典藏精品就連日本人也不曾在同檔期一次飽覽,更帶進空前最高層級的日本美術精品展來台。3個月的精華展期,橫跨聖誕節、國農曆年節,以及228連假,參觀者卻不及10萬人次。1天不到1,000人到訪,98%為本地遊客,國外團客僅僅只有2%。「日本美術之最」好不容易來到台灣,卻草草落幕,是愛好藝文人士的損失,我們更是浪費個文化外交的好機會。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故宮南院)我不苟同日本媒體的分析「南院參訪人數

(圖片來源:欣傳媒)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欣傳媒)

今年適逢故宮南院慶週年,您去過了嗎?3月5日甫結束的「日本美術之最—東京、九州國立博物館精品展」,為日本有史以來最高規格之海外展覽,盡現日本藝術極致,151組件典藏精品就連日本人也不曾在同檔期一次飽覽,更帶進空前最高層級的日本美術精品展來台。3個月的精華展期,橫跨聖誕節、國農曆年節,以及228連假,參觀者卻不及10萬人次。1天不到1,000人到訪,98%為本地遊客,國外團客僅僅只有2%。「日本美術之最」好不容易來到台灣,卻草草落幕,是愛好藝文人士的損失,我們更是浪費個文化外交的好機會。(圖片來源:故宮南院)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故宮南院)

我不苟同日本媒體的分析「南院參訪人數不理想和交通環境不便有關」,離台北更遠、比嘉義南院還多3小時車程的屏東墾丁,在3年前有837萬創新高造訪人次,去年陸客急凍後暴跌,也還保有580萬人次;甚至連台灣最南端、蟬連8年墾丁國家公園「人氣王」寶座的貓鼻頭風景區,前年有264萬人次,去年收費後仍有145萬人次!距離真的不是問題。台灣資深媒體人則認為若加強:「一、民眾對故宮南院的認識;二、企業參與;三、教育推廣,應可提升觀賞人次。」總而言之,各方媒體對於此次展出的評論都為「欠缺積極規畫宣傳」。(圖片來源:欣傳媒)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欣傳媒)

不過,從部份例子可證明故宮並沒有欠缺積極規畫宣傳,像是展覽期間邀請日籍國際電影策展人,選出7部電影作品(有《地獄門》、《蜘蛛巢城》、《楢山節考》、《百日紅》、《一代茶聖千利休》、《哆啦A夢:大雄的新日本誕生》和《宅男的戀愛字典》),讓台灣觀眾透過通俗藝術了解日本文化;精心策畫2場湖畔音樂會,重金禮聘小野麗莎與日本女高音到嘉義演唱,吸引近萬名聽眾聆賞;運用新媒體於參觀體驗,與台灣駭客「數位政委」唐鳳一同操作議題,遠距操控機器人即可觀賞館內文物,也同步於Youtube(360.pdis.tw)進行線上直播360°全景影片,方便民眾線上觀賞展覽。然而,做了這麼多宣傳,您有聽說嗎?連我這個藝術狂愛份子都是活動結束了才知道。很顯然,南院辦了這麼多搭配展覽的行銷活動,皆屬「自High」;吸引了非目標觀眾群,再怎麼牛的神品、極品、逸品,都不可能激勵他們踏進故宮一步。未來故宮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邀請國外出借珍藏作品至台灣,可謂因小失大啊。(圖片來源:欣傳媒)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欣傳媒)

當全球藝展和藝博會都在使出渾身解數,把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企業主和高端消費者吸引到現場,故宮卻積極運用新媒體傳播形式落實「文化平權」,企圖讓更多民眾欣賞到故宮豐富的典藏文物。可是,透過網路、新媒體等數位途徑,接觸到的大多是消費力普通的年輕社群,但若要推廣藝術,首先必須先影響企業和高端,由上而下去滲透;透過社群平台由下而上則無法貫徹,因社群媒體是「沒有對流的同溫層」,擴散效應在中間地帶被破壞,形成斷層。

社群部落不似企業主或高端有社會責任感,無法有高瞻遠矚的宏觀態度,去理解文化藝術可改變世界看台灣的角度,進而增進經濟發展。除此之外,在手機上欣賞藝術作品可鼓勵更多觀眾擁抱藝術?此舉猶如以管窺天。博物館的空間、燈光、參觀動線,甚至導覽服務等等,都是影響展覽的重要因素!還有,策展人的功力也是關鍵,他必須要能把作品、服務,跟社會的某些議題、話題串起來,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要不然藝術作品就是在自說自話,沒能對話,觀察如何感動?文物有價值,是因為能與人有交流和對話;參觀人數低落,不是藝術作品的錯,問題出在整個策展行銷策略。

藝術和旅遊都是屬於「創造體驗」(Creating Experience)的產業,是創新擴散,是「體驗經濟」(Experience Economy)。我在2月23日的欣峰會《全球藝術旅遊趨勢》講座,身為總策展人亦擔任主持人,介紹這幾年日本火紅的藝術旅遊——大地藝術祭和瀨戶內海藝術祭、巴塞爾藝博會的由來和發展(瑞士、邁阿密、香港)等等案例,說明藝術如何帶動觀光,進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甚至提升當地居民的幸福感。振興地方經濟或觀光,只能靠開闢樂園或建設賭場嗎?現代藝術只能在都市的美術館及藝廊空間展出嗎?我們希望能透過講座,讓聽眾用不同角度和思考方式,體認這世界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接觸。(圖片來源:欣傳媒)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欣傳媒)

(圖片來源:欣傳媒)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欣傳媒)

(圖片來源:欣傳媒)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欣傳媒)

(圖片來源:欣傳媒)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欣傳媒)

講座中我們邀請到知名木雕藝術家楊北辰博士,分享他的緩慢生命美學,提到豐富生命有許多不同方式,舉例來說,速度與深度成反比。速度和科技可創造某種經濟效應,但愈快速達成的事物愈容易被遺忘,人類也不會因速度而感到幸福感。高級的、有文化的、美感的產業或事物都是在過程中緩慢製造出來的,人類的幸福感便是建立於緩慢的態度上,就如同深度慢遊比走馬看花更值得令人回味。那您又會如何雕刻您的記憶呢?想豐富生命、充實旅程,歡迎參加每個月在雄獅總部舉辦的欣峰會《一個不想離開的地方系列講座》。

TEXT│余康蔚

圖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