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玩戶外

[GM]對自行車友善的城市 高雄

By 欣單車-單車讓生活更精采2014/07/11
article cover

                   文/前田 利幸 圖/Report 菅田賢二

高雄市位於壽山南方山腳下,是台灣的第二大都市。從海面上看,壽山是高雄的地標。高雄自古就是國際港,產業十分興盛;時至今日,全球企業也已開始進駐郊外的工業區。高雄氣候整年溫暖宜人,是台灣著名的渡假聖地,也因成為外來遊客雲集的地方而備受矚目。自從高鐵通車以來,從位於台灣北部的首都台北,搭高鐵到高雄,大約只需1個半小時,交通十分方便。從高雄再往南走一點,有一個名叫墾丁的海濱渡假區,很多台灣人都特地南下到此度假。此外,2010年秋天,有直航班機從鄰國日本的主要國際機場成田,直飛高雄。今後到高雄的旅客人數,大概也會因此而更增加吧。

台灣有”自行車王國”的美譽,也是世界第一的自行車製造商GIANT 和 MERIDA 的根據地。這些自行車相關企業的有志之士和政府當局,共同合作,讓自行車文化在台灣紮根,從十幾年前就開始致力於自行車政策,這件事我們早已報導過了。高雄也不例外,現任市長從3、4年前上任開始,就正式地進行自行車道的舖設、自行車分享(bike sharing)的設置等。雖然同樣都是大都會,高雄的面積比台北大,道路寬度也比台北寬闊。因此,自行車專用道路的舖設,也比台北進行得順利。

此外,高雄也和美國的洛杉磯一樣,整個城市都有住宅區;卻只有兩條貫穿南北的捷運,路線很少,因此實際使用自行車的需求也很高。這種實際情況也是使用自行車急遽增加的背景之一。雖然政策一樣;但是高雄和台北不同,高雄擁有充分發揮的潛力,已經創造出十分驚人的成果了。在車站前和購物中心設置自行車分享(bike sharing)、出租自行車的設備,除了由市政府經營的自行車分享(bike sharing)之外,由民間經營的出租自行車似乎也很興盛。

歐洲有自行車先進國家之稱,歐洲各大城市的居民,每天都騎自行車上下班。這種大量使用自行車的情形在高雄雖然很少;但是把自行車當作購物時的代步工具、休假時的休閒活動,甚至到各觀光地點遊玩的使用者,據說一天比一天多。今天的高雄,已經被台灣人公認是國內對自行車最友善的城市了。

下一頁:城市景觀的改變顯而易見

2009年夏天,﹁2009世界運動會﹂在高雄舉行。承辦這個舉世矚目的大型活動,高雄市為了改善城市景觀,投入了相當多的心力。具體而言,首先,市內各地陸續增設了藝術性的作品和建築物。其次,高雄以前是港都,還殘留著很多不再使用的倉庫和變成廢墟的舊工廠。市政府把這些買下來、改裝之後,提供作為展示藝術品的場所。也把以前沿著海港行駛的載貨火車的廢棄鐵軌,舖設為自行車道。這些嶄新高雄的象徵性景點,全部都可以騎自行車前往觀賞。對於國內外的觀光客而言,除了下榻市內飯店、在墾丁海濱享受度假樂趣、品嚐新鮮海產料理等傳統式的玩法之外,還多了可以享受騎自行車和欣賞藝術作品的樂趣。隔了很久才再度造訪高雄的觀光客,一定會被高雄的改頭換面嚇一大跳。

此外,海岸部份的倉庫也進行海外企業的招商,市政府也提供了稅金方面等等的優惠,對這些倉庫的靈活運用給予大力的支持。不只觀光,也要成為兼具商業功能的國際都會,高雄擁有今後將更加飛躍進步的可能性。

高雄雖然地處全年溫暖的地方;不容否認的,在鼓勵大眾騎乘自行車方面,其實也有不順的一面。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數一直無法增加吧。進一步而言,為了鼓勵騎乘自行車,今後的課題大概是公司方面的想法必需作改變。例如,倣效歐洲各國,在公司裡設置淋浴間。如果公司方面能夠對員工這麼體貼關懷的話,員工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情況應該會有所改變才對。

搭渡輪到對岸,從燈塔遠眺的高雄市容,非常美麗,這是高雄人讚不絕口的。據說現在自行車可以免費攜帶到這種渡輪上。而且高雄市內的捷運也和台北不一樣,隨時都可以攜帶折疊式自行車坐捷運。

飯店、觀光景點、名產美食,靠一部自行車就可以一口氣把這些全部享受到。能夠組成這種歐洲式的觀光旅行團的,在台灣唯有高雄才做得到。台灣雖然號稱自行車王國;但在自行車尚未在市民實際生活裡紮根的情況下,以台北為首的各個都市,只能把這種觀光方式視為理想;卻很難做到。高雄是唯一,已經確實走到這一步的城市。

◎本文摘自Green Mobility Vol.3
Green Mobility-提倡自行車永續生活的跨文化雜誌
Green Mobility中文版實體雜誌可在各捷安特經銷商或單車咖啡翻閱,若是您所屬的店家願意置放Green Mobility,請洽詢 Cycle Press。
電話:(02)2835-9731

高雄市自行車城市公共自行車GreenMobility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