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1. 首頁>
  2. 生活

[王采元] 走,才會看見感動

By 欣建築2014/03/17
article cover

test

撰文/何?融(何熊貝),圖片提供/王采元,攝影/何?融(何熊貝),顧庭歡

小時候的王采元沒有強烈的出遊慾望,因為從小就很喜歡在家找事做,例如:刻紙雕、印章以及木雕等。王采元說:「記憶之中,出遊的記憶都是跟我的雙親一起,走訪了許多中國傳統的書院、庭院等建築。因為必須走很多路,並且在躁熱的天氣之中,不斷流汗以及忍受口渴,所以小時候其實不是很期待出遊。」

家教甚嚴的王采元是一個對天文相當有熱情的天文迷,想要出去觀測星群時,都要跟母親求很久。由於她生日的前後剛好是“獅子座流星雨”的期間,所以采元都會以“生日禮物”與母親交換與同好一起在星空下觀測星群的機會。

王采元看著餐桌上擺放的一個素雅的木刻盤並笑著說:「其實我第一次出國是蜜月旅行,那一次我和我先生?志傑Aaron到日本大阪與京都自由行,而這個盤子就是在那次的旅行中買的。第一次國外旅行是蜜月旅行,也是國外建築之旅。」藉著蜜月地點剛好是普立茲克獎得主安藤忠雄的大本營-大阪,她安排了許多安藤老師的作品去參訪,只不過看到了第四個就已經飽了。采元說:「安藤老師的作品真的相當厲害,細膩的層度不是看書就可以了解,但持續欣賞同一個人的作品,的確會使人開始想看看不同的設計手法。」

圖片說明:司馬遼太郎紀念館的入口

圖片說明:司馬遼太郎紀念館:戶外看窗戶分割


圖片說明:光之教堂


圖片說明:光之教堂

在第一次旅行之後,旅行也成了王采元與Aaron兩個人生活的一部分,出國旅行的次數也變多了。非常喜歡路易斯?康的王采元,在結婚的第二年,藉著Aaron要到美國探望妹妹的機會,去參訪賓州近郊所有路易斯?康的住宅建築作品以及萊特著名的作品 - 落水山莊。王采元笑著說:「那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大學同學因為好奇的關係,一路都開著車帶著我們到處去尋訪這些建築,跟著我們去尋找這些建築作品。其中最有機會可以看到建築內部的是Fisher House,卻因為剛好女主人正要出門,所以無法一探究竟。那位已有些年紀的女主人,似乎因自家建築出自名師而被參訪慣了,並允諾讓我們可以自由地在庭院裡欣賞。」

圖片說明:中間那位老太太就是Fisher的女兒,他們全家正好要出遊,采元只能與他們合影

圖片說明:他們讓采元貼著玻璃拍室內

王采元喜歡在旅遊之前自己安排行程,並喜歡鑽向當地的小巷子,也常常因此挖出許多有趣的店面,且會意外發現許多驚喜,比如說他們在前往南禪寺的路上,在不知名的小店裡發現了許多學生的作品。王采元說:「這些充滿手感的創作單價其實都很貴,單是這個碗可能就要八九千日幣,不過據說現在這位創作的藝術家已經小有名氣,所以這碗的價錢現在可能會再高一些。」

圖片說明:CASA MILA

圖片說明:CASA MILA

圖片說明:CASA MILA

圖片說明:奎爾公園

圖片說明:奎爾公園

王采元不愛血拚行程,每次出遊多是自由行為主,比如她到巴塞隆納九天與亞維儂四天,一共待了十三天。待在巴賽隆納時,參訪了數個高第、密斯的作品。王采元帶著些許尷尬的臉說:「其實我以前看書,私以為高第是個比較在乎建築外觀形式的建築師,內部空間可能會不好用。但我去了CASA MILA之後才發現,它的室內空間真的好舒服喔!」奎爾公園也是采元喜歡的作品之一,但是她的遊園路線是把整個公園走過一遍,且慢慢欣賞每個角落,友人都覺得她的旅行路線很誇張,也有人驚稱“行軍式”旅遊。

當王采元與她的小姑,來到了南法亞維農,徒腳花了兩天把整個亞維農走完。中途走累了就進到一家當地的咖啡廳休息,那天她們兩人路旁的咖啡廳發現了一位擁有瀟灑氣質的外國男性,那男人躺在長椅上晒著午後的陽光,他們挑了個離他很近的位置坐,但坐了許久都沒有人來招呼他們,正在猜想長椅上的人是不是老闆,當那人起身並問她們需要點些什麼,兩人都在心裡驚呼:「老闆真的是他!」

整個旅程最讓她忘不掉的,就是在那小咖啡店休憩的下午。王采元說:「我比較喜歡冒險,最好是旁邊都是聽不懂的語言,然後在一個地方待上一段時間,去體驗那個空間之中的氛圍。我覺得旅行最美好的地方並不是看了多少,而是你在那旅程當中得到了多少與眾不同的感動。」

每一次的旅行都會為自己帶來不同的驚喜與許多的感觸,而這些禮物常伴在我們身邊,不論是回憶、器皿、畫作或是刀具,它們都向種子般,在心中慢慢成長不斷地向上與擴張,然後開滿綠枝。生活亦是如此,透過旅行與冒險去獲取許多元素,透過不斷地灌溉、刺激與啟發後顯得更為美好。

=====================

王采元

台北人,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2002年畢業後,開始跟著父親自學建築,並在2004年接了第一個室內設計案。從此之後,便開始了一邊旁聽建築課程自修,一邊獨立接案、設計監工的生活。執業十年,完成近四十個案子,她覺得建築是個幸福的志業,面對豐富的自然環境,如何在不減損自然之美的前提下,滿足使用需求、人性感受與呈現每個空間特有的本質與感動。針對每個獨特的生命個體,挖掘每個空間特有的韻味潛力,貼緊「行為」本身,在使用需求、實際機能與設計理念之間,探索那微妙而美好的互動關係。自己設計的點滴心血,伴隨著使用者增益的生活情味-----建築,就這樣悠悠長長的活著。


2003/8/3至今 王采元工作室,台北,台灣
1998-2002 台灣大學物理系,台北,台灣



簡介


只有停止成長的事物才有固定的樣貌。
人是活的,生活是活的,
設計 也是活的。
針對每個獨特的生命個體,
挖掘每個空間特有的韻味潛力,
貼緊「行為」本身,
在使用需求、實際機能與設計理念之間,
探索那微妙而美好的互動關係。
期待與大家分享。
何熊貝建築人的旅行觀點顧庭歡王采元
Follow Us

享受吧!環遊世界,勇敢歸零去冒險,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一點勇氣,一點熱情,一點快樂,一點挑戰

close_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