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故事】朱銘香港雕塑展 橫跨30年的人間影像
By 欣攝影2014/03/07

圖片說明:位在香港尖沙咀街頭的朱銘雕塑作品。(攝影/蘇曉凡)
涵蓋台灣著名雕刻藝術家朱銘30年創作歷程的「刻畫人間─朱銘雕塑大展」,即日起至6月5日在香港藝術館展出,其中包括曾在台北街頭展出的排隊以及三軍等系列作品,也分布在香港藝術館四周,引來不少遊客與香港民眾的觀與合影。

圖片說明:朱銘用雕塑展現人間的影像。(攝影/蘇曉凡)
朱銘擅長以簡潔的刀法,讓作品呈現出力量與氣勢,或是富含想像力的粗曠形像,在國內外都有眾多收藏者,不少收藏者更將大型的作品安置於公共空間,打造出特別的空間印象。
台灣的雕刻工藝很大一部分是起源於廟宇的建築裝飾,朱銘也是從這裡開始,不過他後來追隨雕塑家楊英風學習,技法更逐漸的由繁而簡,由形而意,不再追求細膩的複製,而重視感覺的表達,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雕塑風格,也因此受到國際間重視。
像是以太極拳動作的《太極系列》,過去在包括香港在內的地方都引起很大關注,現今在包括香港金融中心等著名地標仍可以看到《太極系列》作品陳列,這次朱銘也特別選香港做為首站,開始《人間系列》的世界巡迴。

圖片說明:朱銘的作品成為香港街頭的新印象。(攝影/蘇曉凡)
針對《人間系列》,朱銘美術館館長吳順令教授指出,「《人間系列》和《太極系列》最大不同是好親近,國際旅客來參觀就好像是看好朋友一樣,以輕鬆、自然的心態,這就是《人間系列》的可貴之處。」
朱銘說,他創作的過程就是與不同的材質對話,每一種材質的語言不同,所以要不斷挑戰新材質、新議題、新思考,也丟掉顏色、技法、具象。他最新的創作「人間系列─囚」,則開始透過創作,引發更深層的思考。

圖片說明:朱銘人間系列-囚,以牢籠的影像展現。(攝影/蘇曉凡)
三個黑白牢籠,白色牢籠關著一對夫妻、黑白牢籠一個好人一個壞人、黑色牢籠關著一群罪犯,分別代表婚姻、善與惡、罪犯,不同牢籠鑰匙插在門上,代表著自願與非自願,「保護」或「受困」,全憑一念之間選擇,立方體則是讓觀看者去體會人類所創造的「方」概念,其實與自然的「圓」有著極大的衝突。

圖片說明:實體大小的雕塑給人真實感。(攝影/蘇曉凡)
這場展覽除在香港藝術館兩個展覽廳外,也有多個巨型雕塑在藝術館四周和新落成的梳士巴利花園藝術廣場展出,融合當地環境,打造出公共空間藝術不同的視野。
朱銘影像故事展覽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