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四國與本州間 灑落瀨戶內海的14顆珍珠

By 欣旅遊BonVoyage2016/06/16
article cover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內有很多結合自然的展品。(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內有很多結合自然的展品。(Photo | 陳鴻曜)

「希望讓島上的爺爺奶奶笑容重現。」以這樣的目標,創造出了亞洲每3年一次面積最大、動員人數最多的藝術祭典──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6年,第三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集結來自世界各地25個國家之藝術創作者,高達約177件的作品散布在瀨戶內海上的12座島嶼以及2個港口間,絕對是對當地爺爺奶奶們與藝術家來說本年度最大的盛事!

日本,一直以來都是台灣人旅行的熱門選擇,多數人都去過本州的關東、關西、北海道或是九州;黑部立山、美瑛花田、京都賞櫻,大家信手捻來就可以說上幾個日本觀光的熱門景點,但是卻鮮少人聽過瀨戶內海這個地方。位於四國與本州之間,大大小小加起來總共有64 個島嶼灑落在瀨戶內海上,每個島彼此靠每天固定幾個班次的渡輪連接著。從2010 年開始,這些小島每3 年一次,用盡全力裝扮自己向全世界發聲,短短6 年間造就出舉世聞名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黃色南瓜是這裡著名地標之一。(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黃色南瓜是這裡著名地標之一。(Photo | 陳鴻曜)


看見瀨戶內海 看見藝術真正的本質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擁有許多揚名世界的藝術家作品,名氣最響亮的直島,充滿安藤忠雄、草間彌生與李禹煥的巧奪天工;展區面積最大的小豆島,擁有豐富物產,百年丸金醬油、日本第一株橄欖樹、二十四瞳紀念館吸引大量遊客;具有「桃太郎」加持的女木島及男木島兩個小漁村,作品呈現出當代藝術與漁業的完美結合;從前的煉鋼廠所改建的犬島精鍊所美術館,普立茲獎得主妹島和世將花花草草種上每寸原本頹廢的土地上。每個小島都有屬於自己的風貌,如同造訪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有人崇拜這些建築師的島上創作、有人喜歡草間彌生的赤黃南瓜、也有人則鍾愛大竹伸朗的不可思議、更有人驚豔杉本博司跳脫平面的立體作品。但也有許多人質疑瀨戶內海的作品根本不能稱之為藝術品,只是將花花草草編織起來,或是用木頭搭建起來的一個小小廚房,抑或是把老宅拿來改裝就可稱作是藝術品?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內有很多結合自然的展品。(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內有很多結合自然的展品。(Photo | 陳鴻曜)

找尋散落在島上各地的展品,是前往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一個樂趣。(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找尋散落在島上各地的展品,是前往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一個樂趣。(Photo | 陳鴻曜)


隨著日本高齡少子化、人才移向都市等社會現象,瀨戶內海人口數逐年下滑,在當地深耕近30 個年頭的福武集團便成立Benesse Art Site Group努力經營直島的藝術形象,期許用藝術活力帶給島嶼重生的能量,讓作品由居民與藝術家共同創作,跟地方產生連結。除此之外,更請到國際策展界的大老,大地藝術祭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擔任藝術總監。不像其他國家的藝術祭有很多知名展品或藝術家共襄盛舉,瀨戶內海所擁有的是回憶、力量與爺爺奶奶的笑容。如果想看到價值連城的藝術品,這裡可能有點讓人失望,但如果放開眼界去感受所見之創作,將會帶著感動的淚水與愛去感恩這片土地所帶來的美好。
IL VENTO Cafe 利用線條交錯及錯位,來營造出視覺強烈衝擊感。(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IL VENTO Cafe 利用線條交錯及錯位,來營造出視覺強烈衝擊感。(Photo | 陳鴻曜)

「沒有贏家」是以為豊島島形為籃板,上頭同時設了6 個籃框。(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沒有贏家」是以為豊島島形為籃板,上頭同時設了6 個籃框。(Photo | 陳鴻曜)

紅色南瓜是這裡著名地標之一。(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紅色南瓜是這裡著名地標之一。(Photo | 陳鴻曜)


豊島 觸動人心的溫暖小島
走進豊島,這個我在春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最愛的島嶼,但究竟何以稱為最愛呢?我想,那是源自體驗後,所回饋於腦海的氛圍吧!也許是踏上那和煦暖陽下的峰迴路轉,或許是來自豊島美術館的自然靜謐,又可能是那位種花時抬起頭靦腆與我們微微一笑的奶奶吧。豊島取名於地底深處豐富含量的唐櫃清水,強調是一座以大自然力量支撐的島嶼,也讓每個作品都展現了自然與藝術間的對話。

參觀豐島大致上可以分為3 個部分,主要聯外港口的家浦港、擁有豐富展品的唐櫃港,以及甲生部落地區,建議安排整天的時間好好觀賞作品細節。要來到這裡,必須搭乘渡輪從高松港抵達家浦港,可先觀賞家浦港周圍的3 個展品後,再搭乘接駁巴士「清水前」下車,步行3 分鐘到島廚房用午餐,再慢慢以散步方式翻過小山丘,在峰迴路轉的藍天白雲處,看見左手邊翠綠的梯田計畫,以及在右手邊靜靜佇立的豊島美術館。之後,便可漫步往山下走到唐櫃港觀賞居民們的比賽,投著特殊設計共有6 個籃框的籃球,再沿著海岸線來到心臟音檔案室,最後從唐櫃港搭乘遊艇離開,結束一天與自然對話的藝術饗宴。
島廚房裡正在為遊客準備餐食的爺爺奶奶們。(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島廚房裡正在為遊客準備餐食的爺爺奶奶們。(Photo | 陳鴻曜)


島廚房 古宅改建而成的指標性建築
「集結島上女人微笑的廚房」,島廚房位在豊島最中心的檀山半山腰處,為一個由古老民宅改建而成的指標性建築,所謂的指標性不只是得過世界6 項建築大獎肯定,也不是因為來自東京丸之內飯店主廚星光加持,更不是因為豐島正中間的地理位置而已,而是這裡工作的廚師與服務生們,都是這個部落長大的奶奶們。成立6 年,在藝術祭期間天天開館,看著廚房內的女人們忙進忙出,臉上掛著爽朗的笑容,嘴角也會不自覺的跟著上揚。一聽見奶奶們充滿元氣的招呼聲,覺得這輩子能夠體驗一次這樣的餐廳真是太幸福了!

島廚房每天只有80 份限定島食,春天摘野菜、夏天炸鮮魚、秋天蒸栗子,在不同季節來用舌尖感受時令變化,親身體驗來自東京第一主廚指導、當地奶奶親手烹調的溫暖料理。餐廳主體透過搜集散落在豊島各處的樹枝搭建而成,跟著山坡地勢上下起伏的木棚涼亭是我最愛休憩的地方,如果有機會來到島廚房,一定要來跟奶奶們打聲招呼,然後帶著島便當到木棚下靜靜欣賞這集結部落智慧與共同回憶的偉大建築。

豊島美術館 空間 Χ 時間 Χ 立方體
「進去的那瞬間,幾乎忘了怎麼呼吸;踏出館的那秒,每個人都熱淚盈眶。」同行友人出來後感動分享著,在裡面的每秒都像是一滴滴的水珠降落在久旱的土地,每顆都如此珍貴,每粒都如此豐盈。
豊島美術館,是來訪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時不可錯過的展館。(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豊島美術館,是來訪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時不可錯過的展館。(Photo | 陳鴻曜)


大家在進到展館之前都會問我,裡面到底展誰的作品?我都笑笑不答,我說裡面展的是你一定會喜歡的作品。在豊島美術館中,空氣、水與風才是真正的主角,一片40x60x4.5 公尺的白色混凝土水滴型建築,東西面各開了2 個大洞,牆面只有25 公分厚,薄如蛋殼般的建築物中乍看下什麼都沒有。可是當你定焦一看,兩條細細的白絲帶卻在空中隨風飄揚,地表上186 個細孔與一顆顆小蛋靜靜地分泌出來自地下的唐櫃清水。
坐在豊島美術館裡體驗寧靜。(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坐在豊島美術館裡體驗寧靜。(Photo | 陳鴻曜)


限定人數進場的主館,全白空間給人無限延伸的想像,不時會有工作人員在身邊小聲提醒:「小心地上有水喔!」;彎下腰仔細一看,每顆小水珠因為地下水壓力,慢慢的從小細孔中浮出,等到時機成熟了,水珠就在不潑水的地板上隨著地心引力慢慢前進,最後水珠成了灘小水池再變成一條水流。藝術家內藤禮加上建築師西澤立衛,把這個世界縮小在這個10,800 立方公尺空間裡。坐著或躺在兩個大洞口的下方,沐浴在陽光下,感受吹動兩條絲帶的空氣流動,手指尖被不經意的水流經過,耳邊傳來各種蟲鳴鳥叫,在豊島美術館,看見的是空間Χ 時間Χ 自己的立方體。

心臟音檔案室 感受那陌生卻又熟悉的心跳聲
走進一個深20 公尺,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隨著耳邊重低音傳來陌生人的心跳聲,頓時間感覺自己與這個世界某個角落連為一體,一起撲通、撲通、撲通??
心臟音檔案館裡,正告訴著我們心跳聲是從哪邊收集來的。(Photo | 陳鴻曜)

圖片說明:心臟音檔案館裡,正告訴著我們心跳聲是從哪邊收集來的。(Photo | 陳鴻曜)


來自法國的聲音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從2008 年開始就在世界各地搜集「人」的心跳聲,截至目前為止超過30,000 筆心跳資料靜靜地隨著瀨戶內海的波浪聲拍打著豐島沙灘。進到檔案室前,門口會有個小螢幕上寫著現在裡面所播放的心跳聲來自世界上的哪個人、在哪個角落錄製。進去的瞬間,眼睛因為完全黑暗而導致暫時失去視覺,但在暗房正中間那盞愛迪生鎢絲燈泡,隨著心跳聲忽明忽暗閃爍,好像帶領每個人感受那陌生卻又熟悉的心跳聲。同時左右牆面上掛著不同尺寸的鏡子,所有鏡子同時照映出那顆燈泡好似銀河般的深邃,但又如流星般的稍縱即逝。在這的每個人都像一顆燈泡般,隨著心跳聲把握自己閃亮的那刻被其他人所看見,而藝術家Christian 正巧把這樣的意念轉換成聲音與畫面在世人面前展示,好似提醒著我們這世界有多大,有多少人跟我們一樣正在呼吸、心跳著。


Text | 小布希


北歐風格慢旅

圖片說明:北歐風格慢旅

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豊島豊島美術館心臟音檔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