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Amy的旅行廚房》挪威、以色列、馬其頓美味之旅

By 欣美食2013/11/04
article cover

因為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不設限的行程,所以旅行的時候遇到一些人,激盪出不同的想法,為自己埋下一個瘋狂的點子。跟木炭一樣黑的檸檬、比紅燒獅子頭大顆的牛肉丸、獨門祕方藥草茶包、灑滿芝麻的拉長版甜甜圈、亮粉紅色的醃漬花椰菜、用大麥做的黑麥啤酒、沙漠裡的水耕蔬菜、沒有鱗片的魚不能吃……登機前紅區與黑區的漫長安檢?高速公路最外側收費比較高?騎腳踏車遊行抗議?逾越節暴動驚魂?帽子不戴頭上裝盒子?商品包裝外的人臉都塗黑?離上帝最近的地方?暴牙的羊比較貴?我們在品嘗美食時,其實是在品嘗一個國家的文化!旅行可以不是走馬看花,走進當地市集、走入他們的廚房,等同貼近了他們的生活&helli

因為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不設限的行程,所以旅行的時候遇到一些人,激盪出不同的想法,為自己埋下一個瘋狂的點子。


跟木炭一樣黑的檸檬、比紅燒獅子頭大顆的牛肉丸、獨門祕方藥草茶包、灑滿芝麻的拉長版甜甜圈、亮粉紅色的醃漬花椰菜、用大麥做的黑麥啤酒、沙漠裡的水耕蔬菜、沒有鱗片的魚不能吃……

登機前紅區與黑區的漫長安檢?高速公路最外側收費比較高?騎腳踏車遊行抗議?逾越節暴動驚魂?帽子不戴頭上裝盒子?商品包裝外的人臉都塗黑?離上帝最近的地方?暴牙的羊比較貴?


我們在品嘗美食時,其實是在品嘗一個國家的文化!旅行可以不是走馬看花,走進當地市集、走入他們的廚房,等同貼近了他們的生活……


熱愛旅行的Amy有一顆不安定的心,經營餐廳十多年,為了做出「道地」的異國料理,跑了許多國家,一邊實習一邊觀察。直到有一天,翻閱著帶回來的食譜,細細想著出國所吃到的食物,才慢慢體會到──食物只是一個媒介,讓大家聚在一起的媒介,當地人的生活才是重點。

我們可以複製出跟當地人一樣的料理,卻永遠無法做出一樣的滋味,因為我們不是生長在這個國家。對Amy而言,旅行不只是要去品嘗、學習當地料理,而是感受食物與人、人與人之間的故事。當她回到台灣,一邊切著大蒜,鍋裡傳來陣陣的香味,一邊回想起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那些曾經經歷過的人事物,這些經驗成了最好的佐料,讓她做出自己的味道。



 

 

 

「旅行廚房」的概念,就是將這個從未知到體驗的過程,透過她的味蕾、情感,向台灣傳達異國的人情味;並且邀請這些旅途上認識的朋友來台灣,認識台灣──人跟人之間,即使種族、膚色、信仰、文化、價值觀不同,只要願意真心與人分享,就能交到好朋友,而這一切,就從食物開始!


旅行各地,看過許多的混亂,例如有些國家對女性的不平等對待、種族歧視、階級制度、戰爭、內亂、貧窮、髒亂;但也看到許多值得學習的優點。打開眼界,是旅遊對我最重要的意義。我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一直覺得某些地方的人好像比較快樂,或是比較有意思;也期待著旅行後回來台灣,就會更有勇氣或更有智慧去做一些事情,或是能在旅行時遇到一些人的故事,激盪出不同的想法,推翻平常的思考模式,為自己埋下一個瘋狂的新點子。

旅行廚房的台灣派對

我一度經營餐廳十多年,曾經為了一道義大利麵,專程跑到義大利去品嘗,想了解麵條的硬度到底怎樣才是真正道地,結果人生地不熟地亂吃一通後 ,覺得好像沒啥準則。隨後陸續為了尋求美食的標準,跑了許多國家,也去了一些地方實習。

我翻閱著帶回來的食譜,細細想著出國所吃到的食物,慢慢體會:食物是一個媒介,讓大家聚在一起的媒介,他們的生活才是重點。於是「旅行廚房」的點子開始成形。

旅行廚房這個計畫的受訪者,要具備對料理的熱情與特殊的背景〈例如:在海上生活、屠夫、藝術家、農夫……〉,還需要來台灣至少兩個禮拜,跟大家分享他們的生活,我也會帶他們體驗泡溫泉、逛夜市等台灣文化。受訪者在台灣期間,最多辦十場分享派對、每場派對二十人。我們會在派對上一邊觀看去拜訪他們時拍攝的紀錄片,一邊享受我和他們一起料理的異國菜餚。這些分享派對雖然每次都超出預算,但是我還是會繼續辦下去,直到哪天真的變賣家產破產為止……


我常常覺得旅行廚房這個計畫真不是人幹的。不只需要過人的體力,還需要許多人拋開平常的工作,陪著我們上山下海;他們也需要動員當地的親朋好友來協助,讓我們更加深入當地。如果不是熱愛自己生活文化的人,是很難有熱情去參與的。

每次跟媒體出去,也總是被他們嚴刑拷問。他們問的問題不外乎:為什麼要做這個計畫?想要學習當地菜然後來台灣開餐廳嗎?以後要開旅行社帶團嗎?是想要去國外代理甚麼香料來台灣賣?還是以後想要在電視台開一個節目?你到底想幹嘛?有一個電視台的記者甚至直接說:你們在做慈善事業嗎? 

這些問題可能是讓我頭髮變白的原因之一。在台灣已經要來來回回與當地人策畫行程,回來後還要被質疑背後的動機,有時不免氣餒。只能說,如果你不先拋開一些想法,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就很難有任何的調整。 

品嘗美食,品嘗一個國家的文化

我們無法做出跟當地人一樣的料理,因為我們不是生長在該國。所以旅行不是要去學當地料理,而是感受料理背後、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旅行通常不會強烈到讓我們回來後馬上有所感觸,可能要等幾個月,甚至是若干年後的某一天,當你料理這道菜時,想起曾在世界的某個地方,那位當初接待你的人的故事;而你正在切著大蒜,鍋裡傳來陣陣的香料味,思緒沉澱在這個故事中,烹煮出自己的味道。


當你跟朋友分享料理時,也分享了你和這道菜的故事,創造了你與朋友的記憶。成立旅行廚房,就是希望將這個過程,從未知到體驗,透過我自己的味蕾和情感,傳達出異國的人情味。如果可以邀請這些異國朋友來到台灣,認識台灣、也分享他們的食物,不是很棒嗎?這個計畫的開始或許是一時衝動,但一直做下來,也讓我拋開很多束縛,好好體驗不同的生活──人與人之間,撇除了利害關係,或許會比較真心的「交朋友」。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書名:Amy的旅行廚房:挪威、以色列、馬其頓美味之旅
出版社:馬可孛羅文化
作者:蔡淑純 Amy Tsai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購書: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