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 洄宅

By 欣建築2014/06/08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建築量體與環境尺度關係


撰文、圖說 / 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有限公司,鄭博仁

洄宅

房子≠家,
建築,應該進行一場「迴歸自然」享宴!
園味生活,生命回溯最初的原味悸動,
在家間接和自然,純粹聯集。

廚房暈染著微氣候,餐桌上養分正式開動,
藍天、白雲交集著階梯,飛翔夢正被釋放,
陽光攪拌著溫度,光影隨時與混凝土促膝長談,
葉綠素進行著身體轉換,書有了藤蔓生命,
縫隙裡培植著養分,把掀起屋頂還原成野性房子,
滲透、凝結、蒸發,再貯存……
我在家∞進行光合作用。

面對今日 家的兩項課題?

圖片說明:洄水路徑場景序列




街屋,紛亂的住居空間

典型的街屋,受限於基地及台灣外在環境,面對有限的大地及現實的都市規劃成果,長型基地成為都市空間中多數的基地形式。這類基地相對應著物理性上的問題,基地內採光、通風成為優先課題。

且台灣都市街道兩側建築多因立面招牌、屋頂水塔、空調設備、機電設備、鴿舍鳥籠、騎樓攤販的元素附加在既有建物上,都市立面呈現雜亂的現象。街屋外觀不對應住宅內部使用,相對成為符號存在於都市之中,更強化這類多元而紛亂的都市現象。

回歸私密性的家屋

家庭成員因應著周期性的生活事件,上午離家出外工作而下午回歸家庭生活空間。在現在面對承載這生活事件的家,不論住宅、公寓或集合住宅類型,回家後的成員減少公共互動,多半回歸私人臥房,面對此狀態,承載家庭成員關係的空間消逝了家的意義。
面對家兩種面向的課題,不論外在物理性上的街屋空間紛亂問題與光影、微氣候的討論。亦或是心理層面上,重新審思已消逝空間意義的家。洄宅,以此為出發檢討今日台灣應對應存在的住宅空間模式,進而回應家的認同感。

空間計畫

業主為三口之家,空間使用者為三十五歲夫妻及三歲男孩。
本建物為地上三層建築,實設建築面積為87.2㎡,樓地板面積為255.05㎡。(含陽台)。一層空間為客廳、餐廳、廚房、孝親房、浴廁、儲藏室、梯間、工作陽台。樓地板面積合計81.53㎡。二層空間為書房、次臥室、浴廁、儲藏室、梯間、陽台。樓地板面積合計83.08㎡。(含陽台)。三層空間為主臥室、次臥室、浴廁、梯間、陽台。樓地板面積合計90.44㎡。(含陽台)屋頂層空間為戶外設備區及一開放折板屋頂。



由?洄?的空間概念出發,面對環境、身體、型態、構築、住宅五種議題,以“生活「迴」歸之旅”為策略,並因應上述議題提出下列手法回應現今家的課題。

圖片說明:洄水路徑意象圖



[概念]

本案稱之為?洄宅?。



「洄,溯洄也。」 《說文》
「逆流而上曰泝洄。」 《爾雅•釋水》

面對住居空間的回應,提出”蜿蜒曲折且逆流而上的水道”概念為出發,面對這水流盤旋迴轉的住居空間,形成一洄水動線。期待開展一個“透過水路,迴繞般的生活回歸之旅”。
這個洄水動線不單讓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於室內空間遊走體驗,同步也讓光線與微氣候的風遊走空間其中。

圖片說明:發展正、草模



[環境]

家是與光影與微氣候的對話……。

留白的大地
面對此基地,因面北且東西南三側均有四層以上建物,基地內上、下午時間均無日照,僅中午前後有強烈日照光線,面對這有限的自然光影,對應著所設定的空間需求,首先提出在基地上”留白的大地,建築量體不蓋滿”將量體配置在基地東側,於西側留設一寬約120cm戶外長廊,有效讓自然光線有機會引入建築室內,便成為量體及配置計畫的原則。
建物西側的戶外長廊形成一風的走廊,引入西南風。面對冷烈東北季風,則以外牆作為阻隔對抗東北季風同時留設一活動前庭。



多縫隙皮層
面對台灣北向均質日照前提下,依循空間的私密性,低樓層公共的一層空間(客廳)採大開口,二層以上較私密空間(書房、次臥室)採大量的格柵小開口以供北側居室擁有穩定光源。
西北側量體退縮,增加上午光影引入戶外開放空間。西南側採大開口以保留下午日照,讓室內梯間擁抱暖陽,在上下樓過程倘佯在溫潤的光影之中。南側退深窗讓下午南向較強日照轉換成間接光介入室內。

多縫隙皮層部分北側開口則減小開口面積以抗冬季東北風,面對西南側及南側開口則採大窗,於夏季可引入自然微風有效降低室內溫度,減少能源耗損。於二層次臥室、三層主臥室內牆各設置小型開口,將室外所引入室內公共空間的自然微風,再引入居室空間。

圖片說明:孔隙般的量體



掀縫引光
面對這光線有限的基地,建築的屋頂層藉由折板形式讓原本平坦的屋頂板輕輕的掀出縫隙,同時讓光影藉由這個縫隙引入室內居室空間。於二上三層梯間則留設天窗採光,讓大量陽光灑落梯間,相對於夜晚,當人遊走梯間也可體驗到天光。

圖片說明:上下連結的頂光




[ 身體 ]

家,其實不需要分得那麼開,它是填滿著駐留小角落的生活場域。

開放延伸的一層空間
面對住宅內部的一層公共空間(客廳、餐廳、廚房)部分,客廳與餐廳廚房藉由樓板高差定義出彼此範圍,卻保留空間開放性,延續著北側大窗,讓低層空間內與外聯結。廚房處留設角窗,讓母親在烹調之餘同步可觀看西側戶外長廊綠化景觀。樓梯梯間運用西南側大開口引入自然光線,讓人擁抱陽光。同時,彎折扶手則提供著上下樓身體轉換的?手感?。

圖片說明:客廳大開口-內與外的連結



半遮掩的二層空間
北側居室為書房是住宅主人私密天地,書房也是住宅主人對外接待重要朋友的空間,也是親子的靜態閱讀場。藉由較疏的格柵開口,引光並保有空間的私密性。內部保留冷調的混凝土質感為基底,結合溫暖的傢俱作為親子閱讀場。南側居室為次臥室,未來使用者為男孩,次臥室與梯間中留設小開口,讓次臥室內部使用者與梯間上下樓的家人保有親近的對話機會。此外,也運用二上三層樓梯下方空間成為男孩的秘密基地。

圖片說明:映射光影的二層轉換空間



私密的三層空間
北側的次臥室可供住宿使用,未來亦是業主私人天地(工作室),為求保有隱私性採取較密的格柵開口。南側為主臥室,主要臥室空間都設置建物南側,與街道遠離降低車聲影響,空間包含衣帽間及臥室區,兩空間開窗連結,同時衣帽間與陽台側及西側留設開口引入光線與微風,縫隙讓空間呼吸。

圖片說明:空間的延續性-書房、轉換空間、梯間光影的延伸

圖片說明:材質的對話 柔與硬 書房開架書架(混凝土-木)

圖片說明:刻劃主臥室的光影

圖片說明:三層陽台-呼吸休息的空間



洄水動線
對外大門設置基地東北側,建物大門則設置量體西北側,建物垂直向動線配置一錯位樓梯,一上二層梯間位處建物西南側,二上三層梯間位處建物中心處。三層陽台處設置一爬梯可直通折板屋頂。錯位樓梯提供迴繞遊走的體驗序列,遊走讓動線形成內外連結的介面,也是生活事件的體驗場。

圖片說明:漸變格柵大門

圖片說明:一層上二層梯間光影

圖片說明:內外連結的側光

圖片說明:翻轉的手感扶手




[型態]

洞石般的量體
多縫隙皮層讓住宅內外關係呈現若即若離的狀態,如虛握的雙手一般,如飄逸的薄紗一般,如洞石一般。內部空間無法讓人一眼望穿。洞石般的量體塗料採白、深淺灰的色彩及保留混凝土質感,色彩的選用讓格柵立面分割模糊,量體遠觀如石頭,慢慢接近孔洞縫隙慢慢浮現,產生石頭孔隙般紋理,輕量化原本厚重的混凝土量體。



折板屋頂
折板屋頂是屋主的秘密花園,是小孩的遊樂場,它拉高視野遠眺山景,它讓人可輕鬆躺臥在星空下。我們期待可以在屋頂奔跑。

[住宅]

野性的房子
面對周圍的開放田野,洄宅是落於田野中的住宅,它應該是自然存在的。這錨定在留白大地上的野性房子,並與田野合諧並存,讓洄宅外觀如一顆大石落於田埂稻穗之間。建築形式及材料的採用保留如洞石般的質感。洞石般的外貌,縫隙讓光影變化滲透其中。

街屋,常民的住居空間
典型的街屋,採光通風問題是優先課題,運用動線配置及開口,讓長型街屋光線充足,也讓微風於內部空間流動,洄宅不單是概念上動線的蜿蜒,也讓人行為、光影、微風伴隨著時間在長型街屋中迴繞。

台灣都市立面多元且紛亂,兩側建築多因立面招牌、屋頂水塔、空調設備、機電設備、鴿舍鳥籠、騎樓攤販的元素附加在既有建物上而讓都市立面顯得紛亂,洄宅的多縫隙皮層及折板形式量體去收整以上所提及在住宅中存在的水塔及設備元素,並藉由此皮層在保有隱私前提下,同步讓住宅內部的生活場域與外部世界連結。

面對多數中產階級的居住者,洄宅採全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矩陣系統的柱樑結構前提下,面對外飾材以素模質感外加耐候漆處理,除保留上述野性特質外,提供住宅已較佳結構體模式存在,並同步降低營建成本,有效對應多數這類的居住族群。

圖片說明:一層牆面+二層樓板灌漿

圖片說明:屋頂層樓板鋼筋綁紮模板組立



居住行為的空間經營

?洄宅?提供住居空間是一種“透過水路,迴繞般的生活回歸之旅”,住宅有別他類住宅空間在於它針對個體的住居行為為出發,空間使用者由親近關係的家庭成員所構成,空間中連結使用者的關係在於生活事件。我們不以設定空間尺寸或機能為出發,期待設定生活事件對應各單一空間,並藉由一洄水動線連結著生活事件,形成使用者的空間故事。

在此,洄宅在機能上或許有所謂的樓梯、客廳、廚房、書房…等空間,但我們期待使用者從自身行為出發定義著空間。例如:廚房不應只是?ㄇ?型的廚具配置空間,它是媽媽在樹旁煮東西的地方,同時也是小孩寫字、畫畫與媽媽互動的角落。藉由使用者住居行為進行空間經營。

圖片說明:廚具安裝

圖片說明:櫃體安裝

圖片說明:燈具安裝

圖片說明:試燈

圖片說明:木格柵天花組裝

圖片說明:空間的延續性-客廳、餐廳、廚房的開放連結

圖片說明:材質的對話 柔與硬 木格柵+木製傢俱(混凝土-木)




設計案名稱: 苗栗洄宅 – 曾公館
設計案位置: 苗栗頭份
業主: 曾先生
主要用途: 住宅
設計者: 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 鄭博仁
設計團隊:楊國安建築師事務所 – 楊國安、楊少儀
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 - 謝明諴、陳琬婷、陳琬韻
承包商/營造廠: 高固土木、康程(建築) 、大晶木業(室內)
基地面積: 162 m2
建築面積: 87.2m2
總樓地板面積: 255.05m2
設計日期: 2010.05-2011.02
工程日期: 2010.06-2013.07 (建築+室內)
主要建築材料:素模混凝土、耐候漆、水泥漆、抿宜蘭石、Epoxy、拋光石英磚、馬賽克磚、金屬磚、木地坪
攝影者/攝影擁有者: 鄭博仁、陳琬韻



[延伸閱讀]
旅行觀點|鄭博仁|旅行 本來就不是件正經事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035-AtelierNeoE

建築人的愛物情節|鄭博仁|建築作品集 便是最好的旅行收藏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036-AtelierNeoE

作品導讀 |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 洄宅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327-AtelierNeoE

作品導讀 |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 書與閱讀者的家屋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371-AtelierNeoE

====================
Profile
[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 鄭博仁
https://www.facebook.com/AtelierNeoe

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 建築藝術研究所 藝術碩士(2003)。
曾任職建築繁殖場(2000-3);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專案設計師(2006-7);東海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2006-7);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兼任講師(2007-10,12)。
現為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主持人、聯合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2007-今)、逢甲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2007-今)。

作品導讀易新設計鄭博仁AtelierNeo.E
VIDEO
武陵農場梅花林野餐趣~匈牙利美女、馬來西亞台客一日快閃武陵 看 #國寶魚 #櫻花鉤吻鮭 品味 #高山泉水咖啡
本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