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光」與空間裝置的對話─看沁弦三案「浮光」、「鐵道藝術館」+「火車頭旋轉檯」、「營光塔」

By 欣建築2016/01/06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營光塔」將鋼構內部的接合點以投射燈聚光照射, 呈現由內而外的透射效果;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本篇介紹沁弦設計的另外三件燈光作品,分別是「浮光The Memory of 80's」、「鐵道藝術館」+「火車頭旋轉檯」、「營光塔」,此三案展現的是燈光與藝術裝置的互動對話。燈光與藝術裝置合作,在黑暗中點亮作品使其不分晝夜展現姿態,而點亮又可分成機能及再詮釋兩種,機能是讓作品在黑夜中被看見,而再詮釋則是讓作品在黑暗中能呈現不同於白日的另一種姿態。

在「浮光The Memory of 80's」中,創作者林聖峰用鋁材系統構築作品,其整體型式是採垂直錯落柱列,每一柱為一片鋁板藉由型變從版轉為三角型態,整體從側邊則可看出其輕巧轉化的過程,輕巧的座落在草原之上。黑夜來臨時靖祐將架高的地板及柱子洗亮,遠觀只覺有一銀光漂浮於黑夜之中,相較於白日的輕巧落在草原上,夜間更為輕盈。同時將草原遠方端點的樹冠打亮,將人的視點拉開,從遠景的「浮光」、到中景的小樹,最後來到眼前的大樹,黑夜中的草原宛如舞台般層層疊疊。

台東「鐵道藝術館」+「火車頭旋轉檯」的燈光設計概念,從閱讀圖面中可輕易瞭解,首先是觀察空間中哪裡最具有張力,然後用光來展現,因此將倉庫中的木造屋架、廢棄火車調車轉盤區打亮。但屋架跟轉盤的打亮意義略有不同,屋架是展現其本身的結構美,轉盤則是藉由打亮的地方來呈現沒打亮地方的美麗,因此在這兩件作品對照中,其實能看到光運用的兩種可能性。

「營光塔」是鋼骨構成,由於其材質及量體白日會給人剛猛清冷的感受,黑夜中原無燈光設計成一巨大黑暗量體,由於作品坐落於馬路車道旁,若是採用量體完全洗亮的方式,易對開車者造成壓迫,因此改採每一框架斜向打亮的方式,此方式不但展現量體的框架特性,更呈現量體材質。讓原本黑夜不可見的裝置,重新被看見。


作品名稱:「浮光The Memory of 80's」

作品位置:臺東美術館
業 主:嶼山設計Atelier Or/林聖峰
主要用途:建築裝置藝術
作品設計:嶼山設計Atelier Or/林聖峰
燈光設計:沁弦設計
工程日期:2014.12(完工)
攝 影:林靖祐

設計構想:
本建築裝置作品由輕量、可回收的單一鋁材系統構築,以垂直錯落柱列構成的懸浮高穿透性的線性廊道,裝置於台東美術館對面之草地,回應並重塑環境地貌。在夜裡, 燈光頓時成為刻化、強化此建築裝置作者概念的關鍵角色;燈光設置以其能融入建築本體設計為原則,以體積小、低瓦數但超窄光投射角的訂製LED燈具與天花細部設計結合, 使白天日照下的「浮光」能呈現其單一媒材構築的純粹而不見其他機能性設備(燈具)的干擾;夜裡的「浮光」,懸浮列柱作為光的介質,使量體呈現透明與滲透特質;景觀燈光的設置,使其與環境景物編織與疊合,並更有著與環境涵構共同完成糾纏與曖昧的空間場域。

圖片說明:從草原遠端看「浮光」;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圖片說明:「浮光」的夜間面貌;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圖片說明:「浮光」的夜間面貌;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圖片說明:「浮光」夜間與巨石及人的關係;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圖片說明:「浮光」細部用訂製LED燈具,具有窄角聚光與廣角投光的不同光學角度設定;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作品名稱:「台東鐵道藝術館」+「火車頭旋轉檯」

作品位置:台東鐵花新聚落
業  主:顧得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用途:建築照明/燈光藝術裝置
設 計 者:林靖祐
設計團隊:沁弦設計
工程日期:2015.04(完成)
攝 影:林靖祐

設計構想:
臺東鐵道藝術村前身為臺東火車站,是原來臺東線的終點,於2001廢止後由位於卑南的臺東新站取代。現址保留了典型的早期臺鐵車站風貌,除了車站、月臺,別具特色的機關庫與轉車臺是此案的燈光設計重點。燈光, 能豐富並有展現建築別於日間表情的潛力, 以燈光為媒材賦予舊有閒置空間與鐵道設施新的生命。

「鐵道藝術館」為舊有鐵道機關庫, 曾是每班返站的火車頭在此進行保養、維修工作的地方。以線性光帶呈現鐵道動線的意象, 彷彿養精蓄銳整裝再發後的流暢感; 木構桁架在間接照明的溫和燈光下呈現其時間歷練後仍自然不衰的建築之美。

鐵道「轉車臺」為舊有火車頭轉換方向之用, 在昔日的鐵道系統有著重要且關鍵的機能。而今功成身退後的閒置設施, 在日間像是進入沉睡的冬眠狀態, 而在夜裡燈光的展演下, 卻仿如栩栩如生的動態有機生命。

圖片說明:「台東鐵道藝術館」;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圖片說明:「台東鐵道藝術館」;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圖片說明:「火車頭旋轉檯」;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圖片說明:「火車頭旋轉檯」;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作品名稱:「營光塔」

作品位置:新營藝術園區
業  主:都市藝術工作室UrbanART
主要用途:建築裝置藝術
設 計 者
建築裝置:王為河
聲光設計:姚仲涵
建築燈光:林靖祐
設計團隊:沁弦設計+姚仲涵
工程日期: 2014.10(完成)
攝 影: 林靖祐、劉森永

本案原為一舊有建築藝術裝置,藉由燈光媒材賦予新的生命;以「螢火蟲」為概念,詮釋與地環境一種「共生」的嶄新氣象。

夜間燈光效果並非以照亮整體線性架構為目的,燈具的投光燈與位置的設置著眼於企圖將日間日光下依然讓人感受冰冷的鐵塔,在夜間以燈光效果創造其較為親和的溫度─夜間燈光將鋼構內部的接合點以投射燈(窄光投射角)聚光照射,使鐵塔的整體照明呈現由內而外的透射效果,這與鐵塔在日照下,鋼構的接合點皆為日照較為無法照亮而顯陰暗的狀態形成一大反差。

此外,與聲光藝術家姚仲涵的跨界合作,藉由其聲音創作與光效(DMX)設定,使燈光在夜間整點時刻呈現漸明漸暗的律動效果,有如「螢火蟲」自在的飛舞穿梭於鋼鐵架構之間。

圖片說明:「營光塔」燈光概念效果圖;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圖片說明:「營光塔」的夜晚面貌;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圖片說明:「營光塔」的夜晚面貌;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圖片說明:「營光塔」將鋼構內部的接合點以投射燈聚光照射, 呈現由內而外的透射效果;圖片提供:沁弦設計





【延伸閱讀】
>越夜越美麗的功臣  專訪「沁弦國際設計」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59608-CosmoC
>「臺南月津港燈節」與「恆春古城」的光影魅力─沁弦設計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59624-CosmoC
=====================
圖面、文字/沁弦國際
整理撰文/王進坤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現場直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46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CosmoC沁弦設計林靖祐嶼山設計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