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越夜越美麗的功臣  專訪「沁弦國際設計」

By 欣建築2016/01/05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2014 實構築」&「舊空軍總部發展工作坊」系列展覽;圖片提供:沁弦國際


沁弦國際設計是由林靖祐及黃群芳兩位創作者所組成,靖祐專攻燈光設計,群芳則是擅長室內設計。筆者因參與2014年由中強光電基金會所主辦的「光偵探─感光台北 Taipei」計畫的景美組,因而認識當時擔任景美組的講師靖祐,靖祐帶領包括我的一群學員在景美河堤散步踏線,重新用燈光的角度來檢視河堤的光環境,使我認識並瞭解「光」的魅力及其能力。由於靖祐及群芳龐大的創作能量以及與建築界的關係,加上團隊出色的急救能力,在燈節、各式建築展覽、藝術創作中皆可看到其身影。雖然團隊成立時間不長,雖然尚無法看到與大型商空合作的永久性燈光設計,但臨時性及藝術性的作品已遍部北中南,從這些作品中已能感受沁弦對「光」的獨到看法及執行方式。

黑夜來臨時唯有「光」才能顯現空間,「光」又如同兩面刃,可以重新賦予空間新的性格,也能讓空間俗艷至不行,此次就請沁弦國際引領我們認識他們對於「光」的看法,本週將陸續報導沁弦團隊對燈光設計、燈光管理維護的看法、中西方不同類型建築物的燈光觀察以及燈光作品的報導。以下就先來看看沁弦團隊對於燈光設計及維護的理念。

燈光設計的價值與難題
建築燈光的目的,一般是為彰顯建築物的外部特色,讓建築在夜間也能有另番建築風貌,燈光雖然是輔助的角色,但卻有能力轉換建築在白天跟晚上有截然不同的表情,而且燈光還有個獨特的魔力,能將空間本體做一個徹底的大翻轉,比如在空間或外牆上設計不夠精采之處,用不打光來讓它消去,在設計好的地方加重燈光突顯,來讓空間氛圍變得更好,但若是好的空間燈光安排卻未到位,再好的空間或建築也會被打得很俗艷,甚至會造成都市光害。

由於燈光設計是輔助的角色,又能賦予空間完全不同的性格,因此需與設計師深入溝通瞭解其想法。因此在進行燈光設計前,會先與設計者溝通瞭解空間設計的初衷,再利用燈光彰顯建築設計、空間的特色,同時以燈光設計的專業反饋給設計師,讓設計師瞭解如何調整會讓空間氛圍更好。而溝通上比較容易衝突的地方也常常來自這裡,因為燈光設計師的工作是給予專業的意見,但最後的決定權是在建築師手上,因為空間是由設計者所構想的,燈光設計師需以尊重原設計者的想法為原點來構思,突顯設計者要表現的空間情境。但在某些特別的案例中,燈光設計師亦可能在空間設計初期以燈光專業的角度提供空間設計者有趣亦新穎的想法,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不過靖祐強調在公共空間的燈光設計上,滿足照明機能常是最重要的考量,但若是餐廳、酒吧等的燈光設計,則著重是如何營造獨特的空間氛圍。因此公共空間中若照明的機能未被滿足時,燈光設計師的角色就很重要,需要把問題提出來跟設計者討論,請他修改或是聽從燈光設計師所提出的修改方案。

燈光的核心創作是什麼?
瞭解燈光設計跟建築設計的關係後,知道燈光是受到許多限制的,在這些限制下燈光設計的目的應是在創造「氛圍」,而不只是單純的「照明」,照明兩字的意思是打亮空間或環境,是屬於機能性的需求,但現在市場上對獨特空間感的要求加重,因此燈光設計追求的也不再只是打亮而已,而得創造氣氛,而氛圍創作的核心價值,是指燈光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環境對人所創造的感受,是對整體環境氣氛的掌握。

比如說若不考慮建築未來坐落地點,而為建築設計燈光,設計完之後的燈光照度都在規範之內,但將這座建築放在台北西門町,或是放置在台南安平區,結果是會完全不同,放在西門町它可能會太平庸,因為不夠亮或是設計不夠突出,但若放在安平區它可能會因為太亮而變成光害。所以在做燈光設計時,要先考慮建築的環境、建築的用途以及建築體本身的外在特色,然後分別做出相對應的調整,也就是整體考量在環境、建築等相互的影響,而非只考慮照明本身照亮而已。也就是建築外觀的「夜間辨識度」,讓人可以一眼就認出它的不同。

而目前燈光的管控也不再是傳統牆上的開關,而是有一個中控室在管理,並且內建幾種不同的空間氛圍,按下不同開關亮燈的方式就會不同,進而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感,這個技術過去是運用在劇場表演上,但近年來開始引進至建築燈光上,成效頗佳。而自家室內的燈光更開始與網路技術整合,透過雲端連結到智慧型手機,透過手機內的APP(Application),來控制家中的燈光,隨時可以調整空間的氛圍。

圖片說明:田中央工作群?「活出場所」建築展;圖片提供:沁弦國際

圖片說明:「?和院」台灣風格飲食;圖片提供:沁弦國際


燈光進入規劃設計的時機
靖祐直言在國外較大型的建築案或開發案上的做法都是從設計發想時,燈光或景觀觀等專業就已經加入擔任顧問,與設計討論並給予專業的意見,在發展的每個方案裡都會提出燈光策略供團隊參考,等到建築設計確定並開始興建後,大多由同一個燈光團隊來執行施作,也就是從SD(Schematic Design)階段就開始了。

而國內受限於預算或是觀念還不成熟,通常都是在CD(Construction Documents)階段才加入,而且常常都是在快完工前,才匆匆找燈光設計師來處理收尾,常造成加燈之後線路不知怎麼收的問題,因此與施工團隊及建築師的討論就變得很緊急,因此很難做到完善。台灣的建築燈光設計業務來源主要分成兩種,一是建築師主動找燈光設計師,組成團隊或是擔任燈光顧問。另一個是建設公司找燈光設計師與建築師組成設計團隊。由建設公司所組成的團隊,與建築師面對的是同一個業主,在設計上相對較為自由,但挑戰在於要為業主設計獨特的夜間氛圍,為建案創造新的話題吸引消費者。而由建築師組成的團隊,代表建築師很重視建築在夜間的面貌,因此主動找燈光專業加入,協助建築師將他的想像成型,或在其設計概念中提出具魅力的燈光效果,因此雖然業主不同,但各有其挑戰及限制。

圖片說明:台東「浮光」;圖片提供:沁弦國際


圖片說明:台中「影轉」;圖片提供:沁弦國際

本文配圖空間設計團隊:
「浮光The Memory of 80's」
作品設計:嶼山工房Atelier Or /林聖峰
燈光設計:沁弦設計

田中央工作群?「活出場所」建築展(Fieldoffice Architects: Living in Place)
空間設計:嶼山工房Atelier Or /林聖峰
燈光設計:沁弦設計

「2014 實構築」&「舊空軍總部發展工作坊」系列展覽
空間設計:嶼山工房Atelier Or /林聖峰
燈光設計:沁弦設計

「?和院」台灣風格飲食
空間設計:十禾設計
燈光設計:沁弦設計

原文刊載於《台灣物業》雜誌2015年2月號,由作者重新補修刊出。

【受訪者介紹】

圖片說明:燈光設計師林靖祐;攝影:何熊貝


>林靖祐
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燈光設計碩士、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學系(現為建築學系)學士。曾任紐約OVI(Office for Visual Interaction)建築燈光設計事務所專案燈光設計師(2008至2013)。現為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實踐大學及東海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

=====================

圖面/沁弦國際
採訪撰文/王進坤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現場直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46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CosmoC燈光設計物業管理林靖祐燈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