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長野][建築] 神長官守矢資料館/藤森照信、1991

By 欣日本2013/07/05
article cover

「神長官守矢史料館」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建築,主要作為代代相傳擔任諏訪大社(すわたいしゃ)祭司的筆頭神官家族所記載有關祭祀歷史的資料館。諏訪大社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由位於諏訪湖南北兩側的4個神社所組成,分別為諏訪市的上社本宮、茅野市的上社前宮、下諏訪町的下社秋宮、下社春宮四處,神社分別供奉包括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等諸多戰國著名武將,深受信徒崇拜,在全國各地約有一萬多座的分社。神社每隔6年(即第7年)在4至6月之間會舉行源自平安時代敬神活動的「御柱祭」,就是將樹齡超過200年重達12噸,約直徑1米、長17米的巨大樅樹,從山上砍伐後眾人合力拖曳下山豎立在神社四周,作為鎮守在諏訪大社本殿的「御柱」,形成諏訪地區獨具特色的立柱向上的傳統。

1946年出生於長野縣茅野市的藤森照信是專攻近代建築史和生產技術史的著名學者,1971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建築系,1978年東京大學工學博士課程修業完成。所著「日本近代建築」是其花費二十幾年的時間,以世界建築史的角度來探討日本近代建築與世界建築之間的連動關係,說明西方建築文明在日本內化的過程,對於瞭解日本建築近代化歷程是十分重要的參考資料。

身為建築史學家與評論家,藤森教授是個非常另類的學者,從小生長在有著繩文中期(西元前5000?4000)諸多遺跡的長野縣山地區域,對於傳統自然材料及野生植物特別感興趣;且耳濡目染諏訪地區源遠流長的「御柱」歷史,垂直向上的兒時原風景深植心中。同鄉的伊東豊雄則是? 成長於諏訪湖畔,學生時代總在上下學途中看著湖水輕盈流動,因此注意力投射在流動曲線與水平延展的意象上。在建築筆記(九)、(十)分別介紹的「下諏訪町立諏訪湖博物館」及「松本市民藝術館」都不約而同的呈現出連續流動與水平發展的特質,成長過程原風景的影響在兩人作品中顯現出有趣的對比。

藤森教授初試啼聲的建築作品「神長官守矢史料館」,在1991年落成後就被提名為日本建築設計最高榮譽獎項「建築學會作品獎」的入選名單,在當時引起建築史學界及業界相當大的震撼。首次跨出建築學者身份投入建築家行列,完全沒有實務經驗的藤森教授仔細研究過當地傳統民居型式,希望建築能與環境的山、川、草、木和諧共生。平面以簡單的長方形展示大廳與旋轉45度的正方形儲藏間組合而成,量體上則是斜屋面與四落水出簷屋頂的農家穀倉彼此崁入結合,屋前四根貫穿屋簷的立柱最引人注目,隱約之中反應出諏訪地區「御柱」的歷史,因而隈研吾在評論中提到「這是從未見過的建築,卻帶有某種懷舊鄉愁的感覺」。

圖片說明:屋前四根貫穿屋簷的立木最引人注目,隱約之中反應出諏訪地區「御柱」的歷史。


在鋼筋混凝土及鋼構的現代工法下,以自然素材作為表層包覆的呈現方式,從此成為藤森建築的一大特色。找來當地傳統匠師施作過去50年未曾再採用的工法,將屋頂舖上當地盛產的鐵平石屋瓦,展示室外牆則敷掛上世界七大珍貴檜木之一的日本花柏(Sawara Cypress) 手工剝離板,表面呈現黑色為木質內部黴菌所致,在雨水沖刷過後將可顯出木材原色。面材裝飾最困難的部份是形如穀倉的二層樓儲藏間外牆,由於冬季酷寒天候下,結凍與融化的過程中表面材質極易脫落。最終採用著色灰泥(含水泥、砂及色粉)混合稻梗再加入黏著劑塗裝外牆,視覺上是混合稻梗的泥土牆,腦海中則浮現粗獷親切的農村記憶。注重環境和諧追求地方特色,運用自然素材引發心靈深處的真摰共鳴,形成充滿童趣與質樸的手作原始風格,開啟藤森照信與眾不同的建築創作之路。

圖片說明:量體上是斜屋面與四落水出簷屋頂的農家穀倉彼此崁入結合,外牆黑色長形木條為日本花柏(Sawara Cypress)手工剝離板。




鍾情於茶室的藤森照信認為,它雖是很小的空間卻有如衣服一般親近更是身體的延伸,每次替業主建造茶室完成時,都有想要收藏的衝動,終於動念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茶室。「高過庵」的基地選在他的處女作「神長官守矢史料館」後方約100公尺的山坡上,由於一開始的想法就是創造一座從上到下完全人為製作的樹頂茶屋,而非一般在依然存活的樹上建造樹屋,於是深入家鄉的山區選好支撐用的兩棵日本栗樹,砍伐運輸至基地後如同「御柱」方式豎立起來,再依樹幹的姿態來決定茶屋的樣貌。屋頂的材質採用手工捲製銅片覆蓋,以避免傳統上所用柳杉樹皮或茅草屋頂容易因風吹日曬雨淋而破壞,而經過風化後的銅片色澤質感正是藤森所期待,也成為日後設計茶室屋頂的常用建材。茶屋的設計在草圖階段較為低矮,經過兩年的修正後就變得越來越高,完成後離地6.5公尺,連藤森本人都覺得有些太高於是取名為「高過庵」,由於重心過高又只有兩個支撐無法形成三足鼎立,多人使用時必須相互在位置上取得平衡才能避免搖晃,因此被美國《TIME》雜誌選為全球十大不穩定建築物之一。

圖片說明:高過庵面向神長官守矢資料館方向立面,可以看到遼闊的長野山地自然景觀。


對於茶室空間設計,日本戰國安土桃山時代的茶道宗師千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1522-1591)立下了許多規範,基本上整體設計到施作都應由自己完全掌握,而不受制於建築師或木工匠師。因此高過庵在建造時也是由藤森邀集一群好友協力完成。千利休對於茶室入口設計有著深刻的理念,採用稱為「?口」Nijiriguchi的手法,讓來訪者透過彎腰爬行的方式進入茶室,在謙卑下彎的舉動中隱喻在心念上進入另一個世界,以此區隔出室內外空間,隔絕放下外界紛擾,靜心體驗茶道禪意。藤森延伸轉化這樣的概念,以屈身爬上樓梯方式引導客人到達6.5公尺高的茶室內,一覽當地開闊的田園景致,希望登高後回首眼前的塵世能有不同的領略,也創造出另一種日本當代的茶室空間文化。在打開設計茶屋的知名度後,與台灣各界友好的藤森照信於2010年受好茶團體邀請在新竹縣峨眉湖畔設計兩座茶屋,運用本地的自然素材如台灣巨竹為支撐架構完成高度超越高過庵的「入川亭」與漂浮水面可划行移動的「忘茶舟」,讓藤森的茶室空間有機會在台灣展現因地制宜的另一種風貌。

圖片說明:高過庵面山方向的立面,可以看出離地6.5公尺像踩高蹺的姿態。



圖片說明:作為展覽用的小巧「飛行泥舟」以兩邊木構支撐纜繩將茶屋懸浮在空中。




「飛行泥舟」原先企劃是作為與長野縣茅野市美術館共同舉辦的『藤森照信展---諏訪的記憶和藤森建築』展覽之用,由藤森和研究會的參加者及當地工匠協力制作而成,現移置於神長官守矢史料館後方山坡上。長3.6m、寬1.8m、重達600kg的泥舟漂浮於天空中,內部是約2疊寬的茶室,非常富含想像力的懸空設計,也讓這位建築界老頑童的創意發揮到極致。藤森表示讓建築漂浮在空中的想法早在大學畢業設計時就存在,當時是想讓採用金屬質材如太空船般的建築漂浮起來,沒想到40年後實際做出的卻是以泥土和銅板包覆的木造泥舟。





撰文 / 攝影:陳益民

Profile
陳益民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安那堡分校(Ann Arbor)建築碩士、民國八十年建築師高考榜首,現為陳益民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攝影俱樂部召集人及國外建築考察團召集人。

[相關文章]
[輕井澤][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一)
[輕井澤][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二)
[輕井澤][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三)
[群馬][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四)
[長野][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五)
[長野][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六)
[長野][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七)
[長野][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八)
[長野][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九)
[長野][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十)

VIDEO
武陵農場梅花林野餐趣~匈牙利美女、馬來西亞台客一日快閃武陵 看 #國寶魚 #櫻花鉤吻鮭 品味 #高山泉水咖啡
本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