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旅行

古典鬼音樂-舒伯特與歌德的魔王

By 欣音樂2013/08/29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The Erlking by Albert Sterner, ca. 1910(圖轉引自WIKI)舒伯特(Schubert)一生創作大約六百多首的藝術歌曲,也被世人認為是藝術歌曲之王。在台灣他的藝術歌曲幾乎人人接觸過,因為就收錄在國小音樂課本當中,如菩提樹、鱒魚,更出名的應該就是成為電影《海角七號》插曲之一的野玫瑰。但是在舒伯特所有藝術歌曲之中,最具有戲劇張力,也幾乎是最傑出的就是《魔王》這首曲子。藝術歌曲(Lied)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2世紀的教會讚美詩或是遊唱詩人歌曲開始,但是卻很少能夠成為古典演奏音樂的正統路線。在十八世紀時,雖然古典時期的莫札特、貝多芬出了不少演唱曲,但沒有正式

圖片說明:The Erlking by Albert Sterner, ca. 1910(圖轉引自WIKI)


舒伯特(Schubert)一生創作大約六百多首的藝術歌曲,也被世人認為是藝術歌曲之王。在台灣他的藝術歌曲幾乎人人接觸過,因為就收錄在國小音樂課本當中,如菩提樹、鱒魚,更出名的應該就是成為電影《海角七號》插曲之一的野玫瑰。但是在舒伯特所有藝術歌曲之中,最具有戲劇張力,也幾乎是最傑出的就是《魔王》這首曲子。

藝術歌曲(Lied)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2世紀的教會讚美詩或是遊唱詩人歌曲開始,但是卻很少能夠成為古典演奏音樂的正統路線。在十八世紀時,雖然古典時期的莫札特、貝多芬出了不少演唱曲,但沒有正式這樣子的音樂形式。直到19世紀舒伯特出現,藝術歌曲的意涵才算確立。

圖片說明:舒伯特(Schubert),出生奧地利維也納,1797-1828


魔王敘事詩故事原本來自北歐的神話故事中一個專門傷害兒童的妖精。這個故事有四個主角:說書人、爸爸、兒子與妖精。故事的背景崖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父親抱著小孩騎在荒野中奔馳回家。此時妖精接近了小孩,想要引誘小孩跟他走,小孩不肯,而且非常害怕地跟爸爸求救。但是這個妖精只有小孩看的到,爸爸完全沒有發現妖精,以為是小孩怕黑也沒有太在意,直到小孩大喊要被抓走了,爸爸發現不對策馬狂奔,回到家就發現小孩已經死在懷中。

德國大文豪歌德發現這個故事後,覺得非常有趣,把他變成一首短短的詩,也把 「妖精之王」稍微改了個說法變成「魔王」,讓整首詩聽起來更有韻味。

舒伯特早年受到歌德影響很大,他崇拜歌德的詩篇與文學才華,在十八歲的時候把《魔王》譜成可以演唱的曲子。但是舒伯特在出版《魔王》時並不順利,出版商不太敢碰如此新型態的曲式,鋼琴伴奏難度高,何況是18歲的小毛頭做的曲子。舒伯特三番兩次將他的作品寄給大文豪歌德,但是屢次被歌德退貨,連聽都沒有聽。原因是歌德不信任針對某一首詩譜曲的音樂,他認為他們會曲解詩人做詩詞的本意,他只希望歌曲只需要做背景配樂襯托詩詞的氣氛就可以了,而不是像舒伯特一般將詩變成歌詞,唱出整組戲劇。直到歌德晚年時偶然聽到這首魔王,效果好的超出歌德的想像,比單純比詩本身更能描繪出詩的意象,但是英年早逝的舒伯特此時已經沒有辦法聽到歌德的讚美了。

舒伯特的魔王及具動態戲劇效果,前十五小節的鋼琴八度三連音,製造出了爸爸帶著小孩在黑夜荒野中狂奔的驚懼感。音樂非常激動,從頭到尾沒有鬆懈過,表現小孩驚恐的高音、爸爸焦慮的低音、魔王致命的弱音,舒伯特將腳色設計的相當好,但也需要表演者超高技巧的詮釋。

圖片說明:魔王的伴奏譜


p.s. 其實魔王這是歐洲恐怖版的背後靈故事,台灣的背後靈友善的多,只會嚇你,不會攻擊你....

▲Franz Schubert – Erlkön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