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走讀筆記] 跟著王銘顯出國又回國的桃機走讀

By 欣建築2013/05/01
article cover

編輯、攝影 / 林芳怡

4/14的週日,近20人一大早在台北車站集合,要參加一個很特別的走讀行程。

巴士出發上了高速公路,目的地是桃園國際機場,在那?等著大家的是王銘顯建築師,曾經擔任日本建築師團紀彥事務所派駐在台灣執行桃園機場第一航廈與日月潭向山遊客服務中心兩案的專案人員。


機場參訪相關規定較為嚴格,必須先於第二航廈的服務台辦理團體參訪,且因為需要進入安全管制區,每位團員都必需帶著參訪證,全程一起行動。要開始「走」之前,先安排「讀」的序曲,因此在正式參訪擴建完成的第一航廈空間之前,桃機公司特別提供了一個環境完善的會議室,王銘顯建築師以PPT簡報資料完整地說明了第一航廈擴建工程的緣起、設計方案、施作過程,還有許多設計細部的作法與考量原因。






歷時九年的第一航廈擴建工程,斥資30億。原來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的建築為華裔結構工程師林同棪TY Lin設計的預力混凝土系統之作品。它剪刀式動線是早期機場較常見的作法,但後來到法國戴高?機場的採取一樓入境、三樓出境的設計之後,新的動線取代原來的剪刀式動線,被全世界多數機場沿用,使得桃機第一航廈成為世界少見未更新的案例。團紀彥事務所延續林同棪原設計之屋頂孤面,加上動線重整,而完成新擴建設計,要將第一航廈從原來每年500萬人次的容量升級至1500萬人次。

擴建方案的結構系統是由知名的渡邊邦夫領軍的日本SDG結構設計團隊來執行,在既有的結構上,往外拉出弧面的新構造,完成擴大空間的目標。渡邊先生在新的弧牆結構部份以板片取代交叉型的brace,以保持擴建空間的美感。光線透過二次反射的設計,可以有較均勻的漫射效果引入室內。光是弧面外牆的構造系統與細部,就做過多次調整與方案,須兼顧結構力學、材料、風力、物理環境等各面向之考量。定案的階梯狀立面也方便日後清潔維護。



這樣的方案,需要極高精度的施工作業,如何做出筆直的屋簷線,在台灣的營造水準是一種挑戰。王銘顯建築師透過同一角度不同時間的工程記錄照片,來說明這片擴建案中最重要的弧面帷幕牆的施工順序。



曾經引發關注與討論的話題,是關於擴建後原先需要切除的二樓樓板的樑,因為過程中未能將施工區域有較好的圍籬區隔,產生諸多視覺心理上的疑慮,後來經過媒體斷章取義的報導造成爭議後,使得工程問題變成政治問題。於是不得不採取保留二樓的樑,這是個解決政治問題的折衷做法。留下小樑,讓擔心結構安全性的人找到安全感;而挖掉樑與樑之間的樓板,則是設法達成團紀彥先生希望尋求的開擴高敞的空間感!但其實小樑不隨樓板切除,光是挖掉樓板,其實施工是更為困難且增加費用的。而為了留下來的樑,還需要進行包覆美化的設計與施作,確實耗時、費工、增加造價,又沒有真正完整地打開空間的高敞流動感,實在是可惜的。


王銘顯建築師走讀簡報分享告一段落後,開始真正進入內部參觀。進到桃園機場參訪,需要遵循桃機公司、航警局等相關單位的規定,由他們的人員陪同,都還需要跟不同單位行文與打交道,十分複雜。但管制嚴格一些,也是必要的,畢竟這是國家出入境的管制中心。團員們帶上參觀證及個人式耳機接收器,準備出發!



從二航廈往一航廈接近過程,搭接駁電車時,可以看到地下室新增的大客車停靠區。而從遠處就可看到有著新弧牆立面的第一航廈,立面百葉為PC板加覆鋁板,形式的概念上以東方木構造系統作發想,功能上同時可抗風力,可做為帷幕防水等。鋼樑分段於宜蘭的鋼構廠製造,再組合成設計方案中的優美曲線。



從入境大廳經過證照查驗與海關,再從出境大廳回到動線空間的另一側,王銘顯建築師與桃機公司的隨行人員帶著大家穿越各個管制與安檢點。也沿路在需要體驗或觀察細部設計的地方,逐一停留,現場說明。



各航空公司的報到櫃台,以格柵整合了包括櫃台、行李軌道等相關航空設備,以保持視覺上的整體性與維護機場空間的的統一感。室內裝修部份有兩位歐洲籍設計師,他們與台灣的施作工班相處良好,原因是全部用圖面做精準溝通。報到櫃台以人造石及木作來做裝飾,希望能有如飯店櫃台般,較親近溫暖的效果。新裝修的出境報到櫃台,圓弧的木作裝修與原有的天花板裝修之弧線,彼此有著相呼應的關係。



著眼於細部處理,有許多可以觀察之處。因應機場挑空所設計,安置在側邊牆上的特殊消防噴嘴,「射程」可以超過20公尺,噴嘴設計的形式也頗具美感,據說價格也不斐喔!這次有許多接合點的接頭構件,都為本案特別設計,並委由台灣部份精密金屬製造廠來鑄造,十分美麗! 王銘顯表示,許多建築師都不知道台灣本土其實就有不少金屬構件設計與開發製造的廠商,是很可以開發利用的台灣優勢。而重新裝修的內部柱子,團紀彥先生指定以台灣自產的蛇紋石來做重點表現。這樣的蛇紋石全世界只有台灣和義大利生產,團先生堅持用本土的材料來表現台灣特色。



不到二小時的現場參訪,我們快速地「出國」又「回國」,也細細品味了這座更新擴建後的第一航廈空間!多虧有王銘顯建築師完整的簡報以及巨細靡遺的導覽解說,讓我們理解了更多現象背後的設計原因與施工過程,因而更能用不同的心情來體驗與使用這個國家大門與玄關。與眾不同的桃機走讀首發團,收獲滿滿!

[延伸行程] 新與舊的合作傳承.大膽的延續共生-桃園國際機場一航廈

[延伸閱讀][相簿] 王銘顯帶隊 團紀彥作品 桃園機場第一航廈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