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安嬉遊境-傳統農村三合院改造

分享
收藏
圖片說明:仕安嬉遊境-傳統農村三合院改造;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台灣鄉村土地使用規劃是把政策焦點擺在農地?用上,而?是農地與農村整合的土地使用計畫。也因此,政府在鄉村全面實施土地重劃,大?鋪設生產性的基盤設施。但在農村,政府較少介入建設,也由於對農村的民?農舍建築與土地開發,任其自由發展的結果,農村的維生系統、環境生態鏈、珍貴的鄉村文化地景,在鄉村區域的逐漸瓦解。這個發展再加上人口外移,建物?舊產權複雜且?新困難問題,以致於產生出鄉村居住環境?化難解...等議題。由於我們的工作大多與?社區綠美化輔導?有關,除了輔導社區提出的計畫,也會想一些新的類型,自己先實驗看看,如果效果不錯,再分享給其他社區參考。
?中介空間?是最近正在研究的類型,以往的綠美化幾乎都是一塊塊的出現,或許跟土地同意書的印章是一張張地蓋有關。

圖片說明:台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我們想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反映在塊狀土地之間,與鄰居的關係不好,那條地籍圖上的分割線會轉換為實體,彼此之間的嫌隙便會以圍牆、雜物、垃圾的方式呈現。因應策略其實不難,先整理好自己生活的邊緣,擴及彼此之間的界線,當我們看不到實體的隔閡,願意收掉自己的垃圾,退縮更多地土地給鄰居使用,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社區營造。因此我們在台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租了一整棟三合院,在廖里長的協助下,完成?內行人的小祕徑?和幾個社區營造綠美化的計畫,也希望藉此當個好鄰居。同時希望更多鄉親共同投入傳統農村聚落之保存、舊建築再利用、老屋新立改造,目的是保存前人的建築智慧,也能體驗過去農業生活的居住場景,期待賦予老空間新生命,加入現代人的使用模式,重構以往農家間濃厚的情感。
空間計畫

圖片說明:仕安社區駐村計劃;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第一次探訪 基地環境現況;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建築的壽命是可見的,風吹日曬,多年以後嶄新的顏色會漸褪成歲月;同時,還存在著不可見的建築的精神,滄海桑田,多年以後陳釀成一段傳說或一抹沉香,只能聽聞感受。建築之所以具有無比價值與意義,全為意圖展現不可見的精神,藉由精神的延展與傳續,讓可見的壽命延長與再生。傳統三合院,是農村裡最熟悉卻也正在凋零的建築型態,是早期的「家」空間;空間內同時保存家庭倫理與精神,因此我們選擇保留合院的空間秩序和排列型態,並且提出—從房子中長出房子的概念。此階段為基地環境整理後的活化過程,意圖讓空間層次有新的串連(Space string),接續歷史時間因斷裂(人為與自然)所造成的干擾,重新定義空間的區間(行為與機能)。

圖片說明:三合院空間尺度 剖立面分析圖;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合院第一期規劃平面圖;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第一期規劃
A: 房間
B: 工作室
C: 房間
D: 洗衣間
E: 浴廁
第二期規劃
F~G: 房間
H: 廚房 / 吧檯
I~J: 通舖房間 / 木工教室
K: 工具間 / 儲藏間
設計意念
一、空間尺度重新架構:
接手三合院的開始,屋頂的紅瓦不見了!取代的是覆蓋上鐵皮浪板作為防水皮層處理,這是台灣現今最常見的手法。此次改造,施工團隊大動作地將屋頂掀開,實驗性的嘗試改變屋頂材質,以回收的柳安木、黃松...等二手木板,經過材料挑選後裁切,保留堪用部分,再模組化加工成六片一組的木瓦,試圖塑造自然木料特有的古樸感。
圖片說明:概念發想過程;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三合院改造空間爆炸圖;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模型置入新結構系統-從房子中長出房子的概念原型;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空間上,提升的高度讓空間量能向上多出一個小閣樓,交錯開的屋頂空間變成大面橫向的水平開窗。如此一來不但解決合院內部較小的使用空間,最重要的是能夠讓風跟光進來,增加了通風與採光!最後,改造正身與左右兩側的護龍(起居空間),試圖把現代人獨立家戶的生活方式融入整個合院格局中,它會是一個人的小房子;也是專屬的大房間;更是如同夢想中的木屋閣樓。以屋簷下的走道(亭仔腳)來重建空間秩序,將變成連結所有空間的廊道,使得整體的空間配置上,公共與私密之間的空間屬性將更明確。

圖片說明:三合院改造剖立面圖;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南向立面圖;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北向立面圖;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西向立面圖;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東向立面圖;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二、保留與共存:對於舊建築的態度不再是單一性,是可以從找尋到發現,發現之後再找尋;並轉型成”可被利用”或”再利用”,然後活化。操作方式通常有三種:
1.完全以舊有的材質與傳統工法修復。
2.加入現代的空間定義及使用方式,搭配新的材質為元素,快速安裝的施作。
3.強制性的拆除後重新建構。

圖片說明:拆除屋頂浪板;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搭建臨時工作棚架;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自力建屋C型鋼骨架焊接施作;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木瓦試作+屋頂自黏性防水毯;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屋頂木瓦片組裝施作;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屋簷與外牆收邊;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室內木構架與木地板施作;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外觀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如同對待行動不便者或年邁老人,為幫助其身體行動力的延續,是選擇裝義肢?或是僅需要拐杖,即可得到生活上的改善?是我們思考三合院空間改造的方向。不破壞,是尊重過去歷史的經驗,舊建築空間的歷史感、時間性,是明顯於不同時期的要素,在創作空間發展的秩序中加以保留與整理,進而建立新的時間序列。改造過程中保留老屋各時期的痕跡,每一個痕跡被修飾的同時又形成對其他痕跡的修飾,互相疊加。在時間軸上,表現出一種過去與現在並重;過去與現在共存的創作思想。最終決定的方式為:(1)修復主體結構。
(2)補強堪用結構(由主體結構長出)。
(3)將創造的新空間型態融入三合院。
三、形式與材料產生之對比:
以兩種不同的觀念或事物,互相比較對照。如黑與白、大與小,而使其特徵更加明顯者,稱為「對比」。保留主要或部份舊建築空間的原有構件,新結構補強置入後,更能清楚解讀出進化的過程:
(1)形式對比-幾何圖形的敏感性、引入方向感,形式與氛圍互相對比。
(2)材料對比-希望“舊”被看見。視覺的感知主要訴諸於質感、肌理及色彩表現;材料選擇與應用,所屬的空間特性與其環境相呼應。可以界定不同空間,表達空間材質並豐富空間層次,關鍵在於深入理解新舊材料的內在性質,而不會雜亂了空間。
空間感建立在明確主從關係,消釋並且排除阻隔,我們重視新舊關係之間的重複與韻律。所以初步增加在結構上的支撐,我們在舊三合院空間中嘗試使用C型鋼,作為新增加的結構系統,在既有穿斗式木結構給予補強,並依照原來的構造微調新的落柱位置,為的是不改變牆面分割的比例。並且在C型鋼內塞入南方松木,便於後續木構造的搭接。運用在建築繁殖場團隊期間所學習的二夾一工法,作為形式操作之基礎,再藉由材質元素上的統一,使用2×4與4×4南方松木、柳安木、2~6分松木拼板與木地板,達到溫潤合諧的質感,使新舊部份之間具有可讀和可辨性。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後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後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後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後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後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後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後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後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後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後完成照片;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三合院空間,以不同的工法混血出現代感和創新性,在有顯著差異的空間要素之間,建立空間張力和戲劇效果。透過空間手法或思維方式改變舊建築空間,其突出的特徵是各種關係的轉化,這也是期許改造效果能夠吸引人、感動人的地方,這種關係轉換可以是功能關係轉換,也可以是內外空間轉換。讓舊建築空間發生「質」的改變過程,產生新的功能和意義,亦即“活化重生”。舊型態再創造各空間關係的重塑;不僅是空間形態層次的重新建構,而且也是空間內涵的再拓展。本案為自力營造,因受限於經費來源募集,因此分為兩個階段設計施作。此提案為第一期工程-三合院正身部份:正廳及左右二間房間和廁所,兩側龍虎邊護手則於今年(104年)暑假期間申請計劃經費,帶領暑期駐村大專院校實習學生共同參與進行。我們在三合院改造前,同時著手老屋週遭環境整理,不僅是量體空間的操作,更試圖營造在地農村聚落之整體氛圍,讓人與人之間熱絡且內聚的情景再現。
圖片說明:在地農村聚落之營造;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在地農村聚落之營造;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在地農村聚落之營造;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在地農村聚落之營造;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在地農村聚落之營造;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在地農村聚落之營造;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在地農村聚落之營造;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圖片說明:在地農村聚落之營造;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此作品為設計師研究所論文之創作理念的再延伸,認為空間是賦能的受體,需要人在當中的活動才會有能量的產生。這樣的觀點將空間視為一被動的存在,該存在的狀態取決於外部力量的影響程度,當賦能的來源有上下波動時,空間的活絡狀態亦隨之波動;換言之,當人來到空間,空間的活力便提高,反之亦然,當人離開空間,空間的活力便降低;當空間一旦停止受能,那麼活性也會同時停止上升,呈現出緩慢下降的疲態。當此疲態超過某一臨界基準,可能是在時間上的持續靜止或在硬體上的缺乏維護而至傾圮,皆等同於空間的壽命終止。
圖片說明:在地農村聚落之營造;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立基於此觀點,因為「人」的賦能,所以老屋的生命才重新被延續—我於此嬉,與人交遊,方才有境。
[延伸閱讀]
>「臺南築角」在地營造 學生投入共展新意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1180-TaiNanZhuJiao
[延伸資訊]
>臺南築角社區營造大賽 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ZhuJiaoSheQuYingZaoDaSai
>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http://bud.tainan.gov.tw/doc/main.aspx
>仕安社區合作社
https://www.facebook.com/shihanrice
====================
圖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編輯/吳宜晏
圖片說明:空間改造成員照片:徐健傑、周軒瑞、林鍵樺、夏宏欣(由上至下排序);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仕安里下長63號。基地座標:北緯 23°35´38.31 / 東經120°32´10.69,座北朝南。
提案面積與施作面積:第一期約90㎡,第二期約68.6㎡,總共約158.6㎡。
重要聯外道路:西北接國道1號高速公路,東臨南85縣道連結台1縱貫線。
提案單位:李坤昇建築師事務所+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
提案地點:臺南市後壁區仕安里下長63號
提案設計師:林鍵樺
參與團隊:徐健傑 邱康峻 夏宏欣 周軒睿 廖育諒
====================
Profile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嬉遊境空間構築工作室-林鍵樺
LIN,CHIEN-HUA
淡江大學建築技術系 畢業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畢業
建築繁殖場 第十代成員
李坤昇建築師事務所 設計師
代表作品&參與計畫
2007-2008 團隊參與
>繁殖計畫 J-果凍月橋 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凍園 華山藝文特區-Interbreeding Project "Jello Park", Capital Plaza of R.O.C., Taipei, Taiwan
>繁殖計畫 M-果凍迷宮 總統府前廣場-Interbreeding Project M "Jello Maze", Capital Plaza of R.O.C., Taipei, Taiwan
>第十一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義大利威尼斯綠園區-The 11th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of the Venice Biennial, Giardini, Venice, Italy
2009 團隊參與
>三重奏生活廣場 國家音樂廳廣場-Trio Square
>"世代對話" 2009 成大校園環境藝術節 -"Dialogues between Generations" : 2009 NCKU Environment and Art Festival
>反轉視界-Reversing Vision
觀點與「觀」點-2009 亞洲藝術雙年展 "Viewpoints" & "Viewing Points" - 2009 Asian Art Biennial
2010
>99年 文建會社區營造點計畫-新營大宏社區 引水詩園
2011
>100年 田野美學工坊-臺南築角:迴光竹影(視覺效果獎)
>碩士論文-個人畢業創作
【嬉遊境】 老屋活化之空間串連與穿越
【Diverting Scenes】House Revitalization : From Space String to Space Traversing
2012
>101年 村落美學創意營造計畫(示範組) 竹簼趴-Party Time
>101年 臺南築角(巧佈點)創意營造輔導計劃 輔導專員
>2012 南方建築三年展-域見南圖Tainan Vision探索台南心視野 台南文化中心
「簼:Be Content With Bamboo」-綠色遷徙;臨時性的永恆(李坤昇建築師事務所)
>2012 『期待•臺北/Design Taipei』臺北設計城市展
>2012 臺南市後壁區火車站北側廣場工程
2013
>102年 老新營-舊市空間與生態紋理脈絡串連改造計劃
>102年 臺南築角(巧佈點)創意營造輔導計劃 輔導專員
>2013 新營社區大學-實踐你的夢想;由物件實作至空間情境創作
>2013 鹽水1207音樂教室空間改造
2014
>103年 營造優質環保示範區-宜居搖籃環保城市
>103年 臺南築角(巧佈點)創意營造輔導計劃 輔導專員
>2014 水保局第四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 輔導老師
2015
>2015 仕安嬉遊境-傳統農村三合院改造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建築再利用】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article/Reuse
更多國內外建築脈動及作品介紹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