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築地市場的自烘咖啡館:米本珈琲|飄香60年,以咖啡香走入日本尋常生活

分享
收藏
築地有許多間頗具風情的懷舊式咖啡館,風格庶民,咖啡就是提供給魚市場工作人員提神,絕大多數只提供牛奶咖啡和黑咖啡兩種選項,口味大概也能猜想出來,店內的風情主要是半和半洋的昭和時代做派,咖啡則走重烘焙路線。真心來品嘗咖啡的人少之又少,多半還是為了方便和確實可口的早餐而來。當然,總也有像我這般僅是為了氛圍前來的好事之徒。
圖來源/時報出版
這自然與地緣有所關係,但若以為築地因此就沒有好咖啡,那可是大錯特錯。其實初次進入米本珈琲,完全是運氣。彼時還在「築地咖啡喝氣氛」的迷思中,沒有真正考慮過好不好這回事。不過,只要人在築地走動,基本就很難錯過米本珈琲的招牌。倒不是店面有多大,相較起其他店家,米本還算窄小的,但是位置醒目,黃底棕字的招牌鮮明搶眼。最引人注意的是門前堆滿了一桶桶的咖啡豆,各種烘焙強度,任君選擇。
因為看起來就是一間正宗咖啡館路線的店,雖然店鋪本身的風格和氣氛略為欠缺,感覺上彷彿咖啡快餐店,擱在別地大約會直接略過,但是魚市場和正宗烘焙咖啡館的感覺太衝突,腳步一時不受控,就轉進了這個美好的邂逅。
圖來源/時報出版
在一片日式風情的雜貨小舖中,米本珈琲無疑是相當突兀的,紅色的吧檯椅,深色洋風的吧檯,搭配樣式輕便簡單的西式桌椅,感覺輕鬆。狹小的店鋪有大半空間讓咖啡豆占去,隱約讓我想起臺北幾間自烘咖啡豆的小店。一問之下,果然也是一間自己動手烘焙咖啡豆的店鋪。其實那段時間臺北的自烘咖啡豆店家過於氾濫,水準高低不一不說,同間咖啡豆的烘焙質量也時常不穩定,常常讓人皺眉。有一陣子我幾乎只去以 illy*1咖啡豆為材料的店家,畢竟經過標準化大量的烘焙,比較容易讓每粒咖啡豆受熱平均,品質穩定。我也可以避免踩雷的困擾。
然而旅行中對咖啡的寬容度大為提高,在魚市場的自烘咖啡豆館能給予人甚麼樣的新奇體驗勾起我濃厚的好奇心。入內一口氣點了一杯單品,一杯花式的維也納。菜單的品項切切實實地讓人了解這正是一間不揉雜質的咖啡館,咖啡以外的輕食選項不多,主角是誰清楚明白。
圖來源/時報出版
兩杯咖啡送上,從屋外一路瀰漫的純粹香氣此時更是直接沖溢鼻間。滿口濃郁,竟不輸名品咖啡多少,令人驚豔。再仔細觀察,此間客人已不再是市場工作者,感覺上屬於咖啡老客的人所在多有,更有幾批歐美人士逐香而來,皆是操著一口流利日語,感覺上並非遊客,而是異國遊子來此尋覓家鄉之味。來的人除了一品咖啡,也多要帶上幾包咖啡豆方肯離去,一屋子人喝咖啡的喝咖啡,挑挑揀揀咖啡豆的只管挑挑揀揀,各有各的熱鬧。本以為這樣的店家在此地是新客,不料抬頭一看,招牌上明寫著從一九六○年便開始營業,開店的時間很早,不完全是為了魚市場的客人,據稱更是為了要趕上第一班地鐵,讓所有人能清早就方便快速地喝上一杯提神醒腦的好咖啡。
店實在小,客人多,老闆也是真忙,畢竟不是可以自在長待的咖啡館,更像義大利街邊急匆匆站著就立時一口乾掉的迅捷,來過多次,依然難以挖掘出甚麼故事。不過咖啡實在好喝,除了每次來築地總要繞過來喝上一杯,咖啡豆也成為習慣性的伴手禮。築地一帶另也開了一間米本咖啡新店,要比本店的氣氛雍容自在,若想感受不同氣氛,或許您也可以去新店試試。
菜市場中的咖啡烘焙店
《米本珈琲》本店
- 地 址:東京都中央?築地4-11-1
- 電 話:+81 3-3541-6473
圖來源/時報出版
作者:陳彧馨
本文內容出自:《從東京到京都 珈琲物語:與40家咖啡館的一期一會》,由時報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修訂標題。
==========
編輯/林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