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自牙買加的雷鬼音樂與文化

圖片說明:Bunny Wailers早年曾與Bob Marley、Peter Tosh組成The Wailers。(agnès b. RUE DE MARSEILLE提供)「雷鬼」(Reggae)一詞來自於幫派黑話,從地方音樂到在全球造成潮流,沒人料想到雷鬼會造成如此影響力,如同他的發源地牙買加,它融合不同文化背景的特色,包括加勒比海的傳統節奏、美國黑人流行音樂。此外,雷鬼也與特殊宗教拉斯特法教(Rastafarianism)息息相關,可以從一些歌詞內容中發現相關教義,並傳達著黑人同胞團結的概念。圖片說明:牙買加首都金斯頓街頭的演唱會,成功的前提是喇叭要夠大力,群眾才會嗨。(agnès b.
圖片說明:Bunny Wailers早年曾與Bob Marley、Peter Tosh組成The Wailers。(agnès b. RUE DE MARSEILLE提供)
「雷鬼」(Reggae)一詞來自於幫派黑話,從地方音樂到在全球造成潮流,沒人料想到雷鬼會造成如此影響力,如同他的發源地牙買加,它融合不同文化背景的特色,包括加勒比海的傳統節奏、美國黑人流行音樂。此外,雷鬼也與特殊宗教拉斯特法教(Rastafarianism)息息相關,可以從一些歌詞內容中發現相關教義,並傳達著黑人同胞團結的概念。
圖片說明:牙買加首都金斯頓街頭的演唱會,成功的前提是喇叭要夠大力,群眾才會嗨。(agnès b. RUE DE MARSEILLE提供)
1970年代,剛脫離英國統治的牙買加,靠著李派瑞(Lee Perry)、巴布馬利(Bob Marley )、邦尼史彼爾(Burning Spear)、吉米克里夫(Jimmy Cliff)及彼得陶許(Peter Tosh),這幾位指標性的人物,成功打進歐美音樂市場,更讓首都金斯頓成為「雷鬼之都」,吸引許多音樂人前來朝聖取經,例如保羅賽門(Paul Simon)單飛後的首張同名作品,當中歌曲〈親子丼〉(Mother and Child Reunion)就用到雷鬼音樂元素。
圖片說明:「音效系統」跟雷鬼文化有很大的關聯性。(agnès b. RUE DE MARSEILLE提供)
「雷鬼教父」稱號的巴布馬利,從小就展現音樂天賦。他與好朋友組成「巴布馬利與痛苦者」(Bob Marley & the Wailers),作品幾乎張張都是經典,當時在歐美都十分流行,歌曲就連「吉他之神」艾力克萊普頓(Eric Clapton)也曾翻唱過。他也是拉斯特法教的虔誠信徒,將信仰與音樂散布到世界各地,名字幾乎是雷鬼文化的象徵。
圖片說明:《Babylon on a Thin Wire》雷鬼音樂文化攝影展。(agnès b. RUE DE MARSEILLE提供)
Babylon on a Thin Wire 攝影展時間:2015年3月27日
地點:agnès b. RUE DE MARSEILLE概念旗艦店 微風松高 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