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HAS design and research作品「隱像感知─复星微型建築博物館」

By 欣建築2021/04/06
article cover

隱像感知─复星微型建築博物館展現出獨特的視覺體驗;攝影/楊滾

「在未來,我們是否仍居住於都市卻嚮往著自然生活;抑或我們將離開都市,選擇自然環境並建構烏托邦生活?都市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係在過去二十年中發生極大的變化,隨著交通方式的提升、城鄉網絡的串聯、數位產品的改變,不管是居住品味或視覺喜好皆發生扁平化的現象,在今日,我們是否仍有必要討論著差异性的存在?此次展覽藉由探討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下的『隱像感知』,嘗試在扁平化的社會中重新提出一種面對未來的生活方式。」—洪人傑

「隱像感知:同濟建築的未來性|Invisible Sensibility ─ Futurity of the CAUP Tongji University」展館座落於由英國建築師福斯特建築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和海澤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共同設計的上海外灘金融中心(Bund Finance Center)建築群。該建築群延續外灘典型立面風格,以石材與黃銅呈現上海繁華與富麗的風采。

隱像感知:同濟建築的未來性」展覽位於上海外灘金融中心S1;攝影/楊滾

方盒子替辦公大廳提供非日常的到達體驗;攝影/楊滾

隱像感知─复星微型建築博物館(Fosun Architecture Micromuseum)由兩個L型體塊相嵌而成,正面為白色方盒帶著兩個細長比例的開口,而兩個洞口暗示相異方向的軸線,一個提供幽靜並帶有蟲鳴鳥叫聲的「暗空間」,另個洞口則隱約看到展覽模型的「明空間」。暗明兩個空間不約而同在立面上湧現許多文字,以漸變漂浮的形式隱約透露兩空間在內外之間的聯繫,同時將傳統展覽空間的介紹牌轉化成具有標識性的設計。

細長開口並帶著蟲鳴鳥叫聲的「暗空間」;攝影/韋辰熹

細長開口提供獨特光影效果;攝影/韋辰熹

「暗空間」連接著建築展示模型;攝影/楊滾

在進入「暗空間」時,兩邊牆體使內部變得狹窄,塑造出空間的緊張感;進到內部暗黑如夜,可聆聽到蟲鳴鳥叫聲。此時,聽覺取代視覺,給予非日常的現場體驗。到達空間深處,細長開口提供一線白光,取代黑牆之後的景象,並在腰部高度可透過窄長的洞口觀賞到大量建築模型。

光線引導參訪者在「暗空間」行走;攝影/楊滾

繞行至方盒另一側「明空間」,門洞透出潔淨的白光。白牆上細長的洞口隱隱綽綽看到對面的人影和望向內側的視線。其展臺上放置著數個高低起伏的建築模型,與「暗空間」的細長開口相互連接,方才知道暗明兩個空間提供了視覺與聽覺的穿透性。

具有不同尺寸感的建築研究圖紙;攝影/楊滾

复星微型建築博物館本身也是展示空間的一部分;攝影/楊滾

相異的圖紙尺寸有如一個個展示「孔洞」;攝影/韋辰熹

文字牆連接著兩個暗明空間;攝影/楊滾

純粹的暗明方盒子比喻自然與城市的關係:一體兩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換。當在自然中建造第一座構築物,就如同黑夜中點亮了第一盞燈;而當身處城市回望自然,又是充滿著嚮往與期待。該展覽為參訪者提供一處僻靜的感知空間,暗示其如何在城市和自然之間穿梭,藉由捕捉場所的差異性,隱喻自然與城市邊界的消長。

「明空間」入口;攝影/楊滾

「明空間」包含著高低起伏的建築模型與細長洞口;攝影/韋辰熹

洞口連接暗明兩個空間與不同視角的建築模型;攝影/韋辰熹

隱像感知─复星微型建築博物館位於上海外灘金融中心;圖片提供/HAS design and research

屋頂平面圖;圖片提供/HAS design and research

一層平面圖;圖片提供/HAS design and research

基本資料
作品名稱:隱像感知─复星微型建築博物館
作品地點:外灘金融中心S1(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
業  主:复星藝術中心

事 務 所:HAS design and research
參與團隊:洪人傑(Jenchieh Hung)、Kulthida Songkittipakdee、竇中君
照明顧問:劉采菱(Jenna Tsailin Liu)
主  辦:复星藝術中心、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策 展 人:洪人傑、Kulthida Songkittipakdee
施  工:ARTZHOU

基地面積:700㎡
建築面積:50㎡
設計年份:2019年
完成年份:2021年
文  字:蔣之卉
攝  影:楊滾、韋辰熹
展覽細節:https://bit.ly/3myJE1r

【團隊簡介】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HAS(Hung And Songkittipakdee)成立於曼谷和上海兩地,事務所通過「設計+研究」並行的方式,探討亞洲自身的建築語言;他們著重於自然與人造自然的類比,通過城市自身的衍生找到另一種「新」自然性,名為:錯建築 / 錯覺情境(ILLUSION ARCHITECTURE / SENSE OF DISTORTION)。

【延伸閱讀】
>尋找亞洲本土價值的建築新型態-HAS design and research事務所專訪

>HAS design and research作品「本土進化論─泰國當代建築群展」

>HAS design and research作品「移動的丘陵──明珠之丘」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專題

【延伸資訊】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官網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臉書粉專

=========
圖文提供/HAS design and research
編  輯/王彤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作品導讀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AS design and research洪人傑Kulthida Songkittipakdee隱像感知复星微型建築博物館同濟建築的未來性展覽建築展覽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