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夜觀大雪山超萌鄰居,令人怦然心動的生態導覽體驗!

By 2021/04/07
article cover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全部是國有林地,當夜幕壟罩山區,自然接管了晚上的森林,動物此起彼落在夜裡呼應著。看似平靜的林間卻比白天還熱鬧,真正的大雪山才剛剛揭開序幕,夜裡,唧~的聲音急促而響亮,劃破餐廳剛熄燈的寧靜。 緊接著身後又傳來數聲「唧~,唧~」。原來是長年與動物相處的資深生態導覽員─莊議,他正在跟森林的鄰居打招呼。自從大雪山開始夜觀活動以來,許多遊客就像這樣被珍稀可愛的森林夥伴召喚著,回到這裡住宿體驗夜間的獨特魅力。   大雪山生態保育最大的成果就是野生動物族群的穩定增加,尤其是臺灣野山羊(長鬃山羊)越來越容易被看見。(照片拍攝:大雪山遊客中心 尤志豪)   大雪山─讓人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全部是國有林地,當夜幕壟罩山區,自然接管了晚上的森林,動物此起彼落在夜裡呼應著。看似平靜的林間卻比白天還熱鬧,真正的大雪山才剛剛揭開序幕,夜裡,唧~的聲音急促而響亮,劃破餐廳剛熄燈的寧靜。

緊接著身後又傳來數聲「唧~,唧~」。原來是長年與動物相處的資深生態導覽員─莊議,他正在跟森林的鄰居打招呼。自從大雪山開始夜觀活動以來,許多遊客就像這樣被珍稀可愛的森林夥伴召喚著,回到這裡住宿體驗夜間的獨特魅力。

 

大雪山生態保育最大的成果就是野生動物族群的穩定增加,尤其是臺灣野山羊(長鬃山羊)越來越容易被看見。(照片拍攝:大雪山遊客中心 尤志豪)

 

大雪山─讓人融化的哺乳動物們

白面鼯鼠在手電筒光線照射下,被眼睛反光洩漏行蹤。山羌、黃嘴角鴞、鵂鶹(臺灣最小型的貓頭鷹)等...莊大哥為大家介紹幾種大雪山夜裡常出現的動物聲音,生動風趣的講解著沿途遇到的動物習性。

大雪山先天具有環境優勢,自民國74年轉型為國家森林遊樂區以來,遊客跟動物的數量都穩定增加。隨著保育跟族群監測的努力,近幾年改變特別大,讓夜觀的內容更顯獨特且豐富。不只是爬蟲類或昆蟲的觀察,還有哺乳類出現,相當多元。

「最明顯的就是山羊,以前要看到這種山羊是在峭壁上,行走時偶而發現的物種。這幾年觀察,因族群數量增加,在住宿區周邊就可看到牠的出沒。」

莊議指的是臺灣特有種的臺灣野山羊(俗稱長鬃山羊),是臺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習性上是生性害羞的獨居動物,成群出沒機會不大,也很難有機會在有人類活動的淺山地區目擊,但在大雪山卻有可能近距離親眼見到。

「因為這裡沒有盜獵,且持續進行造林,打造適合動物棲息的環境,夜觀這樣的活動主要是透過專業人員去推廣保育。」在夜觀過程中看到很萌的飛鼠模樣會讓人心融化、尤其像是山羌、山羊可愛的體型比例,很多人只有聽過但沒看過,真的面對時當下的驚訝跟感動是超乎想像的,莊議說。

 

在夜間觀察中,帶領學員一起發現野生動物留下的痕跡,引導學員敞開心胸去體會感受。(照片提供:東勢林管處)

 

林道公路旁的人工護坡是很常目擊動物的地點,石牆旁邊的獸徑可以判斷動物的行蹤。(照片拍攝:葉禮維)

 

夜觀─專家帶隊,重塑森林記憶!

拜訪動物鄰居前,必須申明安全及生態守則,以不打擾自然及動物生活為前提進行。

莊議說,「必須準備手電筒,燈光或聲音對野生動物影響比較大,如何利用手電筒找動物而不會讓他們受到驚嚇,是很重要的;邊溝可能遇到蛇,在哪個點可能會有動物衝出來,所以對森林環境也要十分了解。另外就是注意夜間山上保暖及行進安全等等。」

因為大雪山只有一條林道出入,進入國家森林遊樂區後便沒有路燈,僅倚賴月光要找到隨時移動的生物需要豐富經驗,自己聽聲辨位也不一定看得到動物移動的蹤影。第一次到大雪山夜觀,建議跟隨熟悉地形地貌的專家導覽,找到動物的活動痕跡後,等聲音出現再用手電筒去找會比較容易,可以大幅提升看到可愛動物的成功機率。

「最怕有聲無影,一般民眾沒有做功課的話很容易鎩羽而歸。」

我們會先對生態、物種特性去說明,讓遊客有認知,在找的時候才能快速知道動物們棲息的地方,讓遊客在期待之下發現動物的那種驚喜,在不對生態造成影響下,感受森林多元的生態價值。

他解釋,人們對於不熟悉的動物聲音會容易感到害怕,「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被山羌的叫聲嚇到,以為大雪山有野狗。」山羌的叫聲就像突然的狗叫聲,常讓人措手不及,又被叫作“吠鹿”。

「其實大雪山是沒有野狗的,因為會造成野生動物的威脅。」經過導覽說明,人們就會願意敞開心胸親近森林,也學到生態保育的知識。

 

臺灣鼯鼠分作大赤鼯鼠、白面鼯鼠、臺灣小鼯鼠三種,常見的為前兩者;大赤鼯鼠多分布在中低海拔,大雪山以白面鼯鼠為主。(照片拍攝:大雪山遊客中心 尤志豪)

 

大雪山齧齒類與夜間猛禽資源尤其豐富,構成完整的生物體系。(照片拍攝:大雪山遊客中心 尤志豪)

 

白天的大雪山也常有機會見到山羌在林道出沒。(照片提供:東勢林管處)

 

生態導覽工作─拉近人與人、人與森林的距離

聽過莊議大哥的夜觀導覽,一定對他爽朗的笑聲跟信手拈來的幽默感印象深刻。「你知道長鬃山羊怎麼叫?」訪問的時候他突然問道。結果他自己尷尬地「咩噗!」一聲,隨後大笑「這是網路很紅的梗你不知道嗎。」(“咩噗”是2020的網路流行語,常伴隨“QQ“哭哭狀聲詞使用。)

「其實長鬃山羊平常不會發出聲音的,只有在警戒時候才會“咻咻”叫,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是什麼生物。這時候再來講述真正的叫聲,對於“聽”跟“認知”就會有更深的連結。」

他表示,像這樣的故事可以連結的東西很多,生活經驗就是他導覽的最大資源。「導覽的重點在於解說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拉近彼此的距離才能感動別人,這也是我服務的使命感。」

 

莊議曾任特有種生物保育中心擔任研究技工、東勢林管處擔任巡山員等工作,在山林中常與動物接觸,生態知識豐富。現職為大雪山遊客中心副理。(照片提供:莊議)

 

聊到自己開始模仿動物叫聲的原因。「從小就很好奇有種鳥在天空上叫,好像有人在吹口哨,但我一直不知道是什麼鳥就一直學他叫。從來不知道長什麼樣子,直到後來去保育中心上班才知道那個是大冠鷲。」

大冠鷲是台灣淺山地區常見的猛禽,常在天空盤旋,飛行的高度時而高時而低,通常只聽得到聲音。「現在山上的猛禽也變多了,白天偶爾還會聽見大冠鷲的聲音,晚上黃嘴角鴞更常聽到。」他表示現在的大雪山生態非常豐富,是因為大家對於生態的重視,使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來大雪山,沒有城市群體生活的包袱,在山林環境裡的人際關係會更密切。」

藉由專業解說,讓民眾更容易進入森林、願意瞭解森林,對自身安全管理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遊客中心櫃檯提供夜觀導覽地圖可供索取,說明在哪個區域可能見到什麼物種。

※2021遊客中心夜觀導覽於5~11月開放,每月第1周及第3周星期六舉辦,請1個月前向遊客中心櫃檯報洽詢及報名,報名專線:04-2587-7901。

 

 

主題推薦▶▶【森夜時氛】啞口天池神木.天然生態樂園.夜訪大雪山精靈《2》日

看更多大雪山行程(台北出發/桃竹出發/台中出發/南部出發)▶▶

 

欣旅誌 第36期 ▶▶《遇見大雪山,珍稀動物歸來》

-從東勢出發大雪山!親睹森林工業遺跡、特有種林道之旅

-走進原始林地的生命記憶 打開五感在大雪山「森林療癒」

-夜觀大雪山超萌鄰居,令人怦然心動的生態導覽體驗!

-王牌鳥導的疫情日常:我不在大雪山,就在賞鳥的路上

 

==========
採訪撰文/葉禮維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