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隈研吾與九降風的具體對話,輕撫漢寶德園林之夢

By 欣建築2015/03/29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聊到「風檐」隈研吾相當驕傲地注視著自己的作品;圖片提供/葛斯齊


自小學時期便已經期許自己未來要成為建築師的隈研吾,對於未來的規畫以及思考在年輕之時就已經有了輪廓。大三時期就在楨文彥事務所打工的他,最後選擇了到長期研究建築系統化構法的內田祥哉旗下工作,因為這裡也是隈研吾最景仰的建築師—原廣司的出身之處。

綜觀隈研吾的作品,在早期最廣為人知的M2(他的第二件作品),其實與現在輕巧、靈動的「隈研吾流」相當不同!以反骨精神設計出的M2似乎是隈研吾想要建立自我風格前的大哉問,彷彿佇立在那兒大聲地問著:「那麼,後現代之後的形式應該是什麼模樣?」隈研吾竄起的時代,恰巧也是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當時的M2並沒有受到當時建築界的矚目,由於都市的飽和以及東京工作量銳減。反而當時正在緩慢發展的鄉野區,能夠提供比較多的建築設計機會。因此,隈研吾開始思考,每一塊充滿自然氣息的鄉野土地,究竟有怎樣獨一無二的魅力?他也開始仔細傾聽自然環境與建築間的對談聲音。最後,隈研吾發展出「既不刻意追求象徵意義,又不刻意追求視覺需求」的設計形式,也就是負建築的中心思想。

圖片說明:適逢台灣建築大師漢寶德所設計規劃的南園建園30周年,THE ONE團隊特別邀請隈研吾運用在地素材、融合環境與地景,設計了「風檐」;圖片提供/葛斯齊


適逢台灣建築大師漢寶德所設計規劃的南園建園30周年,THE ONE團隊特別邀請隈研吾運用在地素材、融合環境與地景,設計了「風檐」。這件作品沿用了使日本東京表參道「微熱山丘」店面以及福岡太宰府星巴克店面都造成高度討論的手法—地獄組裝(Jiigoku-Gumi),將17層結構以攀升漸變手法串接(入口處為2米高,最高處則逐漸升高為6米),738根檜木猶如舞者般輕巧地以不同的姿態舞出獨特的序列,在南園的綠地上華麗現身。由於作品基地位於新竹,當地氣候最具有特色的九降風,也被隈研吾拿來做為設計靈感,雖然風的形式抽象又不易捉摸,但透過設計,竟也讓堅硬的木材結構成為一件在視覺上既輕軟又柔和、充分展現負建築特色且將九降風意象具體化的一件作品。

圖片說明:這件作品沿用了使日本東京表參道「微熱山丘」店面以及福岡太宰府星巴克店面都造成高度討論的手法—地獄組裝(Jiigoku-Gumi);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將17層結構以攀升漸變手法串接;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風檐」入口處為2米高,最高處則逐漸升高為6米;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由於作品基地位於新竹,當地氣候最具有特色的九降風,也被隈研吾拿來做為設計靈感;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738根檜木猶如舞者般輕巧地以不同的姿態舞出獨特的序列,在南園的綠地上華麗現身;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結構細部;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結構細部;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結構細部;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雖然風的形式抽象又不易捉摸,但透過設計,竟也讓堅硬的木材結構成為一件在視覺上既輕軟又柔和、充分展現負建築特色且將九降風意象具體化的一件作品;圖片提供/葛斯齊

在媒體聯訪的時間裡,隈研吾與台灣媒體暢談「風檐」的獨特之處,常常以玻璃來演繹透明感的隈研吾,這回則是選用了日本協立工業株式會社所製造的高科技ETFE薄膜。隈研吾強調,這款薄膜具有高強度、高透光、高抗性、可回收、輕量化、快速組裝的優異特性非常適合應用在開放空間的裝置建築作品。在「風檐」之所以能夠順利組裝完成,是日本的職人與台灣匠藝共同努力的結果;隈研吾也表示,當初因為有設想到組裝過程中也許會發生意外、造成木材損壞而多準備了許多木料備用,然而卻沒有派上用場,他打趣地說:「也許未來可以在南園草坪上搭個小舞台…?」

圖片說明:The One劉邦初執行長;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隈研吾致詞;圖片提供/葛斯齊

隈研吾談到材料的選擇時則說,他認為20世紀的建築受到工業時代的影響甚巨,鋼筋水泥強勢地攻佔了城市,造成令人不安的壓迫感。一直以來,擅長以木材、泥磚、竹子、石板、紙及玻璃等天然建材,結合水、光線與空氣等等自然條件的隈研吾表示:「…建築其實立面的模樣不是那麼重要,反倒是建築的本質以及是否合宜才應該被重視。就像是一盤佳餚,若有了良好的食材,不需要過度的調味,也會擁有很令人難忘的滋味…」他也接著說:「『風檐』其實就是一個拱形的結構,但是我用一塊一塊的木頭將這個結構拼湊起來,為的也是想要強調『低壓迫感、高穿透感』這樣的想法啊!」

圖片說明:媒體提問;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面對臺灣媒體提問,隈研吾相當有耐心地一一回答;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滿臉笑容的隈研吾;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葛斯齊


問起地獄組裝(Jiigoku-Gumi)的手法,隈研吾面帶微笑、相當有耐心地說: 「其實這樣的手法就只是將木材用橫向與直向兩者組裝在一起的做法,這樣的手法在中國古建築的天花結構中相當常見,在傳入日本以後,也被大大推廣。我認為這樣的設計不管是從上往下看或是從下往上望時都相當迷人!以小元件成就大建築的想法,也同樣在Tiffany銀座大樓中出現喔!那座建築物其實是以許多小單元組合而來,形成沒有壓力感的空間大小…」

圖片說明:記者會實況;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正在思考記者問題的隈研吾;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葛斯齊

最後,隈研吾則說「風檐」與南園的關係很獨特。因為「風檐」的構造手法是來自於古老的智慧,但是設計思考卻是充滿現代感,就像「風檐」的存在之於已經存在30年、園林意涵處處可見的南園一般,是新與舊、嶄新創意與深沉智慧的連接,他期許這件作品能夠在南園成為一個小小的地標代表,然而背後蘊藏的卻是隈研吾本人對新竹這塊土地深刻的觀察與感知。

圖片說明:草地上的音樂會,別具風雅,觀眾相當經驗;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夜幕低垂,點燈後的「風檐」光彩奪目,替晚上的音樂會揭開序幕;圖片提供/葛斯齊

圖片說明:後來因為氣溫越來越低,於是大家移到「風檐」內繼續欣賞音樂,共渡一個美好的夜晚;圖片提供/葛斯齊



撰文、編輯 /顧庭歡 Tiffany Ku
攝影 / 葛斯齊 R . K
====================

[欣講堂-隈研吾 大師講座]

題目:自然的建築,場所的力量
講師:隈研吾
日期:104年04月25日 星期六
時間:18:00~21:30
地點: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卓越堂)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3段30號
報名及講堂資訊:
http://www.xinmedia.com/xinforu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349

[欣建築-行動講堂]
>4/18跟著益民品建築@The One南園風檐攝影走讀

講師:陳益民
日期:104年04月18日 星期六
時間:10:00~17:00
地點:台大人文空間&The One 南園人文客棧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331號
報名及講座資訊:http://goo.gl/E9xuXQ

[延伸閱讀]
>南園人文客棧 「愈在地,愈國際」春節系列文創款待接客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7027-TheOne

>The One 南園大地藝術季 隈研吾「風檐」追建築走春新亮點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7031-TheOne

[延伸資訊]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http://www.nanyuan.theonestyle.com



建築師簡介:
>隈研吾
日本建築大師,1954年出生於神奈川縣,79年結束東京大學大學院課程。於1985-86年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建築.都市計畫學系客座研究員。1990年設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後又於2008年設立Kuma & Association Europe(Paris)。設計手法在業界被稱為「負建築」、「隈研吾流」。慣用竹子、木材、泥磚、石板、和紙等自然建材。

筆者簡介:
>顧庭歡 Tiffany Ku
冬天出生,很不射手座的射手座。喜歡寫作、貓咪以及有牛奶的熱咖啡,無法拒絕甜點與小動物裝可愛。偶爾放空發呆、想像力豐富,天生性格少一根筋,以觀察建築師與設計師為己任,喜歡聽建築師說故事。畢業於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人類行為發展與心理學系,舊金山藝術大學(Academy of Art)室內與建築設計學系碩士班肄業,現任欣建築網站編輯。

隈研吾人物專訪顧庭歡TiffanyKu葛斯齊漢寶德南園風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