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從東勢出發大雪山!親睹森林工業遺跡、特有種林道之旅

By 2021/04/07
article cover

你知道嗎?台灣也有大雪山,座落在雪山山脈西南向主稜後段,位於雪霸國家公園的西南端。雖然雪量並不豐厚,卻因與北海道「大雪山」的高山草原風景相似而被同樣命名著,有著近似阿里山的海拔與林相生態。 過去大雪山林場的工業化發展,讓鄰近的東勢在八仙山林產枯竭後再度繁榮,全盛時期一千五百人的大雪山林業公司自民國48年起營運,因財務狀況及配合林業政策由森林資源利用開發轉變至保護森林資源、生態保育等而歇業,營運維持十五年,於民國74年成立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大雪山林業公司時期的林業歷史、軼事,也透過老員工的口述,由東勢林管處彙整成書保留下來。 來到東勢林管處拜訪處長張弘毅,為我們講述大雪山特色與東勢的旅遊發展

你知道嗎?台灣也有大雪山,座落在雪山山脈西南向主稜後段,位於雪霸國家公園的西南端。雖然雪量並不豐厚,卻因與北海道「大雪山」的高山草原風景相似而被同樣命名著,有著近似阿里山的海拔與林相生態。

過去大雪山林場的工業化發展,讓鄰近的東勢在八仙山林產枯竭後再度繁榮,全盛時期一千五百人的大雪山林業公司自民國48年起營運,因財務狀況及配合林業政策由森林資源利用開發轉變至保護森林資源、生態保育等而歇業,營運維持十五年,於民國74年成立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大雪山林業公司時期的林業歷史、軼事,也透過老員工的口述,由東勢林管處彙整成書保留下來。

來到東勢林管處拜訪處長張弘毅,為我們講述大雪山特色與東勢的旅遊發展。他說:「討論林業文化,通常都是在講日治的三大林場。美援時代遺留的工業文化資產真的很少見,大雪山除了森林之外的這塊歷史很豐富,是別的遊樂區沒有的。」

 

大雪山步道平緩、林相多元,疏伐開墾的遺跡被自然接管近半個世紀,原始而有特色。(照片拍攝:葉禮維)

 

大雪山最有特色的雪山神木,生意盎然的佇立於此,見證大雪山的歷史與轉變。(照片提供:東勢林管處)

 

美式林業文化重現東勢小鎮榮景

首先問到林務局服務期間對於東勢印象最深的事。處長提到民國95年的大火,是當時所有林務局人員心中的痛。「本來林務局在民國90年代就開始著重林業文化的保存,像是三大林場的林木加工場域或是貯木場域,當時林務局就在思考活化這個問題了。」回憶當時看著燒焦的遺構建失落的心情,廠房活化的調研、修復全部付之一炬,這些都是見證台灣工業化的大型時代遺跡。

最近一次的調查,現在僅存的還有美援時代的切片倉、鍋爐間、燃料倉、大製材廠、貯木池、原木梯等,留存著這些遺跡的東勢林業文化園區被台中市政府定為文化景觀,會再找專家學者對這些林業遺跡做調查跟盤整,甚至還有當時專用的消防車,「當時很先進,一般林場救火的話很少會有消防車。」

 

曾是東亞最大的製材廠,林管處計畫重新盤整資源成為東勢旅遊重要節點。(照片來源:東勢林管處)

 

大雪山林業公司配合國民義務教育實施,利用鐵杉製作了很多中小學的課桌椅,必須要去發掘那段林務跟整個生產體系的歷史。「如果你去看林業文化園區那些東西,你會覺得它是一個時代凍結的資源,必須要去盤點把這些東西挖出來活化。」

藉由重現產業原貌及製材過程,還有像是訪問耆老挖掘林場故事、調查過去的在地產業,去發現這些林業職人還剩下多少。林務局將2017年訂為「國產材元年」,以林業文化為底蘊,把這些以前的職人或木育文創商品做一個簡易體驗DIY設計等;若以長期來講,整個空間發展很大。

若東勢文化園區能帶給大家更多意象,就會成為一個前往大雪山或是八仙山的節點,提供更多旅行服務,創造更多地方商機。

 

林道公路串起大雪山遊憩軸帶

關於大雪山的獨一無二林道系統,也是處長最想與我們分享的。「與其他森林遊樂區不一樣,不是說到了遊樂區就只在遊樂區玩。」他描述的是一個林業軸帶的遊憩概念,由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到大雪山沿線,再沿著林道0K到50K往上推,結合多樣性生態去整合推廣,甚至跟國外去行銷介紹。

假設以前我們一直在談阿里山是從低海拔到高海拔的一種生態體驗,其實大雪山生態體系也是從低海拔到中高海拔,由亞熱帶、暖帶一路到溫帶、寒帶的林型。雖然都是伐材的歷史,但與阿里山鐵道、太平山蹦蹦車不同,晚近開發的大雪山以林道公路為運輸,單一對外交通至30K以後便無居民聚落,見證大型伐木歲月,如今大自然重新接管林地近半世紀,復育成果良好、生態完整。

他說,大雪山因為海拔梯度大,可說是台灣生態體系的縮影,這也是為什麼國外的遊客願意遠渡重洋來到大雪山。

 

大雪山林道是國際知名的賞鳥景點,珍貴稀有的台灣特有種帝雉常在此被目擊。(照片提供:東勢林管處)

 

大雪山是國際著名的賞鳥熱點,不用跑遍台灣這麼短一兩天內就可以看到台灣特有鳥種。除了每年舉辦的賞鳥大賽邁入第十一年,這幾年也吸引許多歐美賞鳥客千里迢迢從國外趕來。這樣的生態旅遊並不會造成環境的破壞,只要一個導覽人員瞭解習性知道地點在哪裡。這種觀鳥行程,通常會停留多個賞鳥熱點,配合不同鳥種出現的地點也不大一樣,像是從東勢文化園區就可以開始賞鳥。

「雖然說合歡山也有、阿里山也有類似的林相,但大雪山更獨特,像是全台30種台灣特有種鳥類的話,在大雪山就有29種。」

對於台灣或是入境遊客,在50公里林道車程,能依自己的步調慢慢欣賞低海拔到高山生態的植物相,是相當難得的。 

 

溫度,是最重要的條件!林場森療體驗

談到日韓流行的森林療癒,處長推薦我們可以在大雪山親身體驗並與我們分享。他說,遊樂區的雲霧帶氣候是療癒關鍵,對現在林務局發展森林療癒是一個非常好的場域。

「大雪山可以讓您感受到療癒的活動很多元,在體驗生態跟動植物之旅、林業文化之外,還可以把身心靈解放。」

先前處長去日本森林療癒考察,認識到除了設施、環境還有生態體驗,「溫度」是森林療癒成功的一個要件。大雪山上的溫度非常適宜的,夏天去也會覺得非常涼爽,冬天又會有不同的感覺,四季更迭對於打開五感又會有不同的變化感受。

從過去曾任林務局森林育樂組長的經驗來看,大雪山有幾條較平緩的步道,像是環站步道或是木馬道,這些林間步道其實都不會太陡,很適合進行森林療癒,環站步道依據所選的路線,短的話30-40分鐘可以走完,而有些步道走得比較遠,可以視自身狀況來決定要走的路線,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進行森林療癒。另外,在大雪山遊客中心及餐飲住宿區周邊從事森林療癒的活動,結束後就可以就近滿足睡眠休息及飲食的生理需求。全部都在森林中滿足,相當愜意舒適。

 

木馬道是大雪山內較平緩的步道之一,在林間散步、感受早期運材軌道的路線,兩旁天然原始針闊葉林,十分適合進行森林療癒。(照片提供:東勢林管處)

 

再來就是大雪山有很多的紅檜、扁柏,還有冰河時期孑遺的植物雲葉等,可以透過請大家擁抱這些樹,用觸覺來體驗,直接感受它們的。這裡很多的檜木跟植物在低海拔是比較少見的,民眾要去接觸、真正撫摸它的形狀跟材質、呼吸芬多精,是平時較難感受到的體驗。

他表示,八仙山、阿里山、太平山是林務局第一年試行森林療癒的示範點,這幾個地方的元素是類似的,但大雪山的獨特性又更不同:太平山會想到蹦蹦車、阿里山會想到林鐵,而大雪山是美援時代留下的林業公路。代表著中部這區的林業文化來發展森林療癒的一個據點,像是操作疏伐或是木材教育,更適合移植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經驗來另闢區域施行。處長提到未來在大雪山會有更多的森林體驗。

 

大雪山有熊!人與生態友善的故事

聽說大雪山有熊?有沒有接觸過呢。

「應該就是今年一月22號到任,23號主持的驅熊任務吧。結果驅熊變成救熊…」處長笑著說道。

敘述當時情況,巡查員追蹤到上次救傷野放的711黑熊又回到淺山出沒,於是與居民合作趕熊,最後黑熊在桃山部落被陷阱困住,通知特有種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趕來麻醉及初步傷口救助,全程從下午1點50分通報到6點多短時間內完成救援。

其實黑熊誤觸的是與部落溝通過但沒被清除到的竹林舊陷阱。目前林務局正積極推廣精準式獵具供農民防治動物危害或原住民合法狩獵使用,針對目標物種像山豬等,踩到才會觸動陷阱,以減少像臺灣黑熊這樣的瀕危物種誤中陷阱。

黑熊是機會主義的動物,可能因部落果園有飼料、棄果或垃圾等放置戶外,就容易吸引黑熊到來尋找食物。另外,這隻編號711的黑熊先前曾受過傷,野放後移動到雪霸國家公園雖一度往高海拔的深山走,但或許是因為受傷過的緣故,在高山族群中競爭力較弱,才會偏好往淺山聚落覓食。

民眾的配合是保育很重要的助力,根據黑熊習性持續與部落溝通,把食物收好不要放在外面,如果發現行跡,第一時間通知林務局處理,像今年一月在桃山的救援過程比起去年中秋節東卯山那次縮短了近一半時間,而且711黑熊其實已經在淺山活動了一個多月,居民知道部落附近有黑熊活動但仍能展現強大包容力配合林管處進行防治,顯見台灣保育觀念已經有相當的進步。

 

夜間的大雪山,白面鼯鼠常常抬頭就可以發現。(照片提供:東勢林管處)

 

在大雪山漫步間,還可以與山羌不期而遇!。(照片提供:東勢林管處)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雪山你可以很輕易地見到這些山羌跟山羊。」

處長說,現在這個生態體系已經很完整,從生物多樣性來看其實如果四五十年都沒受到干擾,周邊有一些山坡、有一些平坦地形,其鑲嵌在森林中,反而提供生物多樣性棲地的一個重要場所。正因為大雪山不是一個封閉的原始森林,規劃為國家森林遊樂區部分包括了鳶嘴山、稍來山、鞍馬山、小雪山等山域,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

住宿大雪山可以透過參加林管處舉辦的夜觀課程或是夜間自己找尋山羌及長鬃山羊,白面鼯鼠常常抬頭就可以發現,幸運的話還能親睹貓頭鷹像是黃嘴角鴞聽見“噓—噓”∼“噓—噓”叫聲,或是拳頭大小可愛的鵂鶹“忽 忽—忽 忽”等。

對於黑熊或其他野生動物而言,只要避開登山步道或林道即可避開人為干擾,漸漸的,動物們也習慣與人保持距離在這樣的環境下繁衍。大雪山是一個人與生態和諧發展的重要基地,讓都市的人可以輕易地走進真正的自然,生活在其中。

 

東勢林管處長張弘毅接受訪問,歡迎大家來東勢大雪山一起體驗森林的多元服務與生態。(照片拍攝:葉禮維)

 

處長有沒有自己喜歡的林道遊覽方式呢?

林道系統的49K雪山神木是我第一個推薦的地方,來回約3公里,往返時間約需2小時,可達性高且距離適中,雖然不是國家步道但路面容易行走,下去靜靜看大神木感受悠遠的原始古老氛圍。坐看神木的震撼還有以前林場遺留伐木遺跡,會是一種很特別的大雪山自然感受。我覺得很適合大家在49K下車去走走那段行程。

另外住宿區周邊的環站步道也十分有魅力,但那段路程比較長,早上睡起來吃完飯從餐廳出來,往小木屋方向一路走去到小神木,兩到三個小時的環站步道就可以得到身心的滿足。我相當建議大家在山上兩天一夜,想要小木屋悠閒放空、還是步道健行流汗、或是到49K健行,從神木繼續走到天池,甚至要登山的話就往鳶嘴稍來方向,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步道可以讓大家選擇。

雖然伐木基地造成短期的影響,但長期來看這樣一個豐富的環境,對於生物多樣性反而是個促進野生動植物棲息、生長的場域,讓民眾可以很親近的去認識生態體系,進而內化保護這些棲地,來訪時放鬆享受,也達到森林療癒的效果。這是我覺得大雪山可以多元的滿足不同遊憩需求及環境教育意義,我們真的要好好去推廣給大家!

 

一走進去就被綠意包圍!滿滿芬多精的環站步道,讓人身心舒暢。(照片提供:東勢林管處)

 

大雪山的小木屋提供旅客休息服務,讓人們可以在自然中感受四季美景,與動物做鄰居。(照片拍攝:葉禮維)

主題推薦▶▶【森林療癒之旅】雲海山嵐眺稜線.巨木參天森呼吸.夜探精靈護生態《2》日

看更多大雪山行程(台北出發/桃竹出發/台中出發/南部出發)▶▶

 

欣旅誌 第36期 ▶▶《遇見大雪山,珍稀動物歸來》

-從東勢出發大雪山!親睹森林工業遺跡、特有種林道之旅

-走進原始林地的生命記憶 打開五感在大雪山「森林療癒」

-夜觀大雪山超萌鄰居,令人怦然心動的生態導覽體驗!

-王牌鳥導的疫情日常:我不在大雪山,就在賞鳥的路上

 

==========
採訪撰文/葉禮維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