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旅行

好食好事Demo Day 10創新團隊引領台灣健康、永續新道路

By 欣旅遊BonVoyage2020/12/28
article cover

由好食好事基金會打造的「食農新創加速器」計畫今年已邁入第三屆,並在12/22舉辦第3屆成果發表會(Demo Day),共計10組入選為最終評選,主題涵蓋食農科技、食農生技、創新飲食及永續食農等4大領域,兼顧前瞻、科技、永續、美味、健康的未來想像,將透過成果發表展示食農未來10種新的可能!

好食好事第 3 屆 Demo Day 10組新創團隊正式亮相(圖提供/好食好事基金會)

透過經驗傳承,讓創新能量激起產業漣漪

為促進台灣食農產業發展,好食好事基金會於2018年啟動台灣第一個食農新創加速器「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針對食農新創團隊最需要的業師輔導、募資需求、市場通路與策略合作等面向著手,希望以此激發在地食農新能量,改善台灣食農產業發展並展望國際,累計至今,「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輔導 25 家食農新創公司,輔導完成後,共有 14 家公司取得資金,獲投率達 56%。

好食好事基金會董事長潘長庚於會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食農產業變革,本屆入選團隊有4家主打無毒、低鉀等訴求的創新食產品,滿足疫情後民眾對健康飲食的需求。另有近一半的入選團隊結合科技施作或生物科技來提高產量與品質,減少對土地的負擔。部分團隊則建立在地互利、共好模式,吸引青年返鄉及實踐農業永續,達成捐助人代表魏應充回饋台灣土地的初衷。

左上:甫田科技/右上:蟲小到大/左下:禾餘麥酒/右下:梁山水泊(圖提供/好食好事基金會)

對自己好,也對環境好的新趨勢

第3屆加速器經過 1 個月的徵選與評審,從 64 組食農新創團隊中選出 10 組進入最終評選,而從本屆的入選團隊能看出當今食農趨勢則愈趨導向「個人化健康飲食」與「永續發展的循環經濟」,「甫田科技」藉著自主專利氣耕科技實施精確化操作讓氣耕農業落實永續環保,堅持使用天然日光資源,並加入太陽能脊版作綠電使用降低成本;「蟲小到大」則以養殖昆蟲製作成動物性蛋白,以提供畜產飼料中動物性蛋白的新型原料;「禾餘麥酒」是唯一使用台灣在地品中大麥進行釀造的啤酒品牌,透過契作方式,凸顯台灣本土雜糧作物的特色風味,也以此復耕本土大。

本屆獲得「潛力獨角獸獎」以及「食農永續獎」的團隊分別為:「寬泰食品」以及「格園社企」,「寬泰食品」以非基改豌豆製成100%植物肉,透過創新食物科技及溼式擠壓結合植物蛋白纖維技術,推出賣相、肉香以及口感近似真肉的植物肉,滿足消費者吃得好,也對地球好的健康訴求;「格園社企」則是一家提供弱勢就業機會的種苗公司,為全球第一個利用太陽能場域生產高單價香草莢,可協助光電業者多重利用場域並取得合法執照。

好食好事基金會董事長潘長庚(中)獲得大獎的寬泰食品(左)以及格園社企(右) (圖提供/好食好事基金會)

後疫情時代,食農產業奔向新藍海

疫情讓全球消費及飲食市場轉了一個大彎,消費者的生活及消費習慣也因此改變,過去大眾對飲食大多追求「吃得飽」以及「吃的好」,當今人們則關注如何「吃得健康」與「吃得乾淨」,有機、非基改的食材逐漸邁向主流,友善種植與環境永續的概念也漸漸被大眾注視,期許透過新科技、新觀念能夠讓台灣的食農產業越趨茁壯,追上世界的趨勢與變局,也藉著創新團隊的能量,讓台灣走向更健康、更永續的道路。

台北好食好事食農有機永續農產品小農青農